导航

郑光辉: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

来源:经济日报2018-06-14

  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强调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对于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态势。经济运行表现出供求关系持续改善、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持续加快、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社会预期正在持续向好等特征。从主要经济指标看,内需拉动作用增强,工业和服务业协同性较好,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新兴产业成长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态势良好,经济运行内在稳定性有效提升,质量效益保持较好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端。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容易。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结构性、深层次问题仍然突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还有不少难题需要攻克,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对此,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抓住高质量发展不松劲。

  应该强调,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主要依靠要素高投入数量的增长,而必须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三大变革,我们才能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开创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发展新局面。

  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对于各地区各部门来说,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必须主动与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对表,对得上的应加紧推进,对不上的则应及时改正。另一方面,还必须抓紧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使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所遵循。

  (二)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其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破”和“立”上同时发力。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适时将去产能范围扩大到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并且,应逐步由总量性去产能为主转向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化产能为主。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把去产能与深化国企改革、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升级改造结合起来,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同时,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通过改革使市场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营造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领域,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卫生、食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问题。

  其二,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在农产品、工业制成品、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服务业等领域提高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提升竞争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引导企业突出主业,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核心竞争力,使中国质量同中国速度一样享誉世界。

  其三,注重创新驱动发展,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这包括,围绕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现代农业、现代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海洋等领域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和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拓展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开辟我国发展的新空间。

   (作者: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郑光辉)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郑光辉: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

2018-06-14 15:58:47 来源: 0 条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强调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对于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态势。经济运行表现出供求关系持续改善、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持续加快、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社会预期正在持续向好等特征。从主要经济指标看,内需拉动作用增强,工业和服务业协同性较好,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新兴产业成长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态势良好,经济运行内在稳定性有效提升,质量效益保持较好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开端。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容易。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结构性、深层次问题仍然突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还有不少难题需要攻克,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对此,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抓住高质量发展不松劲。

  应该强调,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主要依靠要素高投入数量的增长,而必须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三大变革,我们才能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开创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发展新局面。

  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对于各地区各部门来说,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必须主动与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对表,对得上的应加紧推进,对不上的则应及时改正。另一方面,还必须抓紧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使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所遵循。

  (二)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其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破”和“立”上同时发力。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适时将去产能范围扩大到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并且,应逐步由总量性去产能为主转向系统性去产能、结构性优化产能为主。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把去产能与深化国企改革、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升级改造结合起来,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同时,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通过改革使市场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营造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领域,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卫生、食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问题。

  其二,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在农产品、工业制成品、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服务业等领域提高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提升竞争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引导企业突出主业,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核心竞争力,使中国质量同中国速度一样享誉世界。

  其三,注重创新驱动发展,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这包括,围绕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现代农业、现代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海洋等领域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和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拓展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开辟我国发展的新空间。

   (作者: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郑光辉)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