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曾经人迹罕至的戈壁荒原 如今田间稻花飘香

来源:中国网2018-08-15

    中国网石河子8月14日讯 (记者 李培刚)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这是诗人艾青的诗《年轻的城》,诗中所写的这座城市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

    8月14日,“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亲身感受这座“年轻的城”的变化。

    雄狮十万到天山,且守边疆且屯田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进驻人迹罕至的戈壁荒原——石河子,屯垦戍边。“不占群众一分田,戈壁滩山建花园”,石河子市开始了屯垦戍边的辉煌历程。

    “雄狮十万到天山,且守边疆且屯田。塞上江南一样好,何须争入玉门关。”1952年2月1日,毛泽东主席向10万驻疆部队将士发布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胜利完成了解放中国大陆的伟大事业。今天,我们人民解放军,将在已有的胜利基础上,站在国防的最前线,经济建设的最前线......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正是这样一首诗和一声军令,新疆石河子市开启了新的历史画卷。

    曾经人迹罕至的戈壁荒原 如今田间稻花飘香

    看着满田绿油油,紧密排列在田中的水稻,你一定以为是来到了江南的鱼米之乡,但这样的风景却出现在了新疆的石河子市,曾经人迹罕至的戈壁荒原怎么能长出水稻呢?

    记者在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基地看到,一大片绿油油的水稻生长在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但仔细观察稻田就会发现,这里的稻田中没有水,常识中稻田里没有水,水稻如何能生长呢?

    2002年的时候,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在天业集团视察节水器材生产车间时提出“能否种植滴灌水稻”,随后天业集团专门成立膜下滴灌水稻项目组,开展世界首创的膜下滴灌水稻技术栽培研究。从2004年开始,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出的一套世界首创的高产、高效,优质、生态的现代化栽培技术。该技术打破了水稻水作的传统,全生育期不建立水层,因为有了这个技术才使得水稻可以生长在石河子市。

    “2009年膜下滴灌水稻通过新疆兵团成果鉴定,认为该技术节水60%以上”。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农研所所长王永强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2011年膜下滴灌水稻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863课题立项支持。随着863课题的实施,天业集团在石河子市北工业园区天业化工生态园新建800亩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基地,示范基地集成示范了与课题相关的多项研究成果,包括小流量高频灌溉技术、无线远程控制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

    “2012年,兵团科技局组织国内专家对天业化工生态园膜下滴灌水稻高产田进行产量鉴定,平均亩产达836.9公斤。2013年,膜下滴灌水稻大田亩产70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上升为自治区地方标准”。王永强介绍,“膜下滴灌水稻技术不需要育苗插秧,直接可以用机械种植”。

    王永强说,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不仅仅只有节水一个好处,还能大幅度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降低种植户的劳动强度,实现全程机械化和水肥一体化,提高了水稻机械化程度,降低了生产成本。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使曾经人迹罕至的戈壁荒原稻花飘香。

    2017年,天业集团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已经辐射推广到新疆昌吉州、阿勒泰等地,还推广到了北京、山东、黑龙江、陕西、宁夏、江苏、河北等省市地区。新疆膜下滴灌水稻种植累计面积达10万多亩,内地其他省份累计超过50万亩。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曾经人迹罕至的戈壁荒原 如今田间稻花飘香

2018-08-15 19:43:22 来源: 0 条评论

    中国网石河子8月14日讯 (记者 李培刚) “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这是诗人艾青的诗《年轻的城》,诗中所写的这座城市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

    8月14日,“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亲身感受这座“年轻的城”的变化。

    雄狮十万到天山,且守边疆且屯田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进驻人迹罕至的戈壁荒原——石河子,屯垦戍边。“不占群众一分田,戈壁滩山建花园”,石河子市开始了屯垦戍边的辉煌历程。

    “雄狮十万到天山,且守边疆且屯田。塞上江南一样好,何须争入玉门关。”1952年2月1日,毛泽东主席向10万驻疆部队将士发布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胜利完成了解放中国大陆的伟大事业。今天,我们人民解放军,将在已有的胜利基础上,站在国防的最前线,经济建设的最前线......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正是这样一首诗和一声军令,新疆石河子市开启了新的历史画卷。

    曾经人迹罕至的戈壁荒原 如今田间稻花飘香

    看着满田绿油油,紧密排列在田中的水稻,你一定以为是来到了江南的鱼米之乡,但这样的风景却出现在了新疆的石河子市,曾经人迹罕至的戈壁荒原怎么能长出水稻呢?

    记者在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基地看到,一大片绿油油的水稻生长在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但仔细观察稻田就会发现,这里的稻田中没有水,常识中稻田里没有水,水稻如何能生长呢?

    2002年的时候,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在天业集团视察节水器材生产车间时提出“能否种植滴灌水稻”,随后天业集团专门成立膜下滴灌水稻项目组,开展世界首创的膜下滴灌水稻技术栽培研究。从2004年开始,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出的一套世界首创的高产、高效,优质、生态的现代化栽培技术。该技术打破了水稻水作的传统,全生育期不建立水层,因为有了这个技术才使得水稻可以生长在石河子市。

    “2009年膜下滴灌水稻通过新疆兵团成果鉴定,认为该技术节水60%以上”。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农研所所长王永强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2011年膜下滴灌水稻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863课题立项支持。随着863课题的实施,天业集团在石河子市北工业园区天业化工生态园新建800亩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基地,示范基地集成示范了与课题相关的多项研究成果,包括小流量高频灌溉技术、无线远程控制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

    “2012年,兵团科技局组织国内专家对天业化工生态园膜下滴灌水稻高产田进行产量鉴定,平均亩产达836.9公斤。2013年,膜下滴灌水稻大田亩产70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上升为自治区地方标准”。王永强介绍,“膜下滴灌水稻技术不需要育苗插秧,直接可以用机械种植”。

    王永强说,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不仅仅只有节水一个好处,还能大幅度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降低种植户的劳动强度,实现全程机械化和水肥一体化,提高了水稻机械化程度,降低了生产成本。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使曾经人迹罕至的戈壁荒原稻花飘香。

    2017年,天业集团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已经辐射推广到新疆昌吉州、阿勒泰等地,还推广到了北京、山东、黑龙江、陕西、宁夏、江苏、河北等省市地区。新疆膜下滴灌水稻种植累计面积达10万多亩,内地其他省份累计超过50万亩。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