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新闻发布

131

长寿,意味着健康。谋求健康发展,重庆市长寿区走出了一条依托新材料产业,实现迭代发展的新路。

能源、原材料、港口……长寿集齐了大工业的所有要素,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重庆市也在加快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这些重大的国家战略和区域战略,都为长寿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在重大战略机遇条件下,长寿的工业、长寿经开区何去何从?

长寿区的解题思路是立足新材料产业先发优势,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本期渝州瞭望台,一起了解绿色发展的长寿。

聚新“才”

建智库打造新材料人才专区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在刚刚落幕的新材料产业国际人才合作专场活动上,长寿方面向与会的院士、机构、平台伸出双手,并向海内外人才发出邀约,一起到长寿经开区来,共享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红利。

新材料是材料应用的迭代技术,而技术是人研发出来的。以人为本,是新材料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

在这次论坛上,专家学者均向长寿区建议,抢先建新材料立人才的“护城河”,才能站上产业的新风口。

日新月异的长寿新材料产业。长寿经开区供图
日新月异的长寿新材料产业。长寿经开区供图

张立群院士与长寿区接触十多年,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有合作、有联系,有感情”。对于长寿区最为关心的新材料人才问题,张立群给出了“三链融合”的建议,即人才链、价值链、创新链能有机融合,企业是出题者,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答题者,企业是阅卷人,在整个这条链条上,产学研深度融合对于科技的自立自强是一个重要的战术。

本次论坛,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发布了中国新材料人才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到2025年,重庆制造技术类人才和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将增加约16.93万人,其中材料产业增加的需求是1.36万人。人才需求不断上升,但结构不够优化,呈现平台不够多、重视人才的氛围不够浓、用人主体引育人才积极性不够高等问题。需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人才发展平台,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院士和研究机构提出的新材料人才建设建议,与长寿区想做、正在做的不谋而合。

长寿新材料生产车间。长寿经开区供图
长寿新材料生产车间。长寿经开区供图

在吸引顶层人才方面,由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等联合发起的“长江上游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联盟院士专家智库”,现已正式成立,并向首批院士专家颁发了聘书。

在激励高级人才方面,长寿区同时对省部级以上院士专家工作站、实验室给予专项奖励。

在基础人才培养方面,长寿区将和市人社局一起共建国际化特色化新材料人才专区。

在后备人才输送方面,长寿区积极推动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经验。

从建立专家智库、激励人才落户,再到打造人才专区,长寿区为新材料产业搭建了清晰的人才供应链条。

由此可见,长寿区发展新材料有着全局思维,其中,人才是先导,技术是支撑,产业是根本,而这三者都离不开“人”的驱动。为了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长寿区计划到2035年,培育和引进各类创新人才1.7万人,其中新材料领域全球顶尖科学家团队3个以上、院士团队20个以上、高端人才500人、博士1200人以上。培育引进各类创新平台245个以上,其中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机构10个、国家级研发机构15个,成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人才集聚地和成长地。

造新“材”

搭创新平台融通共享生态圈

有了金凤凰,不愁下金蛋。

长寿区同时在做的事,是为“人尽其才”搭建平台、提供舞台。

本次专场活动, 又有四家创新平台落户长寿经开区,中科(西部)科创产业园,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的孵化,计划5年内引进企业及科研团队52家;中国(重庆)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研究院,由长寿经开区、重庆化医集团、重庆渝化新材料和重庆市化工研究院合建,专注天然气化工新材料行业研究、应用研究等全流程研发;中国(重庆)新能源电池金属材料工程中心,由重庆康普化学融资1亿元在长寿经开区建设,将为新能源电池行业提供新能源材料解决方案和废弃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绿色方案;重庆先进材料产教联合体化工新材料学院,则由重庆化工职业学院与中石化川维化工合建,围绕绿色化工新材料全产业链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

国家级创新平台落户长寿。长寿区委宣传部供图
国家级创新平台落户长寿。长寿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记者了解到,长寿区十分注重先进材料创新中心的布局。此前,成立了由长寿区、长寿经开区16个企事业单位组成经开区科技创新工作专班,聚焦新研发体系、创新主体提升、成渝新材料生态港建设联合攻关。

在专班的推动下,长寿区联合重庆大学、化工职院、川维化工申报重庆市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并获批重庆市先进材料产教联合体(长寿)。

政府部门靠前服务,材料企业干劲更足。

作为长寿区骨干企业,博腾制药凭借“重庆市药物合成工艺技术创新中心”,问鼎首批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并与渝化新材料、重庆钢铁一起,通过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复审。

在成渝新材料生态港建设方面,长寿区依托川渝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发布了10项科技成果和200余项重大项目,培育了科技型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此外,还启动了新材料产业数据库建设。

在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方面,长寿经开区依托长江(重庆)低碳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建设新能源装备技术产业孵化园,完成园区企业24家智慧环保项目工作,目前研究院研发的RTU开始在园区智慧环保项目进行小批量示范应用。

转型中的长寿工业。长寿经开区供图
落户在长寿的巴斯夫。长寿经开区供图

搭建平台,创新研发,共享生态圈,将三者合一,才会产生倍增的“化学反应”。

长寿区相关负责人告诉华龙网记者,为把长寿经开区打造为世界一流园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该区专门委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花了一年时间,出具了详实的报告,报告开创性地对世界一流园区作出了集群生态、绿色安全、创新驱动、开放协同和品牌效应等五大类45项指标,并分别做了系统性的指标体系,基本把国内关于开发区的评价体系全部融入,是所有开发区指标体系中相对最全的一套体系,每年还将发布《长寿经开区ESG白皮书》和《长寿经开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蓝皮书》,为共创、共享长寿新材料生态圈提供了参考和支撑。

发新“财”

聚龙头快速打造新材料集群

学会下金蛋,产业跑起来。

先后落户长寿区的世界级企业巴斯夫公司、索尔维公司、康普化学,为长寿经开区打造世界一流园区提供强有力支撑。

索尔维中石化合资公司重庆公司的董事长郑骏表示,公司与中国石化川维化工现已合作五年,长寿区政府对于优质绿色清洁能源,比如页岩气、天然气产业链的大力发展扶持与支持,对项目所属的产业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

产业跟着风向走,本次专场活动,长寿区既吸引了流量,也“赚”到了项目。

其中,德国梅塞尔集团在长寿经开区追加5亿元投资,用于120万瓶/年电子特气及6000Nm3/h(6000标准立方每小时)的高纯氢气生产、储存和物流运输。领新(重庆)新能源有限公司在长寿经开区建设,计划总投资106亿元,建设20GWh(20亿瓦时)聚合物凝胶固态电池生产线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销售额63亿元。

长寿产新材料。长寿经开区供图
长寿产新材料。长寿经开区供图

百亿级项目落地,得益于长寿区鼎力扶持的三大新材料产业集群。

全球天然气化工新材料集群,长寿经开区已经具备天然气制乙炔、蛋白质、天然气制醋酸乙烯、二氧化碳干重整等领先技术,重点企业有巴斯夫、英力士、中石化川维、恺迪苏、云天化天聚新材等企业;下一步将依托聚氨酯、高能性树脂、功能性膜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特种功能性食品等,打造全球天然气化工新材料领先者。

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方面,领先技术包括一步法硅酸酯、低介点玻璃纤维、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法制纳米级气凝胶,重点企业有欧文斯科宁、国际复合、中化学华陆新材、亚士创能等企业;下一步主要聚焦泛石英材料、生物质硅基材料、玻璃纤维材料、气凝胶及复合材料、硅基化学品、高纯度石英砂等细分产业。

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方面,园区企业领先技术有凝胶聚合物固态锂电池、液晶聚合物、光学材料、湿法冶金浮选剂等,重点企业有恩捷股份、新宙帮、德尔科技、壹石通、双欣、中润、沃特股份、康普化学、环松科技等,具体的发展方向是新能源及半导体应用材料、储能电池材料和大功率新能源摩托车等。

为了支持龙头企业及吸引产业链集聚,长寿区还将建立100亿元新材料产业大基金,推动长寿经开区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

对此,长寿区相关负责人告诉华龙网记者,这是顺应产业大势的需要,新材料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石和先导,全球化、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将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长寿经开区本身来看,经过20年的迭代发展,新材料产业生态、创新生态已经初步形成,竞争优势日益显现,已经形成了跨越奋进的势能,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是必由之路更是首要选择。

【主政者说】

长寿区委书记,长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小强:

打造世界一流园区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

新材料产业,长寿有优势,并将优势转化为了胜势。在长寿区委书记、长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刘小强看来,这是长寿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长寿经开区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的总抓手。

在谈到新材料产业高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时,刘小强说:“我们要以长寿经开区为依托,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乡村振兴方面,要以建设世界级旅游康养目的地为主要目标,注重‘一体两面’;城市品质提升方面,要以建设中国长寿智慧科学城,回归城市的本意和使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长度,抓好城市的发展,使这座城市真正成为生命城市的荣誉,我们自己简称‘两地一城’。以‘3113’项目攻坚行动为抓手,来书写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长寿华章,而打造‘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也是‘两地一城’非常重要的板块。”

新的跨国企业落户长寿。长寿区委宣传部供图
新的跨国企业落户长寿。长寿区委宣传部供图

谈到如何抓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刘小强说:“要以国际化视野,打造国际化园区,吸引海外跨国企业在这里投资,把他们最先进的理念带进来;此外,也要引入本土生长的跨国企业,我们称之为世界级原生企业,鼓励他们在参与全球分工中,在全球某些领域内,具备自己的话语权。这样的世界级企业,双向奔赴才是真正的国际化。所以,抓手主要是世界级原生企业、世界级高精尖产业、前沿新兴科技的集聚地。从服务体系来看,要建设先进化国际化城市社区,营造法治化市场化服务环境,树立专业化高端化园区品牌形象。”

谈及新材料高地的建设愿景时,刘小强说:“要坚定不移走向国际化,包括企业国际化、产品全球化、研发全球化;要始终坚持绿色化,以循环经济、近零碳园区和绿色工厂细胞建设为抓手,做强生态工业;要矢志不渝提升智能化,让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五链”融合发展;要靠前服务注重人文化,不断提升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使长寿工业行稳致远。长寿的目标是在全球分工中聚焦几个细分领域,到2027年,新材料产业规模和技术进入全球领先行业、‘四上企业’营收达到4000亿元以上;跻身国家级经开区前20强。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新材料千亿级企业1家以上,百亿级企业16家以上。”

记者手记:

作为重庆老工业城市,长寿区绿色转型比想象的要快。抓住三大集群,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从人才、研发,再到产业扶持,开出了“一揽子”良方,跑赢了市场,更把握住了趋势。

谋求发展,棋高一着,一步先步步先。长寿区选准了发力方向,并倾尽全力,不仅新材料企业争相落户,就连化工、钢铁等传统材料行业,通过加大技改或变换赛道,也实现了凤凰涅槃,紧紧拥抱新材料产业。新老工业一起赋能,长寿区新材料可谓双翼其飞。

砥砺二十年,长寿再出发,厘清了思路、保持住定力,新材料将会带给这座城市新的希望、新的动能。

华龙网首席记者 羊华/文
舒婷/外联
赵军/设计
王婷婷/编辑

两江潮涌,渝州葱蔚。取一瓢“治理”之水,品区县幸福之治,探融合发展之势。 瞭望渝州,看见远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全媒体时政栏目《渝州瞭望台》。以区县为样本,以成效洞悉发展之策,以对话论道繁荣之路,见证基层社会治理的提速增效,唱响巴渝大地经济发展的时代合音。读:言之有物的深度报道;看:融媒体多维度的呈现;问:区县主政者权威解答。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