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委员会亮相,习近平强调10个坚持有何深意?

来源:学习小组2018-08-25

    【学习小组按】

    今天,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今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

    习近平指出,统一各委员会名称,目的就是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截至目前,以上“新委员会”已经陆续召开第一次会议。小组梳理发现,委员会的主任均由习近平担任,已经亮相的副主任分别是: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

    中央审计委员会:李克强、赵乐际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李克强、王沪宁、韩正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李克强、王沪宁

    中央财经委员会:李克强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李克强

    对于刚刚亮相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此次会议释放了哪些信号,小组第一时间联系了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教授,请他来谈谈最直观的感受:

    【新委员会将发挥哪些作用,解决哪些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擘画了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两阶段的发展目标。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正是实现这个伟大目标的 重要内容和制度基础,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要管宏观、谋全局、抓大事,既要破解当下突出问题,又要谋划长远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顶层设计上。它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各个环节,涉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个方面的庞大系统工程,必须进行顶层设计、作出总体安排。

    【如何理解习近平提出的“10个坚持”】

    1.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所要解决的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治者与被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要始终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 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充分发扬民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让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好这条道路,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4.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有机整体,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纲”,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

    5.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整体谋划,充分实现“共同推进”和“一体建设”的有机结合,高度重视整合力量、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中国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和西方的宪政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制度基础不同。中国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建立在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之上。

    其次,领导力量不同。西方的宪政是由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所领导和推动的,是资产阶级政党彼此斗争和博弈的工具。而中国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的,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国的重要方式。

    再次,所依据的宪法不同。西方的宪政所依据的宪法是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资本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体现全体人民意志的社会主义宪法。

    7.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为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 是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环节和主要任务。

    8.坚持处理好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

    从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的法治现代化进程正是我们党从革命党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过程。

    从逻辑关系来看,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从发展归宿来看,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追求的目标高度一致,它们共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向。

    9.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必须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10.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把法治观念强不强、法治素养好不好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带头守法,应当是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做好表率。

    冯玉军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转型与法治研究中心教授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委员会亮相,习近平强调10个坚持有何深意?

2018-08-25 13:35:54 来源: 0 条评论

    【学习小组按】

    今天,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今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

    习近平指出,统一各委员会名称,目的就是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截至目前,以上“新委员会”已经陆续召开第一次会议。小组梳理发现,委员会的主任均由习近平担任,已经亮相的副主任分别是: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

    中央审计委员会:李克强、赵乐际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李克强、王沪宁、韩正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李克强、王沪宁

    中央财经委员会:李克强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李克强

    对于刚刚亮相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此次会议释放了哪些信号,小组第一时间联系了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教授,请他来谈谈最直观的感受:

    【新委员会将发挥哪些作用,解决哪些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擘画了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两阶段的发展目标。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正是实现这个伟大目标的 重要内容和制度基础,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要管宏观、谋全局、抓大事,既要破解当下突出问题,又要谋划长远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顶层设计上。它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各个环节,涉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个方面的庞大系统工程,必须进行顶层设计、作出总体安排。

    【如何理解习近平提出的“10个坚持”】

    1.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主体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所要解决的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治者与被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要始终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 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充分发扬民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让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好这条道路,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4.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有机整体,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纲”,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

    5.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整体谋划,充分实现“共同推进”和“一体建设”的有机结合,高度重视整合力量、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中国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和西方的宪政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制度基础不同。中国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建立在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之上。

    其次,领导力量不同。西方的宪政是由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所领导和推动的,是资产阶级政党彼此斗争和博弈的工具。而中国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的,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国的重要方式。

    再次,所依据的宪法不同。西方的宪政所依据的宪法是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资本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体现全体人民意志的社会主义宪法。

    7.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为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 是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环节和主要任务。

    8.坚持处理好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

    从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的法治现代化进程正是我们党从革命党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过程。

    从逻辑关系来看,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从发展归宿来看,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追求的目标高度一致,它们共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共同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向。

    9.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必须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10.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把法治观念强不强、法治素养好不好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带头守法,应当是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做好表率。

    冯玉军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转型与法治研究中心教授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