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借力“人脸识别”黑科技 四川西昌救助站送7位滞留人员回家团圆

来源:新华网2018-07-24

对于35岁的约某来说,他的精神存在异常,自己的家在哪里,他根本说不清楚,“回家”成了最大的难题。不过,在西昌市救助管理站的帮助下,在时隔三年多后,借助着“人脸识别”系统,终于“刷”出了他的家。

7月23日,成都商报记者从西昌市救助管理站获悉,今年以来,在救助站滞留的60余人中,已经有7人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找到了家。

6月27日,35岁的约某在西昌市救助管理站人员的陪伴下,终于回到了140公里外的美姑县老家,他的家人喜极而泣。

成都商报记者从西昌市救助管理站获悉,近年来,西昌市救助管理站每年救助超过800人次,目前滞留在敬老院以及精神病院的还有63人。“想要帮助这些滞留人员找到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谈月深有感触,这些滞留人员中,基本都存在智力障碍、精神疾病等问题,几乎无法准确说出个人户籍信息等。

“相比以往的登报等传统的寻亲手段,现在的‘人脸识别’等科技手段的寻亲成功率更高。”谈月介绍,随着科技发展,人脸识别、网络推送、DNA采集等新技术手段在寻亲中用得越来越多,“人脸识别”寻亲成为成功率最高的方式之一。今年上半年,已经有7名滞留人员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找到了家。

谈月表示,西昌市救助管理站还将对接公安部门,探索更为精准高效的人脸识别技术,力求帮助更多失散的家庭团圆。(吴齐 成都商报记者 江龙)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借力“人脸识别”黑科技 四川西昌救助站送7位滞留人员回家团圆

2018-07-24 11:07:53 来源: 0 条评论

对于35岁的约某来说,他的精神存在异常,自己的家在哪里,他根本说不清楚,“回家”成了最大的难题。不过,在西昌市救助管理站的帮助下,在时隔三年多后,借助着“人脸识别”系统,终于“刷”出了他的家。

7月23日,成都商报记者从西昌市救助管理站获悉,今年以来,在救助站滞留的60余人中,已经有7人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找到了家。

6月27日,35岁的约某在西昌市救助管理站人员的陪伴下,终于回到了140公里外的美姑县老家,他的家人喜极而泣。

成都商报记者从西昌市救助管理站获悉,近年来,西昌市救助管理站每年救助超过800人次,目前滞留在敬老院以及精神病院的还有63人。“想要帮助这些滞留人员找到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谈月深有感触,这些滞留人员中,基本都存在智力障碍、精神疾病等问题,几乎无法准确说出个人户籍信息等。

“相比以往的登报等传统的寻亲手段,现在的‘人脸识别’等科技手段的寻亲成功率更高。”谈月介绍,随着科技发展,人脸识别、网络推送、DNA采集等新技术手段在寻亲中用得越来越多,“人脸识别”寻亲成为成功率最高的方式之一。今年上半年,已经有7名滞留人员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找到了家。

谈月表示,西昌市救助管理站还将对接公安部门,探索更为精准高效的人脸识别技术,力求帮助更多失散的家庭团圆。(吴齐 成都商报记者 江龙)

[责任编辑: huahaina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