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让传统节日活在当下

来源:光明日报2018-08-18

光明日报评论员

金风淅淅,银河耿耿,七夕如今又至。几日来,伴随着全国各地民俗活动陆续展开,七夕这一中华传统节日以其古老的美好意涵和现代趣味,重新吸引众多民众的注意力。除有广州乞巧文化节、陇南乞巧女儿节等官方庆祝活动的火热,不乏网络上纷繁的商家促销和网民自组织互动、情侣相约共度良宵、单身者不甘寂寞彼此抒怀……无论怀有什么样的心境,不管选择如何度过这一天,都可以肯定地说,七夕正在重新焕发其光彩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节日有其无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们以各种民俗仪式为基石,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传统文化的缺位,将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以此提升民族文化创造的内驱力,就是我们这代人维系中国文化生态健康发展的前行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与官方七夕庆祝活动努力维护自身地方特色与文化多样性不同,年轻一代多将其简化为单一的爱情主题。这虽然引起一些讨论,但不必过于担忧。传统节日诞生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习俗,本身就具有动态发展特点,如果想要让其活在当下,就需要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时代特色。“历史上能够存活于今日的社会构造中的文化,都是与现今社会相干的,而那些不相干的,则都被扫除删弃了”。就七夕本身而言,它从最初珍惜时令物候到祭祀牛郎织女,从宫中乞巧游宴到市井车马喧阗,既有因时感伤的“旅馆益羁愁”,也有清新缠绵的“轻罗小扇扑流萤”……斗转星移,虽然贯穿千年的共同节日名称不变,但每一代人都为它赋予了“现实性功能”,实现了行为传承。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优秀传统文化无比丰富。在打造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是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只有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抱有包容心态,才能符合时代要求、人民愿望,也唯有如此,传统文化的传承方能历久弥新。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让传统节日活在当下

2018-08-18 10:07:06 来源: 0 条评论

光明日报评论员

金风淅淅,银河耿耿,七夕如今又至。几日来,伴随着全国各地民俗活动陆续展开,七夕这一中华传统节日以其古老的美好意涵和现代趣味,重新吸引众多民众的注意力。除有广州乞巧文化节、陇南乞巧女儿节等官方庆祝活动的火热,不乏网络上纷繁的商家促销和网民自组织互动、情侣相约共度良宵、单身者不甘寂寞彼此抒怀……无论怀有什么样的心境,不管选择如何度过这一天,都可以肯定地说,七夕正在重新焕发其光彩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节日有其无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们以各种民俗仪式为基石,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传统文化的缺位,将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以此提升民族文化创造的内驱力,就是我们这代人维系中国文化生态健康发展的前行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与官方七夕庆祝活动努力维护自身地方特色与文化多样性不同,年轻一代多将其简化为单一的爱情主题。这虽然引起一些讨论,但不必过于担忧。传统节日诞生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习俗,本身就具有动态发展特点,如果想要让其活在当下,就需要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时代特色。“历史上能够存活于今日的社会构造中的文化,都是与现今社会相干的,而那些不相干的,则都被扫除删弃了”。就七夕本身而言,它从最初珍惜时令物候到祭祀牛郎织女,从宫中乞巧游宴到市井车马喧阗,既有因时感伤的“旅馆益羁愁”,也有清新缠绵的“轻罗小扇扑流萤”……斗转星移,虽然贯穿千年的共同节日名称不变,但每一代人都为它赋予了“现实性功能”,实现了行为传承。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优秀传统文化无比丰富。在打造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是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只有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抱有包容心态,才能符合时代要求、人民愿望,也唯有如此,传统文化的传承方能历久弥新。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