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丨察夏粮、看秋粮,总书记今年考察中为何两次实地察看粮食长势

第一观察丨察夏粮、看秋粮,总书记今年考察中为何两次实地察看粮食长势

来源:新华社2021-09-15

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调研。他来到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走进田间地头察看农作物长势。碧绿的田野,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希望。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考察途中,特地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看到丰收在望,总书记说,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2021年5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考察南水北调工程。这是途中,习近平临时下车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了解夏粮生产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两次实地察看,关注同一个主题——粮食收成。上次看夏粮,这次看秋粮。

夏粮的主体是小麦。今年我国夏粮已丰收到手,克服低温、干旱、强降雨、病虫害等影响,夏粮产量达到2916亿斤,比上年增产59.3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今年早稻总产量560.4亿斤,比上年增加14.46亿斤,增长2.7%。

夏粮和早稻产量约占全年粮食的25%,大头还在秋粮。秋粮收成如何,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主要秋粮作物已经进入成熟后期,农谚讲“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今年秋粮生产基础较好,特别是玉米等高产作物面积增加较多,除河南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灾害发生程度轻于上年,秋粮长势较好。

农稳天下安。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开好局、起好步,稳住了粮食,才能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有力支撑。在疫情和气象灾害等加剧世界粮食生产波动的背景下,更加需要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夯实稳住农业基本盘。

“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如此说。总书记还提出了“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把黑土地用好养好”“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明确要求。

围绕保障粮食安全,从思路到举措,全面发力、加快部署——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两个关键点,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从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等诸多方面进行具体部署。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时强调,“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

……

2020年10月18日在河北省滦州市古城街道蒋庄村拍摄的稻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14亿多人口大国的粮食问题,是一个“永恒课题”。再过几天,我国将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这个特殊时间点再到田野中“看粮”,显示出粮食安全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沉甸甸的分量。

如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粮食等农产品供给也要向优质、绿色和特色发展,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美味、健康的转变。不管是大宗粮食作物还是小杂粮,都要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上全面发力,使中国饭碗不仅端得稳,而且能品出一碗好饭的中国味道。

监制:赵承

策划:张旭东

主笔:于文静、黄玥

统筹:张晓松、王绚、齐中熙、白洁

视觉 | 编辑:吴晶晶、张惠慧、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新闻频道>
欢迎订阅重庆手机报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10658000。重庆3G门户 手机登录 cq.3g.cn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第一观察丨察夏粮、看秋粮,总书记今年考察中为何两次实地察看粮食长势

2021-09-15 09:47 来源: 0 条评论

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调研。他来到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走进田间地头察看农作物长势。碧绿的田野,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希望。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考察途中,特地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看到丰收在望,总书记说,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2021年5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考察南水北调工程。这是途中,习近平临时下车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了解夏粮生产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两次实地察看,关注同一个主题——粮食收成。上次看夏粮,这次看秋粮。

夏粮的主体是小麦。今年我国夏粮已丰收到手,克服低温、干旱、强降雨、病虫害等影响,夏粮产量达到2916亿斤,比上年增产59.3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今年早稻总产量560.4亿斤,比上年增加14.46亿斤,增长2.7%。

夏粮和早稻产量约占全年粮食的25%,大头还在秋粮。秋粮收成如何,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主要秋粮作物已经进入成熟后期,农谚讲“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今年秋粮生产基础较好,特别是玉米等高产作物面积增加较多,除河南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灾害发生程度轻于上年,秋粮长势较好。

农稳天下安。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开好局、起好步,稳住了粮食,才能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有力支撑。在疫情和气象灾害等加剧世界粮食生产波动的背景下,更加需要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夯实稳住农业基本盘。

“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如此说。总书记还提出了“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把黑土地用好养好”“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明确要求。

围绕保障粮食安全,从思路到举措,全面发力、加快部署——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两个关键点,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从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等诸多方面进行具体部署。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时强调,“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

……

2020年10月18日在河北省滦州市古城街道蒋庄村拍摄的稻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14亿多人口大国的粮食问题,是一个“永恒课题”。再过几天,我国将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这个特殊时间点再到田野中“看粮”,显示出粮食安全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沉甸甸的分量。

如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粮食等农产品供给也要向优质、绿色和特色发展,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美味、健康的转变。不管是大宗粮食作物还是小杂粮,都要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上全面发力,使中国饭碗不仅端得稳,而且能品出一碗好饭的中国味道。

监制:赵承

策划:张旭东

主笔:于文静、黄玥

统筹:张晓松、王绚、齐中熙、白洁

视觉 | 编辑:吴晶晶、张惠慧、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任编辑: 邵煜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