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探访铁路“拉风工人”:每日暴走20公里弯腰千余次

来源:新华网2018-07-21

每日暴走20公里弯腰千余次

拉风,一般表示一个人很“酷”,很抢眼。在铁路系统,有个岗位也叫“拉风”,但这里的拉风工人不但不酷,反而很苦。7月20日中午,烈日高照,记者来到武汉北货运编组站的铁路股道中。在这里,炙热的铁轨和火车车体,正散发出近50℃的热浪,让人仿佛进入蒸笼,若不小心碰到铁皮,人就可能变成“铁板烧”。然而,这里却是拉风工人陈付松每天工作的“舞台”。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天要弯腰探查1200多次,暴走20多公里,10年可以绕地球一圈。

所谓“拉风”,实际上就是给制动的列车松开刹车。“拉风”的流程是拉动拉风杆(缓解阀拉条),将到达列车车辆上刹车制动所使用的副风缸的风排出来,并按计划将风管摘开。

“拉风”的目的,是为下一步解体车辆做好准备。车辆解体后,驶向同一方向的车厢才能被重新组合成一列火车,再出发。比如,从全国各地运来电煤的列车,到了这里,经过“拉风”、解体,重新编组,一部分驶向阳逻电厂。

“拉风”的操作看似简单,但却有很大的劳动强度。陈付松说,在一天1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他最多时要完成12列货车的排风任务。平均1趟车要走约2公里,10趟车就要走20公里路,这个过程要弯腰1200余次。

徒步走20公里已经让很多人闻而却步,但陈付松等拉风工人要面对的不只是那20公里的行走之苦,更要面对股道中近50℃热浪,接受着烈日的暴晒,以及钢轨和车体的炙烤。

陈付松说,尽管热,但他还是要穿上长袖、戴上手套,因为炙热的火车铁皮外壳,就像一张“铁板烧”,一不小心碰到火车铁皮,就可能被灼伤。

走出岗点不到2分钟,陈付松的衣服就被汗水湿透。

每到车辆中部,陈付松就熟练地捡起一块石碴,迅速地用它卡住拉风杆,防止拉风杆缩回,使风缸内的风彻底排净。若不将风排净,在下一步提钩的时候,解体的车辆就会出现提前“停车”,轻则影响效率,严重的还会造成事故。

为了确保作业质量,他往往从到达场北头向南头拉风,在将整列货车的拉风杆都拉了一遍后,再从到达场南头回到北头对这趟车进行复检。复检时,每到车辆联结处,他都要弯腰看看车辆风是否排净,闸有没有松开。遇到没有缓解的车辆,他还要再次拉动拉风杆,确认风排净后,他的这次拉风任务才顺利完成。

“这活看起来简单,但不细心可不行,干的时间越长,就越觉得拉风的重要,会越是胆小,越不敢马虎。”已在铁路干了十多年的陈付松如是说。常年的风吹日晒,使得他浑身黝黑。

一趟车作业完毕,陈付松已是大汗淋漓,浑身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他快步回到开着空调的待检室,拿起一瓶盐汽水,仰脖咕咚喝下去。“出的汗比喝的水还多。”

休息间隙,陈付松说,“这工作比较辛苦,但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把它做好。这是一项简单的技术活,但是也要把它磨练到最完美。”

短暂休息的过程中,陈付松到隔壁的洗手间洗把脸、冲冲凉,之后,又奔向烈日下的股道中,给下一趟列车拉风。(记者张全录 通讯员王世炜 温昊)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探访铁路“拉风工人”:每日暴走20公里弯腰千余次

2018-07-21 13:59:14 来源: 0 条评论

每日暴走20公里弯腰千余次

拉风,一般表示一个人很“酷”,很抢眼。在铁路系统,有个岗位也叫“拉风”,但这里的拉风工人不但不酷,反而很苦。7月20日中午,烈日高照,记者来到武汉北货运编组站的铁路股道中。在这里,炙热的铁轨和火车车体,正散发出近50℃的热浪,让人仿佛进入蒸笼,若不小心碰到铁皮,人就可能变成“铁板烧”。然而,这里却是拉风工人陈付松每天工作的“舞台”。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天要弯腰探查1200多次,暴走20多公里,10年可以绕地球一圈。

所谓“拉风”,实际上就是给制动的列车松开刹车。“拉风”的流程是拉动拉风杆(缓解阀拉条),将到达列车车辆上刹车制动所使用的副风缸的风排出来,并按计划将风管摘开。

“拉风”的目的,是为下一步解体车辆做好准备。车辆解体后,驶向同一方向的车厢才能被重新组合成一列火车,再出发。比如,从全国各地运来电煤的列车,到了这里,经过“拉风”、解体,重新编组,一部分驶向阳逻电厂。

“拉风”的操作看似简单,但却有很大的劳动强度。陈付松说,在一天1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他最多时要完成12列货车的排风任务。平均1趟车要走约2公里,10趟车就要走20公里路,这个过程要弯腰1200余次。

徒步走20公里已经让很多人闻而却步,但陈付松等拉风工人要面对的不只是那20公里的行走之苦,更要面对股道中近50℃热浪,接受着烈日的暴晒,以及钢轨和车体的炙烤。

陈付松说,尽管热,但他还是要穿上长袖、戴上手套,因为炙热的火车铁皮外壳,就像一张“铁板烧”,一不小心碰到火车铁皮,就可能被灼伤。

走出岗点不到2分钟,陈付松的衣服就被汗水湿透。

每到车辆中部,陈付松就熟练地捡起一块石碴,迅速地用它卡住拉风杆,防止拉风杆缩回,使风缸内的风彻底排净。若不将风排净,在下一步提钩的时候,解体的车辆就会出现提前“停车”,轻则影响效率,严重的还会造成事故。

为了确保作业质量,他往往从到达场北头向南头拉风,在将整列货车的拉风杆都拉了一遍后,再从到达场南头回到北头对这趟车进行复检。复检时,每到车辆联结处,他都要弯腰看看车辆风是否排净,闸有没有松开。遇到没有缓解的车辆,他还要再次拉动拉风杆,确认风排净后,他的这次拉风任务才顺利完成。

“这活看起来简单,但不细心可不行,干的时间越长,就越觉得拉风的重要,会越是胆小,越不敢马虎。”已在铁路干了十多年的陈付松如是说。常年的风吹日晒,使得他浑身黝黑。

一趟车作业完毕,陈付松已是大汗淋漓,浑身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他快步回到开着空调的待检室,拿起一瓶盐汽水,仰脖咕咚喝下去。“出的汗比喝的水还多。”

休息间隙,陈付松说,“这工作比较辛苦,但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把它做好。这是一项简单的技术活,但是也要把它磨练到最完美。”

短暂休息的过程中,陈付松到隔壁的洗手间洗把脸、冲冲凉,之后,又奔向烈日下的股道中,给下一趟列车拉风。(记者张全录 通讯员王世炜 温昊)

[责任编辑: huahaina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