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赤水河畔,红军故事讲不停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8-06-25

  赤水河畔,红军故事讲不停

  ——“四渡赤水”见证者车盛寅义务讲述红军故事32年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水绕山环,绿树掩映,石级街道依山就势,青瓦木楼层叠错落……在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曾经写下“四渡赤水”辉煌篇章的太平古镇,如今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九旬老人车盛寅义务为游客讲述红军故事的大讲台。

  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红军“四渡赤水”壮举的车盛寅1986年离休后,在家门口的老黄桷树下摆一张桌子、几条凳子,设立“红军故事天天讲”义务茶园,为远道而来的游客免费泡好茶水,义务给他们讲述红军故事。32年来,车盛寅不忘初心,越讲越有激情,他的“新长征”激励着千万个行路的人。

  太平镇与贵州习水隔河相望,历来是两省边民互市之地,是川盐入黔的重要中转站。1926年,车盛寅出生时,小镇上商贾云集,颇为繁华,车家经营着烤饼的小生意。1935年初,红军逼近太平镇,由于此前国民党政府及乡绅地主们极力渲染“赤匪”形象,不明真相的乡亲们吓得躲进深山,太平镇突然冷清下来,只有车盛寅和他身患残疾、行动不便的父亲等少数人留了下来。

  “红军到了镇上,先是一队人很快地从街上跑过去,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正是从贵州土城‘一渡赤水’后进入太平镇的红军长征先遣队。”车盛寅说,随后大部队到了,就开始挨家挨户轻轻地敲门,告知老乡们红军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队伍。

  车盛寅的父亲抱着怀疑的态度开了门。果然,红军战士没有像之前来到镇上的军队那样打骂他们,更没有冲进家中抢夺财物。他们招呼年幼的车盛寅过去交谈,态度非常友善。红军希望老乡们不要害怕,尽快回家。

  “有两个红军战士买了几个饼子,拿的是苏维埃票,跟我父亲说,拿这个票子到镇上红军的临时银行可以兑换银元。”80多年过去了,车盛寅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情景。

  红军拿着饼走了以后,父亲担心红军变相“吃白食”,马上让车盛寅拿着票子到红军银行去兑换,果然兑了银元回来,一下子就打消了疑虑。

  已经念了几年书的车盛寅跟着红军,帮忙在镇上提着墨桶书写标语。墨汁用完了,车盛寅还回家刮锅底灰调制墨汁,受到红军战士表扬。车盛寅至今记得,红军写下“红军是干人(穷人)的队伍,帮助干人得解放”等标语内容,还跟他讲解是什么意思。

  车盛寅目睹红军在街头发动群众、搭浮桥渡过赤水河等场景,看到了红军队伍军纪严明、与百姓亲如一家的优良作风。“红军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队伍”很快就传开来了,乡亲们也纷纷回到镇上,打开家门迎接红军入驻。

  太平镇是“四渡赤水”二渡、四渡的重要战场,至今留有红军遗址80多处。1935年,红军在古蔺县境内转战54天,800多名古蔺热血青年投身革命,加入红军。车盛寅见证了红军的优良作风,感慨地说:“红军不欺负老百姓,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让大家感受到了红军真的不一般。”

  自此,红军在车盛寅心里留下了一颗种子,成为他后来努力奋斗、奉献祖国的强大精神力量。1946年,车盛寅成为太平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古蔺解放后,车盛寅以火热的情怀参加了地方工业建设,先后在古蔺县生产救灾委员会、古蔺县企业公司工业局、古蔺铁厂、小水电公司、电力公司等部门工作,均作出突出贡献,获得各种表彰。

  车盛寅组织建设了长征电站。电站修了3年,车盛寅就在工棚住了3年,和工友们睡地铺,吃苞谷饭、大锅菜。“想想红军的长征,我们那都不算苦!”车盛寅说。

  离休后,车盛寅回到镇上,发现很多人慕名前来参观,追忆“四渡赤水”的故事。他于是充分利用自家有利条件,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身于红军精神的传播工作中。一棵老黄桷树下,一幅“太平镇红军故事天天讲”的红底白字横幅下,一张桌子就成了车盛寅老人义务讲述红军故事的“三尺讲台”。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前来太平古镇的游客越来越多。车盛寅专门腾出自家老屋,在太平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筹建了“红色见证”展览馆。馆内陈列了他见证红色历史、义务讲述红军故事的事迹与图片,呈现了其一生与红色历史的不解情愫。展览馆内还有当年红军用于储存大洋、银元、铜钱等硬币和苏维埃纸币的银行金库器物。

  展览馆建成当年国庆节即迎来了大批游客。“从早到晚,游客一波接着一波来,我就一场接着一场讲,中间没有休息过。”车盛寅说,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红军的故事,传承红军的精神,再累也值得。

  红军故事天天讲,一盏免费的热茶温暖着一颗心,一次红军故事的讲解感动着一群人。据不完全统计,32年来,30余万人次聆听车盛寅公益义务讲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曾经有一位游客在听了车盛寅的讲述后,非常激动,拉着他的手说:“老人家,你要好好保重身体,为更多的人讲述红军故事,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你要争取活到120岁!”车盛寅爽朗地笑了:“只要我思维正常,口齿清楚,我就要一直讲下去。”

  “我能讲一场是一场,观众能听一个是一个。”已经92岁的老人还不愿意“退休”,要把讲了32年的红军故事继续讲下去。车盛寅的侄孙女、在古蔺县供电公司太平供电所工作的车爽,早已听熟了那些故事并深受感染,立志接下“接力棒”,成为新一代红色故事传承者和讲述者,“红军故事天天讲”又有了新的长征“接力人”。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赤水河畔,红军故事讲不停

2018-06-25 15:34:59 来源: 0 条评论

  赤水河畔,红军故事讲不停

  ——“四渡赤水”见证者车盛寅义务讲述红军故事32年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水绕山环,绿树掩映,石级街道依山就势,青瓦木楼层叠错落……在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曾经写下“四渡赤水”辉煌篇章的太平古镇,如今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九旬老人车盛寅义务为游客讲述红军故事的大讲台。

  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红军“四渡赤水”壮举的车盛寅1986年离休后,在家门口的老黄桷树下摆一张桌子、几条凳子,设立“红军故事天天讲”义务茶园,为远道而来的游客免费泡好茶水,义务给他们讲述红军故事。32年来,车盛寅不忘初心,越讲越有激情,他的“新长征”激励着千万个行路的人。

  太平镇与贵州习水隔河相望,历来是两省边民互市之地,是川盐入黔的重要中转站。1926年,车盛寅出生时,小镇上商贾云集,颇为繁华,车家经营着烤饼的小生意。1935年初,红军逼近太平镇,由于此前国民党政府及乡绅地主们极力渲染“赤匪”形象,不明真相的乡亲们吓得躲进深山,太平镇突然冷清下来,只有车盛寅和他身患残疾、行动不便的父亲等少数人留了下来。

  “红军到了镇上,先是一队人很快地从街上跑过去,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正是从贵州土城‘一渡赤水’后进入太平镇的红军长征先遣队。”车盛寅说,随后大部队到了,就开始挨家挨户轻轻地敲门,告知老乡们红军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队伍。

  车盛寅的父亲抱着怀疑的态度开了门。果然,红军战士没有像之前来到镇上的军队那样打骂他们,更没有冲进家中抢夺财物。他们招呼年幼的车盛寅过去交谈,态度非常友善。红军希望老乡们不要害怕,尽快回家。

  “有两个红军战士买了几个饼子,拿的是苏维埃票,跟我父亲说,拿这个票子到镇上红军的临时银行可以兑换银元。”80多年过去了,车盛寅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的情景。

  红军拿着饼走了以后,父亲担心红军变相“吃白食”,马上让车盛寅拿着票子到红军银行去兑换,果然兑了银元回来,一下子就打消了疑虑。

  已经念了几年书的车盛寅跟着红军,帮忙在镇上提着墨桶书写标语。墨汁用完了,车盛寅还回家刮锅底灰调制墨汁,受到红军战士表扬。车盛寅至今记得,红军写下“红军是干人(穷人)的队伍,帮助干人得解放”等标语内容,还跟他讲解是什么意思。

  车盛寅目睹红军在街头发动群众、搭浮桥渡过赤水河等场景,看到了红军队伍军纪严明、与百姓亲如一家的优良作风。“红军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队伍”很快就传开来了,乡亲们也纷纷回到镇上,打开家门迎接红军入驻。

  太平镇是“四渡赤水”二渡、四渡的重要战场,至今留有红军遗址80多处。1935年,红军在古蔺县境内转战54天,800多名古蔺热血青年投身革命,加入红军。车盛寅见证了红军的优良作风,感慨地说:“红军不欺负老百姓,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让大家感受到了红军真的不一般。”

  自此,红军在车盛寅心里留下了一颗种子,成为他后来努力奋斗、奉献祖国的强大精神力量。1946年,车盛寅成为太平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古蔺解放后,车盛寅以火热的情怀参加了地方工业建设,先后在古蔺县生产救灾委员会、古蔺县企业公司工业局、古蔺铁厂、小水电公司、电力公司等部门工作,均作出突出贡献,获得各种表彰。

  车盛寅组织建设了长征电站。电站修了3年,车盛寅就在工棚住了3年,和工友们睡地铺,吃苞谷饭、大锅菜。“想想红军的长征,我们那都不算苦!”车盛寅说。

  离休后,车盛寅回到镇上,发现很多人慕名前来参观,追忆“四渡赤水”的故事。他于是充分利用自家有利条件,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身于红军精神的传播工作中。一棵老黄桷树下,一幅“太平镇红军故事天天讲”的红底白字横幅下,一张桌子就成了车盛寅老人义务讲述红军故事的“三尺讲台”。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前来太平古镇的游客越来越多。车盛寅专门腾出自家老屋,在太平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筹建了“红色见证”展览馆。馆内陈列了他见证红色历史、义务讲述红军故事的事迹与图片,呈现了其一生与红色历史的不解情愫。展览馆内还有当年红军用于储存大洋、银元、铜钱等硬币和苏维埃纸币的银行金库器物。

  展览馆建成当年国庆节即迎来了大批游客。“从早到晚,游客一波接着一波来,我就一场接着一场讲,中间没有休息过。”车盛寅说,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红军的故事,传承红军的精神,再累也值得。

  红军故事天天讲,一盏免费的热茶温暖着一颗心,一次红军故事的讲解感动着一群人。据不完全统计,32年来,30余万人次聆听车盛寅公益义务讲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曾经有一位游客在听了车盛寅的讲述后,非常激动,拉着他的手说:“老人家,你要好好保重身体,为更多的人讲述红军故事,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你要争取活到120岁!”车盛寅爽朗地笑了:“只要我思维正常,口齿清楚,我就要一直讲下去。”

  “我能讲一场是一场,观众能听一个是一个。”已经92岁的老人还不愿意“退休”,要把讲了32年的红军故事继续讲下去。车盛寅的侄孙女、在古蔺县供电公司太平供电所工作的车爽,早已听熟了那些故事并深受感染,立志接下“接力棒”,成为新一代红色故事传承者和讲述者,“红军故事天天讲”又有了新的长征“接力人”。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