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吴孝刚: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涵

来源:国家民委2018-06-2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表述吹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号角,确定了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的总方向。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的:

  为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两个共同”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抓住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就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这个比喻出自新疆,因新疆盛产石榴,而石榴又以多室多籽、籽籽相抱为特点,所以新疆人常以石榴比喻团结。这个比喻曾于2009年10月出现在《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中,语出新疆霍城县的一位哈萨克族老人:“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就像石榴籽那样紧抱在一起。”2014年3月,它再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报道说,一位喀什的维吾尔族干部在微信群里表示:“昆明火车站事件,让我们心痛、让我们愤恨。新疆各族人民同样勤劳善良、热爱生活,我们要像石榴籽那样紧抱在一起。”这段话在各族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石榴的比喻也广泛传播开来。

  石榴之喻比其他比喻更强调凝聚性、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有力地传达出全国各族人民对未来民族关系的美好期望。56个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石榴籽之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各民族与中华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石榴籽与石榴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有机实体,各民族不能脱离中华民族这个整体,正如石榴籽必须存在于石榴体内一样。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法: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部署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同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交往交流交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交往是基础、交流是深化、交融是目标。交融不是融合,而是包容特殊的一般、尊重多元的一体。“交往交流交融”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民族政策,点明了目前民族工作的着力点,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要加强政治认同,即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与政治认同相比,更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只有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必须牢牢把握的政治方向。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任务的要求,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追求。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的、目标、方法等方面开始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尝试。伴随着这些尝试,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路逐渐清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框架初步形成,党的民族工作由此揭开了新篇章。

  (吴孝刚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民族与宗教理论教研室)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吴孝刚: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涵

2018-06-21 15:12:41 来源: 0 条评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表述吹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号角,确定了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的总方向。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的:

  为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两个共同”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抓住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就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这个比喻出自新疆,因新疆盛产石榴,而石榴又以多室多籽、籽籽相抱为特点,所以新疆人常以石榴比喻团结。这个比喻曾于2009年10月出现在《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中,语出新疆霍城县的一位哈萨克族老人:“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就像石榴籽那样紧抱在一起。”2014年3月,它再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报道说,一位喀什的维吾尔族干部在微信群里表示:“昆明火车站事件,让我们心痛、让我们愤恨。新疆各族人民同样勤劳善良、热爱生活,我们要像石榴籽那样紧抱在一起。”这段话在各族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石榴的比喻也广泛传播开来。

  石榴之喻比其他比喻更强调凝聚性、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有力地传达出全国各族人民对未来民族关系的美好期望。56个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石榴籽之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各民族与中华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石榴籽与石榴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有机实体,各民族不能脱离中华民族这个整体,正如石榴籽必须存在于石榴体内一样。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法: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部署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同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交往交流交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交往是基础、交流是深化、交融是目标。交融不是融合,而是包容特殊的一般、尊重多元的一体。“交往交流交融”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民族政策,点明了目前民族工作的着力点,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要加强政治认同,即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与政治认同相比,更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只有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必须牢牢把握的政治方向。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任务的要求,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追求。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的、目标、方法等方面开始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尝试。伴随着这些尝试,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路逐渐清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框架初步形成,党的民族工作由此揭开了新篇章。

  (吴孝刚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民族与宗教理论教研室)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