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星空 “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指引灼灼理想
小行星8117,袁隆平星。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离世,一颗巨星在地球陨落,但在浩瀚星空,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这颗小行星于1999年10月被命名,以示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敬意。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星河中,那些光芒璀璨的时代人物,如日夜陪伴我们的日月星辰一般,人们在忙碌之中,平时不太会想起他们,总觉得他们好像会永远都在。但当他们突然逝去,世人的心弦共振波动,历史的一部分也就随之定稿。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的办公室在三楼。晚上,这里能听见稻田里的蛙叫声。细雨之中,人们送来鲜花,站在楼下守候,久久不愿离去。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口,鲜花绕着台阶,堆了一圈又一圈。一夜之间,长沙的花仿佛被卖“空”了。买花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川、陕西、云南、贵州、广州、江苏、新疆……一张张外卖花单的背后,是送别袁老悲痛与不舍。
在研究中心的悼念仪式现场,都说膝下有黄金,却有无数陌生人跪在袁老的遗像前,重重地磕了几个头,含着泪光,送他最后一程。
有人在鲜花小卡片留言:与袁老未曾谋面,却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仿佛与袁老早已熟识。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用担心温饱的时代,曾经的贫瘠记忆已渐渐模糊。袁老的突然离去,让人们再次想起当年迫切想要“吃饱”的愿望。
“您一路走好,我们都会好好吃饭,珍惜粮食。”“我以后定不会浪费一粒粮食……”在鲜花小卡片中,有人庄重地写下珍惜粮食的承诺。有人没送花,送来两盒大米,默默放在花束中。
花满长沙,万人送别。
在袁老离开的第一夜,袁老的办公楼前有很多“守夜人”。在与记者对话的人中,1名父亲带着9岁和12岁的儿子于凌晨12点来送别。“我想让孩子们有信仰,懂感恩,明善恶。”凌晨1点,一名母亲带着8岁的女儿,开车40分钟,默默地立在袁老办公楼前抹眼泪。“女儿本来睡了,是我叫醒她一起来的。我想她记住这一刻。”
很多年轻人来送别,“这说明我国年轻人越来越尊重科技人物。”袁老的学生和前助手张振华认为,袁老的离世让国人悲痛,但袁老会影响未来很多代人,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
“我从未有过如此这般灼灼理想,继承您衣钵,为人类进步奉献终身。”在鲜花卡片上,有人用歪歪扭扭的字写下这些字,似乎印证着张振华的话,袁老虽已离去,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指引着年轻人的追寻之路。
封面新闻记者刘秋凤 张杰 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