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元首外交领航:书写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的华章
通过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中国将与世界携手打造更加团结和繁荣的未来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元首外交领航:书写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的华章

来源:新华社2021-03-21

◆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41次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69个国家,构建起一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勾勒出一幅中国与各国命运与共、携手前行的恢弘画卷

◆ 在多边外交舞台,习近平主席阐释一系列中国主张,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发展指明方向、擘画路线。通过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中国将与世界携手打造更加团结和繁荣的未来

元首外交领航

书写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的华章

文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韩梁

参与采写丨陈杉 王雅晨 王雅楠 赵菁菁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迈入新千年的第三个十年,人类遭遇空前考验。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格局加速震荡,世界经济衰退滑坡,逆全球化暗流汹涌,霸权主义与单边主义沉渣泛起,全球治理赤字高企……问题清单越拉越长,“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迫切需要答案。

人类命运的十字路口,呼唤新的理念,指引前行方向。气象万千的东方大国,擎起时代旗帜,展现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注入信心和力量,为应对全球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和平发展事业持续输出正能量。党的十九大报告写入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鲜明表达中国与各国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愿景。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8年间,元首外交领航定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扬帆起航,沿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航路,劈波斩浪,向更加广阔未来进发。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我们应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感叹,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唯一的未来”;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应对全球危机的正确选择”……从热议到理解,从认同到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如春风化雨,收获海外有识之士广泛赞誉,日益深入人心。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脉络,跟随中国元首外交的历史印记,世界见证一个东方大国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勇毅担当。

洞察历史大势的时代先声

又是一年早春。经历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传染病大流行,世界尚未完全走出寒冬。经此一役,人们对命运与共、风雨同舟的体验更真、认同更深。

8年前的春天,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坛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国际社会应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登上纽约联合国总部讲坛,为世界清晰擘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路线图;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万国宫,习近平主席进一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绘就一幅生动美好的蓝图;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又结合国际社会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思,提出“四点启示”。

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这是一位大国领袖对世界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深邃思考。每一次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的阐释,都让外界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与自信多了一份理解和认同;每一次对“时代之问”的详尽作答,都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更加清晰明了。

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一系列中国理念和中国主张,展现出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高远理想,不断充实着人类文明的思想宝库。

元首外交深耕细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之树”日益枝繁叶茂。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先后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涵义日臻丰富,为不同领域的实践探索提供更精准指引。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践结出的真理硕果,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更是一个东方大国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和气魄。从写入十九大报告到写入党章和宪法,再到多次写入双多边文件和联合国文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教授皮埃尔·皮卡尔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维护人类和平与福祉所提出的重要倡议,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这一闪耀着真理光芒的理念,汇聚起各国人民向往和平、发展、繁荣的共识,日益展现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引领发展潮流的中国方案

回望历史,不同时代的思想者一直在探寻不同社会、不同文明在这个星球上的和平共处之道。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给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41次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69个国家,构建起一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勾勒出一幅中国与各国命运与共、携手前行的恢弘画卷。

从打造中巴、中哈、中柬、中越、中老、中缅等双边命运共同体,到推动构建中国—东盟、亚太、中非、中拉、中阿命运共同体……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中国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在不同区域和层次描绘一个个合作共赢、携手同行的同心圆。

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对世界格局和中国外部环境的冲击,习近平主席引领中国外交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从巩固传统友谊到深化互利合作,从团结抗击疫情到推动经济复苏,与全球伙伴书写同舟共济、命运与共的时代新篇。

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水平运行。携手抗疫,深化合作,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中俄密切合作始终是世界和平稳定的中流砥柱。

面对中美关系严峻局面,中方在坚定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同时,继续致力于同美方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2021年2月11日,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拜登的通话,为两国关系重回正轨校准航向提供指引,向世界释放积极信号。

进一步推动中欧合作,习近平主席同欧方领导人多次在“云端”相聚。在建交45周年的历史节点,双方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出访缅甸,续写千年胞波情谊,书写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亲自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为构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动力;向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致贺信,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经受疫情考验,展现新气象。

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2013年,习近平主席着眼互利共赢发展,创造性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如今,从蒙内铁路到雅万高铁,从中巴经济走廊到比雷埃夫斯港,“一带一路”合作不断扩大,搭建起一张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全球合作网。从“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到“健康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成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


疫情影响下,“一带一路”合作非但没有按下“暂停键”,还不断取得新进展。中欧班列开行数和发货量创历史新高,繁忙的“钢铁驼队”助力各国抗击疫情、保障民生,也有力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全球经济运转提供重要支撑。

“我们愿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习近平主席的有力话语,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向前、共同发展的坚定信念。

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也是共建人类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在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等逆流回潮,严重破坏国际合作,旧的全球治理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剧烈变化的世界政经新形势。

▲ 图片来自新华社

“世界问题多得很、大得很,全球性挑战日益上升,应该也只能通过对话合作解决。”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呼吁国际上的事要“大家商量着办”,再次阐明中国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

有深入的思考,更有丰富的探索实践。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日益增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硕果累累,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持续发展,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成功举办……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下,中国积极搭建国际合作新平台,为全球治理改革拓展新实践。

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向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建设性参与朝鲜半岛核、伊朗核、阿富汗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积极参与和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反恐等领域国际合作……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国用实际行动为完善全球治理作出新贡献。

沧海横流,山岳弥坚。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这样评价。

共建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

全球1亿多人口感染,超过260万人失去生命,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世界面貌发生惊人改变。有学者描述,疫情如同“不见枪炮和硝烟的战争”,波及范围之广,造成生命和财富损失之惨烈,对全球格局和人们心理冲击之大,可能要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疫情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

2020年初,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为推动人类卫生健康事业提供指引。阴霾之下,元首外交引领中国外交迎难向前,为人类的健康安全担当,为世界和平发展奔忙,以中国智慧和中国行动为世界擎起希望的火炬,照亮前行方向。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同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积极开展“云外交”,先后出席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等多边会议,帮助全球团结抗疫凝聚广泛共识,为抗疫国际合作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

世界听到中国声音,更见到中国行动。2020年,中国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向有需要的34个国家派出36支医疗专家组,向200多个国家提供了超过2200亿只口罩、23亿件防护服、10亿人份检测试剂盒。当前,中国已向超过60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超过40个国家出口疫苗,扎实履行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大国承诺。

着眼后疫情时代,中国坚定推进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各国一道擘画发展蓝图、共享发展机遇。

截至2020年底,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东博会等多场贸易盛会如约举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世界最大自贸区诞生……中国以持续深化的开放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 图片来自新华社

疫情是“历史加速器”,重新勾勒世界格局和人类发展图景。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说,2021年将是全球“重建信任的关键之年”。一些学者发出叩问:政治家们是否有足够勇气抓住这一变革机遇,我们是否已为下一次全球挑战做好准备?

在多边外交舞台,习近平主席阐释一系列中国主张,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发展指明方向、擘画路线。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4点主张;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首次系统阐述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为这一跨区域合作机制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注入动力……通过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中国将与世界携手打造更加团结和繁荣的未来。

共建美好未来,既要解决紧迫的公共卫生和安全挑战,更要谋划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2020年底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老挝自然资源和环境部长宋马·奔舍那说,这些举措正是中国不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体现。面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必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决策导向,以多边合作的方式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面对“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等鼓噪,面对“政治病毒”的侵袭、种族主义等杂音,世界格外需要和合共生的文明力量。

中国领导人倡导文明对话和文明交流互鉴,发出激荡人心的时代强音,以文明的力量助力世界驱散疫病阴霾,把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让命运与共成为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

▲ 图片来自新华社

天下为公,大道致远。

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中国,必将以更开阔的视野、更高远的目标,推动世界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阔步前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刊于《瞭望》2021年第12期)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新闻频道>
欢迎订阅重庆手机报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10658000。重庆3G门户 手机登录 cq.3g.cn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元首外交领航:书写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的华章

2021-03-21 16:32 来源: 0 条评论

◆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41次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69个国家,构建起一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勾勒出一幅中国与各国命运与共、携手前行的恢弘画卷

◆ 在多边外交舞台,习近平主席阐释一系列中国主张,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发展指明方向、擘画路线。通过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中国将与世界携手打造更加团结和繁荣的未来

元首外交领航

书写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的华章

文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韩梁

参与采写丨陈杉 王雅晨 王雅楠 赵菁菁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迈入新千年的第三个十年,人类遭遇空前考验。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格局加速震荡,世界经济衰退滑坡,逆全球化暗流汹涌,霸权主义与单边主义沉渣泛起,全球治理赤字高企……问题清单越拉越长,“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迫切需要答案。

人类命运的十字路口,呼唤新的理念,指引前行方向。气象万千的东方大国,擎起时代旗帜,展现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注入信心和力量,为应对全球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和平发展事业持续输出正能量。党的十九大报告写入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鲜明表达中国与各国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愿景。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8年间,元首外交领航定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扬帆起航,沿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航路,劈波斩浪,向更加广阔未来进发。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我们应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感叹,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唯一的未来”;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应对全球危机的正确选择”……从热议到理解,从认同到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如春风化雨,收获海外有识之士广泛赞誉,日益深入人心。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脉络,跟随中国元首外交的历史印记,世界见证一个东方大国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勇毅担当。

洞察历史大势的时代先声

又是一年早春。经历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传染病大流行,世界尚未完全走出寒冬。经此一役,人们对命运与共、风雨同舟的体验更真、认同更深。

8年前的春天,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坛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国际社会应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登上纽约联合国总部讲坛,为世界清晰擘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路线图;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万国宫,习近平主席进一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绘就一幅生动美好的蓝图;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又结合国际社会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思,提出“四点启示”。

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这是一位大国领袖对世界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深邃思考。每一次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的阐释,都让外界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与自信多了一份理解和认同;每一次对“时代之问”的详尽作答,都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更加清晰明了。

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一系列中国理念和中国主张,展现出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高远理想,不断充实着人类文明的思想宝库。

元首外交深耕细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之树”日益枝繁叶茂。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先后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涵义日臻丰富,为不同领域的实践探索提供更精准指引。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践结出的真理硕果,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更是一个东方大国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和气魄。从写入十九大报告到写入党章和宪法,再到多次写入双多边文件和联合国文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教授皮埃尔·皮卡尔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维护人类和平与福祉所提出的重要倡议,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这一闪耀着真理光芒的理念,汇聚起各国人民向往和平、发展、繁荣的共识,日益展现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引领发展潮流的中国方案

回望历史,不同时代的思想者一直在探寻不同社会、不同文明在这个星球上的和平共处之道。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给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41次出访,足迹遍及五大洲69个国家,构建起一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勾勒出一幅中国与各国命运与共、携手前行的恢弘画卷。

从打造中巴、中哈、中柬、中越、中老、中缅等双边命运共同体,到推动构建中国—东盟、亚太、中非、中拉、中阿命运共同体……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中国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在不同区域和层次描绘一个个合作共赢、携手同行的同心圆。

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对世界格局和中国外部环境的冲击,习近平主席引领中国外交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从巩固传统友谊到深化互利合作,从团结抗击疫情到推动经济复苏,与全球伙伴书写同舟共济、命运与共的时代新篇。

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水平运行。携手抗疫,深化合作,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中俄密切合作始终是世界和平稳定的中流砥柱。

面对中美关系严峻局面,中方在坚定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同时,继续致力于同美方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2021年2月11日,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拜登的通话,为两国关系重回正轨校准航向提供指引,向世界释放积极信号。

进一步推动中欧合作,习近平主席同欧方领导人多次在“云端”相聚。在建交45周年的历史节点,双方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出访缅甸,续写千年胞波情谊,书写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亲自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为构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动力;向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致贺信,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经受疫情考验,展现新气象。

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2013年,习近平主席着眼互利共赢发展,创造性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如今,从蒙内铁路到雅万高铁,从中巴经济走廊到比雷埃夫斯港,“一带一路”合作不断扩大,搭建起一张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全球合作网。从“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到“健康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成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


疫情影响下,“一带一路”合作非但没有按下“暂停键”,还不断取得新进展。中欧班列开行数和发货量创历史新高,繁忙的“钢铁驼队”助力各国抗击疫情、保障民生,也有力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全球经济运转提供重要支撑。

“我们愿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习近平主席的有力话语,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向前、共同发展的坚定信念。

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也是共建人类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在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等逆流回潮,严重破坏国际合作,旧的全球治理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剧烈变化的世界政经新形势。

▲ 图片来自新华社

“世界问题多得很、大得很,全球性挑战日益上升,应该也只能通过对话合作解决。”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呼吁国际上的事要“大家商量着办”,再次阐明中国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

有深入的思考,更有丰富的探索实践。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日益增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硕果累累,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持续发展,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成功举办……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下,中国积极搭建国际合作新平台,为全球治理改革拓展新实践。

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向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建设性参与朝鲜半岛核、伊朗核、阿富汗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积极参与和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反恐等领域国际合作……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国用实际行动为完善全球治理作出新贡献。

沧海横流,山岳弥坚。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这样评价。

共建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

全球1亿多人口感染,超过260万人失去生命,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世界面貌发生惊人改变。有学者描述,疫情如同“不见枪炮和硝烟的战争”,波及范围之广,造成生命和财富损失之惨烈,对全球格局和人们心理冲击之大,可能要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疫情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

2020年初,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议,为推动人类卫生健康事业提供指引。阴霾之下,元首外交引领中国外交迎难向前,为人类的健康安全担当,为世界和平发展奔忙,以中国智慧和中国行动为世界擎起希望的火炬,照亮前行方向。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同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积极开展“云外交”,先后出席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等多边会议,帮助全球团结抗疫凝聚广泛共识,为抗疫国际合作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

世界听到中国声音,更见到中国行动。2020年,中国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向有需要的34个国家派出36支医疗专家组,向200多个国家提供了超过2200亿只口罩、23亿件防护服、10亿人份检测试剂盒。当前,中国已向超过60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超过40个国家出口疫苗,扎实履行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大国承诺。

着眼后疫情时代,中国坚定推进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各国一道擘画发展蓝图、共享发展机遇。

截至2020年底,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东博会等多场贸易盛会如约举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世界最大自贸区诞生……中国以持续深化的开放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 图片来自新华社

疫情是“历史加速器”,重新勾勒世界格局和人类发展图景。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说,2021年将是全球“重建信任的关键之年”。一些学者发出叩问:政治家们是否有足够勇气抓住这一变革机遇,我们是否已为下一次全球挑战做好准备?

在多边外交舞台,习近平主席阐释一系列中国主张,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发展指明方向、擘画路线。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4点主张;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首次系统阐述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为这一跨区域合作机制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注入动力……通过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中国将与世界携手打造更加团结和繁荣的未来。

共建美好未来,既要解决紧迫的公共卫生和安全挑战,更要谋划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2020年底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老挝自然资源和环境部长宋马·奔舍那说,这些举措正是中国不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体现。面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必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决策导向,以多边合作的方式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面对“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等鼓噪,面对“政治病毒”的侵袭、种族主义等杂音,世界格外需要和合共生的文明力量。

中国领导人倡导文明对话和文明交流互鉴,发出激荡人心的时代强音,以文明的力量助力世界驱散疫病阴霾,把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让命运与共成为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

▲ 图片来自新华社

天下为公,大道致远。

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中国,必将以更开阔的视野、更高远的目标,推动世界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阔步前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刊于《瞭望》2021年第12期)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