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从“走出去”到“请进来”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8-06-28

  【见仁见智】

  作者:张梓轩(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

  在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不断被世界所赞叹时,中国的文化也需要积极地“走出去”,通过积极有效的对外传播,让世界各国对和平崛起中的中国有更多的了解,产生更大的信任。唯有获得国际社会的了解与信任,中国方能在全球化背景下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才能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做出进一步的推动。

  文化的对外传播,需要寻求到双方可以对话的空间、探索出各方都普遍能接受的方式,让来自他国的受众愿意听、听得懂,才有可能令对方产生认知上的了解、态度上的改变乃至行动上的支持。

  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们,在创新对外传播方式上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探索,其中一项重要的尝试,就是主动搭建电影节展这样一种交流舞台。以影像为降低文化差异折扣的媒介、以节展为展开对话交流的空间,不断提升在专业性交流中的话语权。

  19世纪末,刚诞生不久的电影,就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电影的发明开创了展现世界的一种新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第五代”导演,陆续摘得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桂冠,让世人透过中国电影看到中国社会;20世纪末,中国人开始创办国际电影节,开始了对世界电影人的邀请;在新时期,组织更专业化、主题更精细化的电影节展,更令中外影人频频集结。从单纯作为电影观众,到成为电影作品的创作者,再到担当国际交流平台的铸造者,中国在世界电影格局中扮演的角色正一步步延伸开去,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比起文字语言的抽象,电影所依赖的视听语言,与现实世界直接相连,那些人物、情节、环境,在观众的眼前变得直观、生动、感性,内容更能被观众所理解,也就更能产生情感共鸣。因此,电影成为实现跨文化交流的良好载体。

  除却以影像为媒介展示中国,电影节展本身也是一种国际通用的传播方式。国际电影节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以较便利的方式,集中展示各国电影作品,引发交流兴趣,推进合作事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就是通过参加国际影视节展的方式,不断地走向国际,收获良好的口碑与影响力。

  这样一种国际通用的文化交流方式,已经渐次在中国萌芽、开花、结果,在这种交流方式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已结出了硕果。从中国影视通过节展走出国门,到在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支持组织下稳定地、持续地参加外方主办的节展,再到自己作为东道主举办节展并不断提升所办节展的影响力,这些努力都为中国电影、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开拓了新的广阔空间。

  选择了电影节展这样一种通用的文化对话方式,中国的主办者、参与者也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在该领域的专业性。刚刚过去的5月,上海国际电影节就被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指定为其新设立的电影节委员会的首批成员。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是国际电影节行业的管理组织,也是全球电影节的认证机构。成为电影节委员会的成员,即意味着对我们的从业者在电影节行业领域专业性的肯定,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参与到对国际电影节通则的完善中,在促进各国电影节有序发展中扮演起更重要的角色。

  当我们掌握了用影像语言来讲述故事、用节展的方式来推进交流、用专业性的不断提升来赢得国际同行肯定的同时,中国的电影节展的发起者与主办者们,没有忘记传播中国文化的初心。在北京、上海等地的一系列国际电影节中,通过华语影片展映,为中外观众打开中国文化的绚烂画卷;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节协力推进各国之间电影文化的交流;在戛纳电影节期间举行电影论坛,深刻研讨“如何通过电影向世界讲述中国”……

  当中外影人在雁栖湖畔用影像的方式“注目未来”,当上海的大银幕在国际盛会上投影出具有质感的中国人生,当来自不同国家的导演、演员、制作人、影评人在以中国为议题交流点赞、合作洽谈,中国的文化工作者正在主动开放中连接起世界,中国的文化必将在积极开放中,进一步在世人面前绽放出魅力与光华。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8日 16版)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从“走出去”到“请进来”

2018-06-28 16:24:53 来源: 0 条评论

  【见仁见智】

  作者:张梓轩(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

  在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不断被世界所赞叹时,中国的文化也需要积极地“走出去”,通过积极有效的对外传播,让世界各国对和平崛起中的中国有更多的了解,产生更大的信任。唯有获得国际社会的了解与信任,中国方能在全球化背景下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才能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做出进一步的推动。

  文化的对外传播,需要寻求到双方可以对话的空间、探索出各方都普遍能接受的方式,让来自他国的受众愿意听、听得懂,才有可能令对方产生认知上的了解、态度上的改变乃至行动上的支持。

  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们,在创新对外传播方式上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探索,其中一项重要的尝试,就是主动搭建电影节展这样一种交流舞台。以影像为降低文化差异折扣的媒介、以节展为展开对话交流的空间,不断提升在专业性交流中的话语权。

  19世纪末,刚诞生不久的电影,就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电影的发明开创了展现世界的一种新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第五代”导演,陆续摘得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桂冠,让世人透过中国电影看到中国社会;20世纪末,中国人开始创办国际电影节,开始了对世界电影人的邀请;在新时期,组织更专业化、主题更精细化的电影节展,更令中外影人频频集结。从单纯作为电影观众,到成为电影作品的创作者,再到担当国际交流平台的铸造者,中国在世界电影格局中扮演的角色正一步步延伸开去,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比起文字语言的抽象,电影所依赖的视听语言,与现实世界直接相连,那些人物、情节、环境,在观众的眼前变得直观、生动、感性,内容更能被观众所理解,也就更能产生情感共鸣。因此,电影成为实现跨文化交流的良好载体。

  除却以影像为媒介展示中国,电影节展本身也是一种国际通用的传播方式。国际电影节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以较便利的方式,集中展示各国电影作品,引发交流兴趣,推进合作事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就是通过参加国际影视节展的方式,不断地走向国际,收获良好的口碑与影响力。

  这样一种国际通用的文化交流方式,已经渐次在中国萌芽、开花、结果,在这种交流方式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已结出了硕果。从中国影视通过节展走出国门,到在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支持组织下稳定地、持续地参加外方主办的节展,再到自己作为东道主举办节展并不断提升所办节展的影响力,这些努力都为中国电影、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开拓了新的广阔空间。

  选择了电影节展这样一种通用的文化对话方式,中国的主办者、参与者也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在该领域的专业性。刚刚过去的5月,上海国际电影节就被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指定为其新设立的电影节委员会的首批成员。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是国际电影节行业的管理组织,也是全球电影节的认证机构。成为电影节委员会的成员,即意味着对我们的从业者在电影节行业领域专业性的肯定,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参与到对国际电影节通则的完善中,在促进各国电影节有序发展中扮演起更重要的角色。

  当我们掌握了用影像语言来讲述故事、用节展的方式来推进交流、用专业性的不断提升来赢得国际同行肯定的同时,中国的电影节展的发起者与主办者们,没有忘记传播中国文化的初心。在北京、上海等地的一系列国际电影节中,通过华语影片展映,为中外观众打开中国文化的绚烂画卷;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节协力推进各国之间电影文化的交流;在戛纳电影节期间举行电影论坛,深刻研讨“如何通过电影向世界讲述中国”……

  当中外影人在雁栖湖畔用影像的方式“注目未来”,当上海的大银幕在国际盛会上投影出具有质感的中国人生,当来自不同国家的导演、演员、制作人、影评人在以中国为议题交流点赞、合作洽谈,中国的文化工作者正在主动开放中连接起世界,中国的文化必将在积极开放中,进一步在世人面前绽放出魅力与光华。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8日 16版)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