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领航|大美青海:坚定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在青海湖仙女湾听取祁连山和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介绍,并实地察看青海湖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

镜观·领航|大美青海:坚定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来源:新华社2021-06-09

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在青海湖仙女湾听取祁连山和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介绍,并实地察看青海湖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

青海孕育了黄河、长江、澜沧江三大河流

每年向下游地区输送洁净水资源

逾600亿立方米

是我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屏障

和重要水源涵养地

长江源雄伟的岗加曲巴冰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

最大的责任在生态

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青海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坚定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促进全民共享生态红利

走适合青海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

——2021年3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

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2019年9月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2019年9月18日上午,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搞好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乡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使青海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2016年3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

近年来,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了国家公园体制。三江源国家公园就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这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9年8月致信祝贺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开幕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的年保玉则。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这一地区生态保护从原来的应急式保护向常态化、持续性保护升级。

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的长江正源沱沱河。

巍巍祁连山脉,横跨青陇两省,具有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平衡,阻止腾格里等沙漠南侵,保障黄河和河西走廊内陆河径流补给的重要功能。

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拍摄的藏羚羊群。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维系着青藏高原生态安全。这里也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2021年3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

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

——2016年8月在青海考察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在青海调研考察。这是8月23日下午,习近平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考察。

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

——2019年9月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凭借优质资源禀赋,青海大力发展牦牛、藏系羊、青稞、冷水鱼等“青字号”特色生态产业,让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助力农牧民走上小康路。

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务必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区内相关产业流程、技术、工艺创新,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让盐湖这一宝贵资源永续造福人民。

——2016年8月在青海考察

地处柴达木盆地腹地的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和盐湖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伴随着“综合开发”的不断深入,察尔汗盐湖的旅游价值日益显现。

发展光伏发电产业,要做好规划和布局,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突出规范性和有序性。

——2016年8月在青海考察

以光伏治沙、多能互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持续技术创新,正在推动青海成为未来新能源产业经济的“蓝海”。

保护三江源是党中央确定的大政策,生态移民是落实这项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组织实施好。

——2016年8月在青海考察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在青海调研考察。这是8月22日下午,习近平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看望藏族村民并与他们亲切交谈。

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2021年3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

长江源村村民才旦卓玛在自家的工艺品店展示手工艺品。开展职业培训,鼓励村民进城务工,加上草原奖补等政策,让长江源村家家都有稳定可观的收入。2017年,长江源村正式脱贫摘帽。

长江源村里建起“长江源民族学校”,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学校不仅开展双语教学,还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教育上的大变化,预示着孩子们的美好未来。

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2021年3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创办于2002年,是大美青海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祁连山国家公园扎麻什管护站生态管护员周曲才郎在巡查途中。2016年起,青海开始增设湿地、草原等生态管护员岗位,并优先从生态移民、无畜户和少畜牧户等生活困难家庭中选聘生态管护员,通过稳定报酬促进牧区群众脱贫致富。

算好“绿色账”

走好“绿色路”

打好“绿色牌”

绿水青山不仅成为青海的发展底色

更给各族人民带来幸福生活

青海湖沙岛一隅

监制:孙承斌

策划:刘洁 郑卫 兰红光 赖向东 王建华

统筹:鱼澜 张军

制作:李京 张宏祥

摄影:李学仁 黄敬文 谢环驰 庞兴雷

费茂华 张宏祥 吴刚 张龙

编辑:李鹏 章磊 陈海通 徐钦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新闻频道>
欢迎订阅重庆手机报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10658000。重庆3G门户 手机登录 cq.3g.cn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镜观·领航|大美青海:坚定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2021-06-09 12:36 来源: 0 条评论

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在青海湖仙女湾听取祁连山和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介绍,并实地察看青海湖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

青海孕育了黄河、长江、澜沧江三大河流

每年向下游地区输送洁净水资源

逾600亿立方米

是我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屏障

和重要水源涵养地

长江源雄伟的岗加曲巴冰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

最大的责任在生态

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青海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坚定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促进全民共享生态红利

走适合青海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

——2021年3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

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2019年9月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2019年9月18日上午,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搞好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乡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使青海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2016年3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

近年来,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了国家公园体制。三江源国家公园就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这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9年8月致信祝贺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开幕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的年保玉则。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这一地区生态保护从原来的应急式保护向常态化、持续性保护升级。

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的长江正源沱沱河。

巍巍祁连山脉,横跨青陇两省,具有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平衡,阻止腾格里等沙漠南侵,保障黄河和河西走廊内陆河径流补给的重要功能。

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拍摄的藏羚羊群。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维系着青藏高原生态安全。这里也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2021年3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

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

——2016年8月在青海考察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在青海调研考察。这是8月23日下午,习近平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考察。

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

——2019年9月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凭借优质资源禀赋,青海大力发展牦牛、藏系羊、青稞、冷水鱼等“青字号”特色生态产业,让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助力农牧民走上小康路。

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务必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区内相关产业流程、技术、工艺创新,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让盐湖这一宝贵资源永续造福人民。

——2016年8月在青海考察

地处柴达木盆地腹地的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和盐湖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伴随着“综合开发”的不断深入,察尔汗盐湖的旅游价值日益显现。

发展光伏发电产业,要做好规划和布局,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突出规范性和有序性。

——2016年8月在青海考察

以光伏治沙、多能互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持续技术创新,正在推动青海成为未来新能源产业经济的“蓝海”。

保护三江源是党中央确定的大政策,生态移民是落实这项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组织实施好。

——2016年8月在青海考察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在青海调研考察。这是8月22日下午,习近平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看望藏族村民并与他们亲切交谈。

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2021年3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

长江源村村民才旦卓玛在自家的工艺品店展示手工艺品。开展职业培训,鼓励村民进城务工,加上草原奖补等政策,让长江源村家家都有稳定可观的收入。2017年,长江源村正式脱贫摘帽。

长江源村里建起“长江源民族学校”,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学校不仅开展双语教学,还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教育上的大变化,预示着孩子们的美好未来。

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2021年3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创办于2002年,是大美青海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祁连山国家公园扎麻什管护站生态管护员周曲才郎在巡查途中。2016年起,青海开始增设湿地、草原等生态管护员岗位,并优先从生态移民、无畜户和少畜牧户等生活困难家庭中选聘生态管护员,通过稳定报酬促进牧区群众脱贫致富。

算好“绿色账”

走好“绿色路”

打好“绿色牌”

绿水青山不仅成为青海的发展底色

更给各族人民带来幸福生活

青海湖沙岛一隅

监制:孙承斌

策划:刘洁 郑卫 兰红光 赖向东 王建华

统筹:鱼澜 张军

制作:李京 张宏祥

摄影:李学仁 黄敬文 谢环驰 庞兴雷

费茂华 张宏祥 吴刚 张龙

编辑:李鹏 章磊 陈海通 徐钦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感谢您阅读: 镜观·领航|大美青海:坚定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虚假新闻投诉致电63080077
[责任编辑: 邵煜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