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厦门经济特区不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高颜值 经济发展高素质

来源:经济日报2018-06-25

6月19日,新三板企业神州优车和中国咖啡知名品牌瑞幸咖啡两家企业总部落户厦门市思明区,厦门总部经济再添新军。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厦门经济特区一张亮丽的名片,也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厦门不断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

“厦门既有舒适的人居环境,也有优越的营商环境。”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道出了厦门最鲜明的城市特质——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数十年如一日的持续投入,造就了移步易景的山海风光。走在厦门,每一步都是风景。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厦门自古就是通商裕国的口岸,改革开放以来,从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到开展自贸区改革试验,厦门一直是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久久为功的持续提升,造就了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创业在厦门,处处能感受到温暖。

营商环境的改善绝非一日之功。厦门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开始频频率先试点全面改革。1986年,厦门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机构改革试点城市。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担任市金融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管理建设等领导机构负责人,牵头研究制定了推动经济特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推动厦门实现计划单列,为厦门长远发展争取有利条件;在全国首次提出“小政府、大社会”原则,建立精简、高效、廉洁、团结的政府;推动金融机构企业化经营,成立华侨投资公司和地方保险机构,建立厦门外汇调剂中心……习近平在厦门推动的一系列大胆改革,许多思路和举措在全国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磅礴活力。

此后,厦门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紧抓改革不放松,全力提升和改善营商环境,又在全国最早进行政企分开试点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践“多规合一”“三证合一”并形成经验模式;在全国率先探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并推广到全国试点……

6月21日,经济日报记者来到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探寻厦门营商环境的动人之处。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位于厦门岛内五缘湾繁华片区,紧靠快速公交站点,方便岛内外企业和群众办事。走进服务中心,数十台办事自助机在大厅两侧依次排开,政府信息查阅点、银行自助取款机、复印处、照相处、饮水处、餐厅、医务室、时光书吧等配套服务应有尽有。

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1至3层共设有10个审批服务大厅,320个柜台,637个审批室工作位,进驻单位数量达100多个,审批服务事项844项,入驻项目覆盖率超过94%。

除车驾管办证大厅、口岸联检大厅、出入境办证大厅以外,厦门市直部门和下属单位所有行政审批和配套的公共服务项目都进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厦门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重要窗口,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探索审批制度改革。”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朱及回忆,“当时外资企业申请工业项目立项,至少要等3个月。问题倒逼改革,厦门开始探索联合审批模式,于1991年成立了厦门市外商投资工作委员会,把涉及外商投资的60多个部门集中起来联合办公、联合审批。一个工业项目立项审批时间被压缩为一周,对当时厦门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发挥了很大推动作用”。

6月22日,在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多规合一”工程建设审批服务厅28号窗口,厦门象屿港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开发部前期主管罗蓉梅手持受理单正在取件。月初,她就在旁边的29号窗口向工作人员递交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申请。

“项目环评涉及国土、发改、规划、建设等多个部门,以前总是一个部门审批完再去下一个部门,每个部门都要报送材料,程序繁琐时间长。现在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收件’,各部门‘内部流转’,20个工作日就能完成所有审批流程,又省事又快捷。”罗蓉梅说。

罗蓉梅所说的“统一收件”和“内部流转”就是厦门市整合线上线下政务大厅,创新推出的报审新模式,即“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厦门市在行政服务中心实体大厅设立了独立于审批部门的跨部门统一登记收件窗口,对每个审批事项的收件、补件、退件、发件严格执行统一‘进口’‘出口’管理,变‘多头送审’为‘一口收件’,真正实现‘一口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信息共享’的并联审批机制。”张朱及说。

“从上世纪90年代的厦门市外商投资工作委员会,到新世纪初的厦门市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再到今天的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经过多年的持续改革,厦门已集成最优的审批模式,各部门‘应进必进,授权到位’,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张朱及告诉记者,目前在厦门行政服务中心,市级“一趟不用跑”事项391项,“最多跑一趟”事项1606项。

此外,厦门还在全市推广“一照一码”改革;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前置审批事项110项(占比45.8%)和审批涉及的中介事项46项(占比36.8%);市直部门实现全城通办的事项共计461项……

税收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内容,“降成本”是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首要切入点。2017年,厦门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福建省有关减税降费政策,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新一轮“降成本优环境”行动,取消、征停、免征涉企收费47项,为企业减负超250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挂牌后,服务对象更广,要求也更高。”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联合党委书记、局长张曙东表示,下一步,新机构将发挥国地税合并后“1+1>2”的集成优势,将“放管服”和机构改革同步筹划、一体推进,推进办税和缴费便利化改革,进一步降低纳税成本和征收成本,让纳税人感受到税务机构合并后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为特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贡献积极力量。“一揽子”高效便捷和细致周到的服务,是厦门市主动对标先进、接轨国际,努力深化改革创新的结果。2014年以来,厦门市更是连续3年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主动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找差距”,突出问题导向,聚焦企业需求,以评促改,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改善提升。经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2017年度厦门营商环境排名相当于全球经济体的第38位,较2014年排名上升23位。

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提升,激发了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2017年,厦门新增商事主体11.9万户,增长22.8%,民间投资增长20.4%。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厦门设点布局。厦门市总部企业的聚集区——思明区,今年前5月75家总部企业纳税27.82亿元,同比增收4.23亿元,增长17.94%,占财政总收入的22.6%。

滴水穿石40年,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小而精”的厦门已经由昔日的海岛小镇,成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本,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点赞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和“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优越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加持,2017年厦门岛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2931人,远远超过香港;每平方公里创造出2.23亿元GDP,经济密度居全国城市第五位。

在位于观音山商务区的特步总部大厦,特步品牌系统高级总监吴丽欣告诉记者:“2009年特步在厦门思明区设立总部以来,厦门市、思明区各级政府部门为我们发展创造了众多优越条件,并修订出台总部经济、高成长企业等扶持奖励政策,为企业排忧解难、献计献策。如今,特步在全国终端门店达6000多家,2017年集团销售额达51.134亿元。在服务理念、企业管理、销售业绩等方面均位于业内的第一阵营。”

“厦门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并始终走在最前列。着眼未来,相信厦门会肩负起新时代使命,将改革进行到底,推进‘软实力’和‘硬实力’双翼齐飞,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这个样本打造得更加亮丽。”吴丽欣信心满满地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薛志伟)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厦门经济特区不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高颜值 经济发展高素质

2018-06-25 11:08:50 来源: 0 条评论

6月19日,新三板企业神州优车和中国咖啡知名品牌瑞幸咖啡两家企业总部落户厦门市思明区,厦门总部经济再添新军。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厦门经济特区一张亮丽的名片,也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厦门不断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

“厦门既有舒适的人居环境,也有优越的营商环境。”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道出了厦门最鲜明的城市特质——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数十年如一日的持续投入,造就了移步易景的山海风光。走在厦门,每一步都是风景。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厦门自古就是通商裕国的口岸,改革开放以来,从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到开展自贸区改革试验,厦门一直是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久久为功的持续提升,造就了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创业在厦门,处处能感受到温暖。

营商环境的改善绝非一日之功。厦门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开始频频率先试点全面改革。1986年,厦门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机构改革试点城市。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担任市金融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管理建设等领导机构负责人,牵头研究制定了推动经济特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推动厦门实现计划单列,为厦门长远发展争取有利条件;在全国首次提出“小政府、大社会”原则,建立精简、高效、廉洁、团结的政府;推动金融机构企业化经营,成立华侨投资公司和地方保险机构,建立厦门外汇调剂中心……习近平在厦门推动的一系列大胆改革,许多思路和举措在全国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磅礴活力。

此后,厦门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紧抓改革不放松,全力提升和改善营商环境,又在全国最早进行政企分开试点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践“多规合一”“三证合一”并形成经验模式;在全国率先探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并推广到全国试点……

6月21日,经济日报记者来到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探寻厦门营商环境的动人之处。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位于厦门岛内五缘湾繁华片区,紧靠快速公交站点,方便岛内外企业和群众办事。走进服务中心,数十台办事自助机在大厅两侧依次排开,政府信息查阅点、银行自助取款机、复印处、照相处、饮水处、餐厅、医务室、时光书吧等配套服务应有尽有。

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1至3层共设有10个审批服务大厅,320个柜台,637个审批室工作位,进驻单位数量达100多个,审批服务事项844项,入驻项目覆盖率超过94%。

除车驾管办证大厅、口岸联检大厅、出入境办证大厅以外,厦门市直部门和下属单位所有行政审批和配套的公共服务项目都进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厦门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重要窗口,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探索审批制度改革。”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朱及回忆,“当时外资企业申请工业项目立项,至少要等3个月。问题倒逼改革,厦门开始探索联合审批模式,于1991年成立了厦门市外商投资工作委员会,把涉及外商投资的60多个部门集中起来联合办公、联合审批。一个工业项目立项审批时间被压缩为一周,对当时厦门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发挥了很大推动作用”。

6月22日,在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多规合一”工程建设审批服务厅28号窗口,厦门象屿港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开发部前期主管罗蓉梅手持受理单正在取件。月初,她就在旁边的29号窗口向工作人员递交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申请。

“项目环评涉及国土、发改、规划、建设等多个部门,以前总是一个部门审批完再去下一个部门,每个部门都要报送材料,程序繁琐时间长。现在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收件’,各部门‘内部流转’,20个工作日就能完成所有审批流程,又省事又快捷。”罗蓉梅说。

罗蓉梅所说的“统一收件”和“内部流转”就是厦门市整合线上线下政务大厅,创新推出的报审新模式,即“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厦门市在行政服务中心实体大厅设立了独立于审批部门的跨部门统一登记收件窗口,对每个审批事项的收件、补件、退件、发件严格执行统一‘进口’‘出口’管理,变‘多头送审’为‘一口收件’,真正实现‘一口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信息共享’的并联审批机制。”张朱及说。

“从上世纪90年代的厦门市外商投资工作委员会,到新世纪初的厦门市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再到今天的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经过多年的持续改革,厦门已集成最优的审批模式,各部门‘应进必进,授权到位’,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张朱及告诉记者,目前在厦门行政服务中心,市级“一趟不用跑”事项391项,“最多跑一趟”事项1606项。

此外,厦门还在全市推广“一照一码”改革;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前置审批事项110项(占比45.8%)和审批涉及的中介事项46项(占比36.8%);市直部门实现全城通办的事项共计461项……

税收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内容,“降成本”是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首要切入点。2017年,厦门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福建省有关减税降费政策,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新一轮“降成本优环境”行动,取消、征停、免征涉企收费47项,为企业减负超250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挂牌后,服务对象更广,要求也更高。”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联合党委书记、局长张曙东表示,下一步,新机构将发挥国地税合并后“1+1>2”的集成优势,将“放管服”和机构改革同步筹划、一体推进,推进办税和缴费便利化改革,进一步降低纳税成本和征收成本,让纳税人感受到税务机构合并后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为特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贡献积极力量。“一揽子”高效便捷和细致周到的服务,是厦门市主动对标先进、接轨国际,努力深化改革创新的结果。2014年以来,厦门市更是连续3年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主动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找差距”,突出问题导向,聚焦企业需求,以评促改,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改善提升。经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2017年度厦门营商环境排名相当于全球经济体的第38位,较2014年排名上升23位。

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提升,激发了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2017年,厦门新增商事主体11.9万户,增长22.8%,民间投资增长20.4%。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厦门设点布局。厦门市总部企业的聚集区——思明区,今年前5月75家总部企业纳税27.82亿元,同比增收4.23亿元,增长17.94%,占财政总收入的22.6%。

滴水穿石40年,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小而精”的厦门已经由昔日的海岛小镇,成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本,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点赞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和“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优越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加持,2017年厦门岛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2931人,远远超过香港;每平方公里创造出2.23亿元GDP,经济密度居全国城市第五位。

在位于观音山商务区的特步总部大厦,特步品牌系统高级总监吴丽欣告诉记者:“2009年特步在厦门思明区设立总部以来,厦门市、思明区各级政府部门为我们发展创造了众多优越条件,并修订出台总部经济、高成长企业等扶持奖励政策,为企业排忧解难、献计献策。如今,特步在全国终端门店达6000多家,2017年集团销售额达51.134亿元。在服务理念、企业管理、销售业绩等方面均位于业内的第一阵营。”

“厦门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并始终走在最前列。着眼未来,相信厦门会肩负起新时代使命,将改革进行到底,推进‘软实力’和‘硬实力’双翼齐飞,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这个样本打造得更加亮丽。”吴丽欣信心满满地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薛志伟)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