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援藏·民生大情怀 | 芒康:“师带徒”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在重庆援藏工作队的倾情付出下,芒康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条件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重庆援藏·民生大情怀 | 芒康:“师带徒”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来源:华龙网2023-11-07

核心提示

自1995年以来,重庆市对口援助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及其所辖类乌齐县、芒康县、察雅县,在经济、民生、文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年9月13日至15日,重庆市代表团赴昌都市考察对口援藏工作,走村入户慰问当地群众。

华龙网特别推出《重庆援藏·民生大情怀》系列报道,聚焦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在昌都援藏的举措、经验和成就,以飨广大网友。

4D1A0837
重庆援建的芒康县人民医院。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10月28日,阳光明媚。

一大早,华龙网记者从昌都市区出发,前往芒康县采访。经过6个小时的车程,到达芒康县人民医院。

尽管艳阳高照,天空中却飘起了飞雪。

深秋时节,芒康的气温已进入冬天“模式”,一会太阳,一会飞雪。在重庆,这种天气基本不会出现。

黄代君,2002年参加工作,目前是芒康县人民医院院长。进藏时任管理职务三年。之前一直在临床工作,是重庆江津区中心医院一站式服务中心主任。

看到华龙网记者到来,黄代君感到很亲切,热情地用家乡话交流。

重庆援藏队缺氧不缺精神

援藏往事,历历在目。

2021年7月27日,黄代君乘坐飞机到达昌都邦达机场,随后坐车前往援藏目的地——芒康县人民医院。

沿途的风景很漂亮,让黄代君放松了警惕,以为身体不会出“状况”,没有想到高原反应正悄悄等着她。

当天晚上,黄代君,头痛、睡不着,很难受。

微信图片_20231106163443
黄代君院长检查医药清单。芒康县人民医院 供图

黄代君笑着说,高原反应给她的“下马威”有点猛,她差点把自己“交待”在芒康。

第二天,黄代君不得不到芒康曲孜卡乡休养,那里海拔只有2000多米,能够有效缓解高原反应。

在曲孜卡呆了三天,黄代君回到芒康县人民医院,胸口很痛,摸都摸不得,晚上只能半躺着睡觉,氧气瓶不离身。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半个月。

黄代君担心胜任不了援藏工作,但一想到身上的责任,就一声不吭咬牙坚持。一个月后,她慢慢适应了高原的生活和工作节奏。

在芒康县人民医院工作,黄代君很想念家中的亲人。不能照顾9岁的小女儿,她的内心充满深深的愧疚。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重庆援藏工作队的援藏精神,在黄代君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微信图片_20231106163126
黄代君院长指导徒弟。芒康县人民医院 供图

医疗专业能力“传帮带”

芒康县地处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交汇处。沿214国道、318国道经过芒康进藏的人数,平均每天有1.5万人次。

黄代君说,芒康县人民医院的硬件设施还不错,有240个床位,目前的使用率不到30%。监护室设备和内地医院基本上没有差别,但是缺乏本地的医护人才。

袁雪莲是九龙坡区中医院的医生。今年8月,她来到芒康县人民医院,担任医院医务科副主任,主要承担医疗教学培训工作,帮助提升医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

微信截图_20231106163810
袁雪莲进行指导教学。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袁雪莲告诉华龙网记者,她将在芒康县人民医院工作一年。能够参与援藏工作,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经历,很有意义,她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

谈起在芒康工作的情况,袁雪莲说,芒康县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她希望和重庆市援藏队的队友们一道,将专业能力进行“传帮带”,帮助当地的医务工作者提升业务水平,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

芒康县是重庆市对口援建昌都市的三个县之一,人口最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位置最偏。

2021年,重庆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正式进入芒康县人民医院。新成立了急诊、麻醉手术、体检、康复、公共卫生等科室,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科室体系。

4D1A0858
医院ICU病房。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在“组团式”医疗援藏带动下,芒康县人民医院各项指标逐步提升,其中微创手术占比和三级手术占比实现了零的突破。

两年多来,重庆市共有36名医疗人才进入芒康县人民医院,与当地27名医生签订“师带徒”协议,有效发挥“传帮带”作用,为芒康县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管长远的本土医疗人才,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2023年7月15日,芒康县人民医院正式新院区搬迁。新院总投资1.5亿元,其中重庆援藏资金累计投入8700万元。高压氧舱、输血科(血库)等惠民工程的创建,以及病区扩容、医疗环境改善,大幅度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满足当地群众就医的多元化需求。

4D1A0871
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越来越多的患者就近就医

“越是深入到基层,我们越能感受到芒康群众对更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需要。”黄代君说,“组团式”医疗援藏人才怀着对芒康群众的深厚感情,放弃了内地舒适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等困难,用精湛的医技无私无畏地为患者治病。

提到“组团式”医疗援藏人才,芒康县的居民扎西绕邓连连点赞:“现在看病真的太方便了,医疗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感谢重庆提供的医疗援助,解决了我们看病难的问题。”

过去,芒康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条件水平有限,很多患者往往舍近求远,花上几个小时到云南德钦的医院就医。

4D1A0865
医院内排队看病的病人。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如今,随着重庆援藏队的倾情付出,芒康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条件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选择就近就医。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

“世界屋脊”配得上所有的赞美,而更让人心生敬仰的,是站在高原之巅,接续奉献的重庆援藏队的干部们。

华龙网记者 姜连贵 李天春 陈发源

相关阅读

重庆援藏·民生大情怀 | 类乌齐:康巴花都的花为天下游客开放

重庆援藏·民生大情怀 | 类乌齐:群众喝上“放心水” 小水滴有大温暖

重庆援藏·民生大情怀 | 重庆市财政局为民理财 援助昌都看得见摸得着

重庆援藏·民生大情怀 | 类乌齐:发展牦牛产业 托起村民致富梦

重庆援藏·民生大情怀 | 类乌齐:觉恩卡村打造乡村振兴“样板间”

重庆援藏·民生大情怀 | 重庆市民政局:打通为民服务“最后1米”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重庆援藏·民生大情怀 | 芒康:“师带徒”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2023-11-07 12:00:00 来源:

核心提示

自1995年以来,重庆市对口援助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及其所辖类乌齐县、芒康县、察雅县,在经济、民生、文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年9月13日至15日,重庆市代表团赴昌都市考察对口援藏工作,走村入户慰问当地群众。

华龙网特别推出《重庆援藏·民生大情怀》系列报道,聚焦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在昌都援藏的举措、经验和成就,以飨广大网友。

4D1A0837
重庆援建的芒康县人民医院。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10月28日,阳光明媚。

一大早,华龙网记者从昌都市区出发,前往芒康县采访。经过6个小时的车程,到达芒康县人民医院。

尽管艳阳高照,天空中却飘起了飞雪。

深秋时节,芒康的气温已进入冬天“模式”,一会太阳,一会飞雪。在重庆,这种天气基本不会出现。

黄代君,2002年参加工作,目前是芒康县人民医院院长。进藏时任管理职务三年。之前一直在临床工作,是重庆江津区中心医院一站式服务中心主任。

看到华龙网记者到来,黄代君感到很亲切,热情地用家乡话交流。

重庆援藏队缺氧不缺精神

援藏往事,历历在目。

2021年7月27日,黄代君乘坐飞机到达昌都邦达机场,随后坐车前往援藏目的地——芒康县人民医院。

沿途的风景很漂亮,让黄代君放松了警惕,以为身体不会出“状况”,没有想到高原反应正悄悄等着她。

当天晚上,黄代君,头痛、睡不着,很难受。

微信图片_20231106163443
黄代君院长检查医药清单。芒康县人民医院 供图

黄代君笑着说,高原反应给她的“下马威”有点猛,她差点把自己“交待”在芒康。

第二天,黄代君不得不到芒康曲孜卡乡休养,那里海拔只有2000多米,能够有效缓解高原反应。

在曲孜卡呆了三天,黄代君回到芒康县人民医院,胸口很痛,摸都摸不得,晚上只能半躺着睡觉,氧气瓶不离身。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半个月。

黄代君担心胜任不了援藏工作,但一想到身上的责任,就一声不吭咬牙坚持。一个月后,她慢慢适应了高原的生活和工作节奏。

在芒康县人民医院工作,黄代君很想念家中的亲人。不能照顾9岁的小女儿,她的内心充满深深的愧疚。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重庆援藏工作队的援藏精神,在黄代君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微信图片_20231106163126
黄代君院长指导徒弟。芒康县人民医院 供图

医疗专业能力“传帮带”

芒康县地处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交汇处。沿214国道、318国道经过芒康进藏的人数,平均每天有1.5万人次。

黄代君说,芒康县人民医院的硬件设施还不错,有240个床位,目前的使用率不到30%。监护室设备和内地医院基本上没有差别,但是缺乏本地的医护人才。

袁雪莲是九龙坡区中医院的医生。今年8月,她来到芒康县人民医院,担任医院医务科副主任,主要承担医疗教学培训工作,帮助提升医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

微信截图_20231106163810
袁雪莲进行指导教学。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袁雪莲告诉华龙网记者,她将在芒康县人民医院工作一年。能够参与援藏工作,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经历,很有意义,她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

谈起在芒康工作的情况,袁雪莲说,芒康县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她希望和重庆市援藏队的队友们一道,将专业能力进行“传帮带”,帮助当地的医务工作者提升业务水平,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

芒康县是重庆市对口援建昌都市的三个县之一,人口最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位置最偏。

2021年,重庆市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正式进入芒康县人民医院。新成立了急诊、麻醉手术、体检、康复、公共卫生等科室,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科室体系。

4D1A0858
医院ICU病房。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在“组团式”医疗援藏带动下,芒康县人民医院各项指标逐步提升,其中微创手术占比和三级手术占比实现了零的突破。

两年多来,重庆市共有36名医疗人才进入芒康县人民医院,与当地27名医生签订“师带徒”协议,有效发挥“传帮带”作用,为芒康县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管长远的本土医疗人才,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2023年7月15日,芒康县人民医院正式新院区搬迁。新院总投资1.5亿元,其中重庆援藏资金累计投入8700万元。高压氧舱、输血科(血库)等惠民工程的创建,以及病区扩容、医疗环境改善,大幅度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满足当地群众就医的多元化需求。

4D1A0871
医院急诊科抢救室。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越来越多的患者就近就医

“越是深入到基层,我们越能感受到芒康群众对更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需要。”黄代君说,“组团式”医疗援藏人才怀着对芒康群众的深厚感情,放弃了内地舒适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等困难,用精湛的医技无私无畏地为患者治病。

提到“组团式”医疗援藏人才,芒康县的居民扎西绕邓连连点赞:“现在看病真的太方便了,医疗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感谢重庆提供的医疗援助,解决了我们看病难的问题。”

过去,芒康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条件水平有限,很多患者往往舍近求远,花上几个小时到云南德钦的医院就医。

4D1A0865
医院内排队看病的病人。华龙网记者 陈发源 摄

如今,随着重庆援藏队的倾情付出,芒康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条件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选择就近就医。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

“世界屋脊”配得上所有的赞美,而更让人心生敬仰的,是站在高原之巅,接续奉献的重庆援藏队的干部们。

华龙网记者 姜连贵 李天春 陈发源

相关阅读

重庆援藏·民生大情怀 | 类乌齐:康巴花都的花为天下游客开放

重庆援藏·民生大情怀 | 类乌齐:群众喝上“放心水” 小水滴有大温暖

重庆援藏·民生大情怀 | 重庆市财政局为民理财 援助昌都看得见摸得着

重庆援藏·民生大情怀 | 类乌齐:发展牦牛产业 托起村民致富梦

重庆援藏·民生大情怀 | 类乌齐:觉恩卡村打造乡村振兴“样板间”

重庆援藏·民生大情怀 | 重庆市民政局:打通为民服务“最后1米”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