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眼丨第七次春节前夕看望慰问,习近平总书记惦记着这些人
导航
<

时政新闻眼丨第七次春节前夕看望慰问,习近平总书记惦记着这些人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19-02-02

时政新闻眼丨第七次春节前夕看望慰问,习近平总书记惦记着这些人

每到春节前夕,中国最高领导人都会赴基层看望慰问,今年也不例外。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七,习近平总书记又出发了,这一次的地点就在北京。快来和《时政新闻眼》先睹为快。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 习近平第一站看望“首都卫士”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奋战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没有节假日,不分寒冬酷暑。当危险来临,他们是冲在最前线的排头兵。金色盾牌,热血铸就。他们就是被称为“人民卫士”的人民警察。

△【独家V观】春节前夕习近平在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北京市公安局。(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2月1日上午,习近平首先来到北京市公安局考察调研,看望公安干警,并视频连线一线执勤民警。

△这是习近平考察调研的合成作战指挥中心。(央视记者章猛拍摄)

“合成作战”发端于本世纪初,它的核心是最大限度整合警种资源。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共享、统筹,大幅提升公安侦查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突破警种、区域界限,实现了布警精准化、派警立体化,让警务力量集中、警务运转一体化、作战资源和成果最大化成为可能。

在北京市公安局指挥大厅,习近平与奋战在一线的执勤警察进行视频连线。牛街西里社区民警沈琦就是其中一位。

△与习近平进行视频连线的执勤警察。

△沈琦与牛街西里社区志愿者。(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于连线结束后)

在北京市公安局,习近平与20位英模代表进行了交流。

△在场的20位英模(央视记者刘瑞琳拍摄)

20位公安英模代表来自不同的岗位。其中这两位,你可能早就听说过了。

△“北京最帅交警”孟昆玉。他把“站马路”这件事一做就是十多年,还自创了“孟昆玉疏导法”,大大提高了执勤路段的通行能力。(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便衣警察”张惠领。他长期从事便衣打扒工作。电影《神探亨特张》就是以他为原型拍摄的。(央视记者刘瑞琳拍摄)

习近平再访北京胡同老街坊

习近平看望慰问的第二站,是前门东区的草厂四条胡同。

△草厂四条胡同。(央视记者姚春晨拍摄)

侯雅明老先生今年73岁,爱好书法。每到春节前,老先生都要给老街坊们写春联,他乐此不疲。

△侯雅明老人。(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草厂四条胡同32号院子里,挂满了寓意祥和的大红春联。(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当天上午,习近平走进草厂四条胡同32号院时,老先生正在创作一幅新作品。

△侯老先生刚刚完成的对联,他写的是“青云翔凤,好景兴隆”。(央视记者姚瑶拍摄)

32号院合住着几户人家。总书记拿起一个“福”字,亲自贴在小院“院长”的门上,并祝愿街坊邻居们永远幸福。

△这是总书记亲手贴的“福”字。(央视记者何畅拍摄)

在胡同的40号院,朱茂锦老人一家人正聚在一起包饺子,和乐融融。让他没想到的是,今年包饺子的队伍里,加入了总书记这位“惊喜嘉宾”。

△这是总书记和大家一起包的饺子。(央视记者何畅拍摄)

△朱茂锦老人全家合影。(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独家V观】戳视频,看总书记贴“福”字、包饺子。

这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第二次走访北京的胡同。2014年正月里,他曾到北京雨儿胡同考察。当时,总书记先后走进29号、30号大杂院,走访了王云凤、关世岳、吴爱霞、庄宝等4户人家。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草厂四条胡同,《时政新闻眼》发现了这样一组照片。

△胡同改造前后对比图。(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草厂四条胡同的居民们告诉《时政新闻眼》,以前这里电线杂乱无章,过道拥挤不堪,墙面斑驳破碎。2016年,东城区对草厂三条至十条的胡同进行改造,去年11月基本完成。按照“积极修缮,谨慎改造”的原则,在不改变原房屋结构的前提下,对传统院落平面户型重新设计,增加了厨房、卫生间。同时,实现雨污水分流改造、电线梳理、环境美化等,充分满足了原住民现代生活需求。

△草厂社区给每一座有故事的老房子加了二维码,欢迎你来“扫一扫”。(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草厂四条胡同所属的草厂社区,尝试以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居民群众家门口的事,把议事场所从会议室搬到胡同里、搬到居民家门口,面对面、近距离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大家把位于胡同44号院的这个议事场所称为“小院议事厅”。

△小院议事厅。(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当天上午,习近平走进小院议事厅时,这里正在开“街区更新及院落提升居民恳谈会”。

△这是小院议事厅恳谈会当天的讨论题目。(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小院议事厅里,陈列着社区居民们自发捐赠的老物件,缝纫机、黑白电视机、纪念章等,这些物品是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动写照。(央视记者荆伟拍摄)


△小院议事厅的成员之一、草厂社区居民焦淑琴告诉《时政新闻眼》,这里摆着的暖瓶、茶缸就是她从自己家里拿来的。(央视记者罗子瑛、何畅拍摄)

习近平还走访了44号院的容和物业草厂胡同分公司。这里为草厂社区提供贴心的管家服务。“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他们的工作宗旨。

△物业公司员工正在值守。(央视记者姚春晨拍摄)

△物业公司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居民和社区赠送的锦旗。(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这一条304米的胡同,就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缩影。总书记走过的三个院子,见证了他对老街坊的殷殷关切。

△【独家V观】习近平在草厂四条胡同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

中午,习近平结束在草厂胡同看望慰问乘车返回途中,特意走进位于前门石头胡同的快递服务点和小吃店,看望仍在工作的“快递小哥”和餐饮工作者。

△【独家V观】习近平看望“快递小哥”

2月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位于石景山首钢园区的北京冬奥会组委会。三年后的2月4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正式开幕。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时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北京准备得怎么样了?《时政新闻眼》跟随总书记一起“探营”。

钢铁丛林奏响冬奥序曲


△石景山首钢园区。(央视记者魏奇 许小星拍摄)

穿过层层的“钢铁森林”,习近平首先来到位于首钢园区的北京冬奥会展示中心展厅,了解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这个展厅是由首钢当年的联合泵站改造而成。

△首钢生产时期的联合泵站。(图片由首钢提供)

△联合泵站所改造成的北京冬奥会展示中心展厅。(图片由首钢提供)

展示中心采用动态沙盘演示了冬奥场馆的设施规划建设情况。北京冬奥会计划使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24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目前,北京冬奥会新建场馆已经全部开工,改造场馆正在实现“华丽转身”。

△延庆冬奥村沙盘。(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国家速滑馆沙盘。(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央视记者魏建拍摄)

习近平在这里视频连线视察延庆赛区场馆建设情况,慰问一线建设者。


△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施工现场。(央视记者薛冠南拍摄)

北京冬奥会展示中心展厅,还展示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历程。有些展品生动记录了中国的冰雪情缘。


△冰嬉图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宫廷绘画。长5米,宽30余厘米,展现中国传统运动冰嬉的场面。(央视记者魏建拍摄)

△1930年出版的《溜冰术》是我国最早专门介绍冰上运动的出版物之一。1928年,中国将Olympia翻译成“我能比呀”。《我能比呀·世界运动会丛录》是1928年中国参加阿姆斯特丹奥运会的见闻。(央视记者魏建拍摄)

首钢园区“梦幻转型” 绿色办奥的生动例证

就在这次考察的前一天,习近平刚刚会见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巴赫说,“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务实高效,充满活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尤其让巴赫啧啧称赞的,正是首钢园区的梦幻转型——“北京将一个从前的钢铁厂改建成冬奥组委办公地和冬奥训练场馆,非常不可思议”。如今,首钢园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工业遗存。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驻地。有很多孔洞的圆柱体建筑是奥组委的办公区域。(央视记者魏奇、许小星拍摄)


△改造前的西十筒仓。(图片由首钢提供)

在冬奥组委核心办公区,这些圆形的办公楼由首钢的“西十筒仓”改造而成。“西十筒仓”本为首钢炼铁原料区,曾在火车运输系统中编组为西十线,因此得名。圆柱体上切割出的圆形孔洞用于建筑采光,而切出的圆形混凝土块成了筒仓外草地上的座椅,这一设计独具匠心。


△习近平视察的奥组委办公区。(央视记者张宇拍摄)

当天下午,除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办公区,习近平还视察了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


△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央视记者王萌萌拍摄)


△首钢生产时期的精煤车间。(图片由首钢提供)

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又被称为“四块冰”,即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的场馆。这里是由首钢生产时期300米长的精煤车间和运煤车站改造而来。


△在首钢园区,昔日的高炉、冷却塔和如今的冬奥元素相得益彰。(央视记者舒贝拍摄)

建于1919年的首钢,如今已经一百岁了。当年,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它依依不舍与首都告别,厂区迁往河北曹妃甸。如今,这座沉睡的钢铁丛林再次因2022年北京冬奥会焕发新生。

“探营”中国冰雪“国家队”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赴河北张家口看望慰问时,就曾实地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当年2月,他还曾考察作为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和短道速滑、花样滑冰比赛场地的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和首都体育馆。

这一次到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习近平视察了短道速滑馆和冰壶馆,看望慰问运动员、教练员。

△中国高山滑雪集训队队员丛亮在利用高山滑雪模拟机训练。模拟机的屏幕上显示的是平昌冬奥会的回转场地。模拟机可以模拟真实滑雪场地的倾斜角度,有效训练高山滑雪的各项技术要点。(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中国雪橇队队员侯硕在用扒冰训练器训练。扒冰是雪橇项目获得初始速度的唯一方式。(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在短道速滑馆,习近平观看了国家短道速滑队的2000米接力比赛表演和国家花样滑冰队的表演。


△正在训练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速滑训练馆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的是运动员的心率信息,可以帮助了解训练强度,为运动员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为备战冬奥,中国的各类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不仅积极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训练器材,还引进了国际一流的教练团队。目前,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有83名外籍教练。

△中国短道速滑队加拿大籍教练Derrick Campbell曾是1998年长野冬奥会5000米接力的冠军。他是中国短道速滑队的5名外籍教练之一。他向《时政新闻眼》描述了第一次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历:“我当时站在后排。他发现我在人群中,就抽出时间跟我握手。他希望确保跟每个人都握到手。我觉得他这个举动胜过千言万语,是最让我难忘的一刻”。(央视记者沈忱拍摄)

在冰壶训练馆,习近平和队员们交流冰壶和地掷球运动的差别和训练技巧。


△冰壶训练馆。(央视记者章猛拍摄)


△中国国家冰壶队。(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时政新闻眼》了解到,为了实现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全项目参赛”,中国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从赛艇、田径、体操、排球、蹦床、地掷球、曲棍球、冲浪以及杂技、舞蹈行业的两万多人中,层层选拔出2305人,建立起“大国家队”。未来三年,将在这些队员中形成“尖子群体”,冲刺北京冬奥会。

在1月31日会见巴赫时,习近平说,“我们一定会积极努力,为世界呈现一届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冬奥会。”冬梦飞扬,雄心激荡。

监制/申勇 唐怡

记者/龚雪辉 沈忱 郁振一 张晓鹏 卢心雨 刘瑞琳 王小节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热门推荐

重庆累计建成山城步道超600公里

一举高"粽"送考生 "蓝朋友"这个举动好暖

袁隆平"追星"学生证首公开

2023中国西部国际交通建设博览会在渝开幕

《最长一枪》定档9月6日

喜剧并不是少年的主色调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新闻频道>
欢迎订阅重庆手机报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10658000。重庆3G门户 手机登录 cq.3g.cn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时政新闻眼丨第七次春节前夕看望慰问,习近平总书记惦记着这些人

2019-02-02 15:25 来源: 0 条评论

时政新闻眼丨第七次春节前夕看望慰问,习近平总书记惦记着这些人

每到春节前夕,中国最高领导人都会赴基层看望慰问,今年也不例外。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七,习近平总书记又出发了,这一次的地点就在北京。快来和《时政新闻眼》先睹为快。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 习近平第一站看望“首都卫士”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奋战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没有节假日,不分寒冬酷暑。当危险来临,他们是冲在最前线的排头兵。金色盾牌,热血铸就。他们就是被称为“人民卫士”的人民警察。

△【独家V观】春节前夕习近平在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北京市公安局。(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2月1日上午,习近平首先来到北京市公安局考察调研,看望公安干警,并视频连线一线执勤民警。

△这是习近平考察调研的合成作战指挥中心。(央视记者章猛拍摄)

“合成作战”发端于本世纪初,它的核心是最大限度整合警种资源。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共享、统筹,大幅提升公安侦查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突破警种、区域界限,实现了布警精准化、派警立体化,让警务力量集中、警务运转一体化、作战资源和成果最大化成为可能。

在北京市公安局指挥大厅,习近平与奋战在一线的执勤警察进行视频连线。牛街西里社区民警沈琦就是其中一位。

△与习近平进行视频连线的执勤警察。

△沈琦与牛街西里社区志愿者。(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于连线结束后)

在北京市公安局,习近平与20位英模代表进行了交流。

△在场的20位英模(央视记者刘瑞琳拍摄)

20位公安英模代表来自不同的岗位。其中这两位,你可能早就听说过了。

△“北京最帅交警”孟昆玉。他把“站马路”这件事一做就是十多年,还自创了“孟昆玉疏导法”,大大提高了执勤路段的通行能力。(央视记者卢心雨拍摄)

△“便衣警察”张惠领。他长期从事便衣打扒工作。电影《神探亨特张》就是以他为原型拍摄的。(央视记者刘瑞琳拍摄)

习近平再访北京胡同老街坊

习近平看望慰问的第二站,是前门东区的草厂四条胡同。

△草厂四条胡同。(央视记者姚春晨拍摄)

侯雅明老先生今年73岁,爱好书法。每到春节前,老先生都要给老街坊们写春联,他乐此不疲。

△侯雅明老人。(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草厂四条胡同32号院子里,挂满了寓意祥和的大红春联。(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当天上午,习近平走进草厂四条胡同32号院时,老先生正在创作一幅新作品。

△侯老先生刚刚完成的对联,他写的是“青云翔凤,好景兴隆”。(央视记者姚瑶拍摄)

32号院合住着几户人家。总书记拿起一个“福”字,亲自贴在小院“院长”的门上,并祝愿街坊邻居们永远幸福。

△这是总书记亲手贴的“福”字。(央视记者何畅拍摄)

在胡同的40号院,朱茂锦老人一家人正聚在一起包饺子,和乐融融。让他没想到的是,今年包饺子的队伍里,加入了总书记这位“惊喜嘉宾”。

△这是总书记和大家一起包的饺子。(央视记者何畅拍摄)

△朱茂锦老人全家合影。(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独家V观】戳视频,看总书记贴“福”字、包饺子。

这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第二次走访北京的胡同。2014年正月里,他曾到北京雨儿胡同考察。当时,总书记先后走进29号、30号大杂院,走访了王云凤、关世岳、吴爱霞、庄宝等4户人家。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草厂四条胡同,《时政新闻眼》发现了这样一组照片。

△胡同改造前后对比图。(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草厂四条胡同的居民们告诉《时政新闻眼》,以前这里电线杂乱无章,过道拥挤不堪,墙面斑驳破碎。2016年,东城区对草厂三条至十条的胡同进行改造,去年11月基本完成。按照“积极修缮,谨慎改造”的原则,在不改变原房屋结构的前提下,对传统院落平面户型重新设计,增加了厨房、卫生间。同时,实现雨污水分流改造、电线梳理、环境美化等,充分满足了原住民现代生活需求。

△草厂社区给每一座有故事的老房子加了二维码,欢迎你来“扫一扫”。(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草厂四条胡同所属的草厂社区,尝试以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居民群众家门口的事,把议事场所从会议室搬到胡同里、搬到居民家门口,面对面、近距离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大家把位于胡同44号院的这个议事场所称为“小院议事厅”。

△小院议事厅。(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当天上午,习近平走进小院议事厅时,这里正在开“街区更新及院落提升居民恳谈会”。

△这是小院议事厅恳谈会当天的讨论题目。(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小院议事厅里,陈列着社区居民们自发捐赠的老物件,缝纫机、黑白电视机、纪念章等,这些物品是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动写照。(央视记者荆伟拍摄)


△小院议事厅的成员之一、草厂社区居民焦淑琴告诉《时政新闻眼》,这里摆着的暖瓶、茶缸就是她从自己家里拿来的。(央视记者罗子瑛、何畅拍摄)

习近平还走访了44号院的容和物业草厂胡同分公司。这里为草厂社区提供贴心的管家服务。“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他们的工作宗旨。

△物业公司员工正在值守。(央视记者姚春晨拍摄)

△物业公司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居民和社区赠送的锦旗。(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这一条304米的胡同,就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缩影。总书记走过的三个院子,见证了他对老街坊的殷殷关切。

△【独家V观】习近平在草厂四条胡同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

中午,习近平结束在草厂胡同看望慰问乘车返回途中,特意走进位于前门石头胡同的快递服务点和小吃店,看望仍在工作的“快递小哥”和餐饮工作者。

△【独家V观】习近平看望“快递小哥”

2月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位于石景山首钢园区的北京冬奥会组委会。三年后的2月4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正式开幕。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时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北京准备得怎么样了?《时政新闻眼》跟随总书记一起“探营”。

钢铁丛林奏响冬奥序曲


△石景山首钢园区。(央视记者魏奇 许小星拍摄)

穿过层层的“钢铁森林”,习近平首先来到位于首钢园区的北京冬奥会展示中心展厅,了解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这个展厅是由首钢当年的联合泵站改造而成。

△首钢生产时期的联合泵站。(图片由首钢提供)

△联合泵站所改造成的北京冬奥会展示中心展厅。(图片由首钢提供)

展示中心采用动态沙盘演示了冬奥场馆的设施规划建设情况。北京冬奥会计划使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24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目前,北京冬奥会新建场馆已经全部开工,改造场馆正在实现“华丽转身”。

△延庆冬奥村沙盘。(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国家速滑馆沙盘。(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央视记者魏建拍摄)

习近平在这里视频连线视察延庆赛区场馆建设情况,慰问一线建设者。


△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施工现场。(央视记者薛冠南拍摄)

北京冬奥会展示中心展厅,还展示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历程。有些展品生动记录了中国的冰雪情缘。


△冰嬉图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宫廷绘画。长5米,宽30余厘米,展现中国传统运动冰嬉的场面。(央视记者魏建拍摄)

△1930年出版的《溜冰术》是我国最早专门介绍冰上运动的出版物之一。1928年,中国将Olympia翻译成“我能比呀”。《我能比呀·世界运动会丛录》是1928年中国参加阿姆斯特丹奥运会的见闻。(央视记者魏建拍摄)

首钢园区“梦幻转型” 绿色办奥的生动例证

就在这次考察的前一天,习近平刚刚会见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巴赫说,“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务实高效,充满活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尤其让巴赫啧啧称赞的,正是首钢园区的梦幻转型——“北京将一个从前的钢铁厂改建成冬奥组委办公地和冬奥训练场馆,非常不可思议”。如今,首钢园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工业遗存。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驻地。有很多孔洞的圆柱体建筑是奥组委的办公区域。(央视记者魏奇、许小星拍摄)


△改造前的西十筒仓。(图片由首钢提供)

在冬奥组委核心办公区,这些圆形的办公楼由首钢的“西十筒仓”改造而成。“西十筒仓”本为首钢炼铁原料区,曾在火车运输系统中编组为西十线,因此得名。圆柱体上切割出的圆形孔洞用于建筑采光,而切出的圆形混凝土块成了筒仓外草地上的座椅,这一设计独具匠心。


△习近平视察的奥组委办公区。(央视记者张宇拍摄)

当天下午,除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办公区,习近平还视察了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


△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央视记者王萌萌拍摄)


△首钢生产时期的精煤车间。(图片由首钢提供)

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又被称为“四块冰”,即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的场馆。这里是由首钢生产时期300米长的精煤车间和运煤车站改造而来。


△在首钢园区,昔日的高炉、冷却塔和如今的冬奥元素相得益彰。(央视记者舒贝拍摄)

建于1919年的首钢,如今已经一百岁了。当年,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它依依不舍与首都告别,厂区迁往河北曹妃甸。如今,这座沉睡的钢铁丛林再次因2022年北京冬奥会焕发新生。

“探营”中国冰雪“国家队”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赴河北张家口看望慰问时,就曾实地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当年2月,他还曾考察作为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和短道速滑、花样滑冰比赛场地的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和首都体育馆。

这一次到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习近平视察了短道速滑馆和冰壶馆,看望慰问运动员、教练员。

△中国高山滑雪集训队队员丛亮在利用高山滑雪模拟机训练。模拟机的屏幕上显示的是平昌冬奥会的回转场地。模拟机可以模拟真实滑雪场地的倾斜角度,有效训练高山滑雪的各项技术要点。(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中国雪橇队队员侯硕在用扒冰训练器训练。扒冰是雪橇项目获得初始速度的唯一方式。(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在短道速滑馆,习近平观看了国家短道速滑队的2000米接力比赛表演和国家花样滑冰队的表演。


△正在训练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速滑训练馆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的是运动员的心率信息,可以帮助了解训练强度,为运动员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为备战冬奥,中国的各类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不仅积极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训练器材,还引进了国际一流的教练团队。目前,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有83名外籍教练。

△中国短道速滑队加拿大籍教练Derrick Campbell曾是1998年长野冬奥会5000米接力的冠军。他是中国短道速滑队的5名外籍教练之一。他向《时政新闻眼》描述了第一次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历:“我当时站在后排。他发现我在人群中,就抽出时间跟我握手。他希望确保跟每个人都握到手。我觉得他这个举动胜过千言万语,是最让我难忘的一刻”。(央视记者沈忱拍摄)

在冰壶训练馆,习近平和队员们交流冰壶和地掷球运动的差别和训练技巧。


△冰壶训练馆。(央视记者章猛拍摄)


△中国国家冰壶队。(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时政新闻眼》了解到,为了实现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全项目参赛”,中国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从赛艇、田径、体操、排球、蹦床、地掷球、曲棍球、冲浪以及杂技、舞蹈行业的两万多人中,层层选拔出2305人,建立起“大国家队”。未来三年,将在这些队员中形成“尖子群体”,冲刺北京冬奥会。

在1月31日会见巴赫时,习近平说,“我们一定会积极努力,为世界呈现一届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冬奥会。”冬梦飞扬,雄心激荡。

监制/申勇 唐怡

记者/龚雪辉 沈忱 郁振一 张晓鹏 卢心雨 刘瑞琳 王小节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