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普惠金融 路越走越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8-08-07

  普惠金融事业普遍惠及社会各类群体,为更好发挥普惠金融的重要作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创新,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以下简称全国党媒平台)、微众银行合作编写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于8月5日在北京公开发布,12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脱颖而出。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呈现四个新特征

  “截至去年底,全国有5家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600多家村镇银行、17家民营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达到22.86万个,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量达91.69亿户;普惠金融涉农贷款余额30.95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74万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4.48万亿元。”《报告》呈现的一组数据,勾勒出当前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规模,也体现了普惠金融在农业、民生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报告》主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过去几年中,政策引导和技术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报告》全面呈现了不同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实践,展现了我国普惠金融创新的全貌。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正呈现四个新特征:

  一是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普惠金融不仅包括信贷,还包括储蓄、投资理财、保险、支付、汇兑、租赁、养老金等全功能、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甚至可能会增加管理咨询、财务顾问等其他服务内容;二是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普惠金融的参与主体已逐步发展为囊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非银行金融以及金融科技企业等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三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并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四是普惠金融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可持续得到极大改善。一些新的普惠金融模式开始形成,普惠金融开始成为许多机构竞相进入的蓝海。

  创新成为普惠金融制胜法宝

  今年4月28日,全国党媒平台组织了“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一个月时间里,就收到来自全国52家单位的70个案例。案例提交主体涵盖多种类型机构,经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12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脱颖而出。

  综观获奖案例,“创新”成为它们的关键词与制胜法宝。评委会在给浙江碳银与浙江工行共同推出的“户用光伏创新金融产品案例”评语中写道,“户用光伏创新金融产品作为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绿色无污染产品,收益源自阳光发电,并设置‘时时预警发电还款’双重保障,符合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趋势。”这家不是金融机构,甚至主营业务不是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公司,也在推出绿色无污染的户用光伏创新金融产品并提供衍生金融服务,通过创新为普惠金融事业添砖加瓦。

  可喜的是,普惠金融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产品,还有技术、服务,甚至商业模式等方方面面。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在全国率先创新政银担合作机制,构建覆盖全省的政策性担保体系,把金融“活水”引入小微和“三农”,为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探路;平安普惠创新金融商业模式,向增信方和资金方输出基础信贷审核咨询服务,并整合增信方和资金方的金融资源,为借款人提供多元借款服务解决方案。在今年的普惠金融典型案例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技术和普惠理念不断结合

  “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大有用武之地。”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说。他认为,金融可以从五个角度来看——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分布式计算技术以及安全技术。正如李扬所言,无论是《报告》还是此次的参评案例均显示,运用金融科技,将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应用于普惠金融业务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中国建设银行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打造“小微快贷”小企业融资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全流程网络化、自助化操作;西安银行通过与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联合开展线上信贷业务,扩大扶贫工作的覆盖范围,并探索智慧银行、网上银行、移动服务等新型服务方式,助力精准扶贫,提升服务水平并扩大服务覆盖面……

  “又谈普惠,又谈创新,就应该把这样一些技术和普惠的理念结合起来,沿着这个方向走,路就走宽了。”李扬说。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普惠金融 路越走越宽

2018-08-07 10:46:51 来源: 0 条评论

  普惠金融事业普遍惠及社会各类群体,为更好发挥普惠金融的重要作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创新,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以下简称全国党媒平台)、微众银行合作编写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于8月5日在北京公开发布,12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脱颖而出。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呈现四个新特征

  “截至去年底,全国有5家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600多家村镇银行、17家民营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达到22.86万个,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数量达91.69亿户;普惠金融涉农贷款余额30.95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74万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4.48万亿元。”《报告》呈现的一组数据,勾勒出当前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规模,也体现了普惠金融在农业、民生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报告》主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过去几年中,政策引导和技术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报告》全面呈现了不同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实践,展现了我国普惠金融创新的全貌。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正呈现四个新特征:

  一是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普惠金融不仅包括信贷,还包括储蓄、投资理财、保险、支付、汇兑、租赁、养老金等全功能、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甚至可能会增加管理咨询、财务顾问等其他服务内容;二是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普惠金融的参与主体已逐步发展为囊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非银行金融以及金融科技企业等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三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并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四是普惠金融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可持续得到极大改善。一些新的普惠金融模式开始形成,普惠金融开始成为许多机构竞相进入的蓝海。

  创新成为普惠金融制胜法宝

  今年4月28日,全国党媒平台组织了“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一个月时间里,就收到来自全国52家单位的70个案例。案例提交主体涵盖多种类型机构,经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12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脱颖而出。

  综观获奖案例,“创新”成为它们的关键词与制胜法宝。评委会在给浙江碳银与浙江工行共同推出的“户用光伏创新金融产品案例”评语中写道,“户用光伏创新金融产品作为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绿色无污染产品,收益源自阳光发电,并设置‘时时预警发电还款’双重保障,符合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趋势。”这家不是金融机构,甚至主营业务不是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公司,也在推出绿色无污染的户用光伏创新金融产品并提供衍生金融服务,通过创新为普惠金融事业添砖加瓦。

  可喜的是,普惠金融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产品,还有技术、服务,甚至商业模式等方方面面。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在全国率先创新政银担合作机制,构建覆盖全省的政策性担保体系,把金融“活水”引入小微和“三农”,为融资担保行业发展探路;平安普惠创新金融商业模式,向增信方和资金方输出基础信贷审核咨询服务,并整合增信方和资金方的金融资源,为借款人提供多元借款服务解决方案。在今年的普惠金融典型案例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技术和普惠理念不断结合

  “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大有用武之地。”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说。他认为,金融可以从五个角度来看——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分布式计算技术以及安全技术。正如李扬所言,无论是《报告》还是此次的参评案例均显示,运用金融科技,将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应用于普惠金融业务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中国建设银行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打造“小微快贷”小企业融资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全流程网络化、自助化操作;西安银行通过与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联合开展线上信贷业务,扩大扶贫工作的覆盖范围,并探索智慧银行、网上银行、移动服务等新型服务方式,助力精准扶贫,提升服务水平并扩大服务覆盖面……

  “又谈普惠,又谈创新,就应该把这样一些技术和普惠的理念结合起来,沿着这个方向走,路就走宽了。”李扬说。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