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深耕一主两辅 丰都为和美乡村注入新动能
编者按:
乡村和和美美,田野才会充满希望。
为筑牢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乡村底色,1月5日,重庆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重庆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现场推进会。
除了找问题、鼓士气,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全面绘就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打好乡村全面振兴主动仗,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实践的乡村篇章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庆篇章。
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重庆各地结合实际,从小的切口着力,探索出不少具有推广借鉴意义的经验和智慧。让我们聚焦“好点子”,找到“方法论”。
和美乡村和强村富民,丰都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
围绕“一主两辅多特色”产业体系,丰都着力推动强村富民综合改革,2023年前三季度,丰都31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总收入7509.8万元,村均收入24.07万元,村均收益16.93万元,全市综合排名第七位,渝东北片区第一位。2023年,丰都还被农业农村部纳入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成绩的背后,源自丰都发展思路的转变。
新模式
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
农业要发展,村民要致富,就不能只是单打独斗。
在丰都武平镇坝周村,过去通过油茶产业入股,村集体一年仅有一万多元收入,但今年有望突破5万元。不到一年时间,坝周村村集体收入为何实现快速增长?
这跟当地探索的强村公司改革有关。
即武平镇级强村公司联合丰都29个乡镇(街道)的镇级强村公司,与华园牧歌(重庆)生态农业科技联合入股3000多万元,成立了重庆丰都雪玉香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展2000亩香葱共富农场项目。
这样一来,村集体以完全市场主体从事开发经营活动,促进资源连片开发,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除了香葱产业外,丰都还通过探索强村公司改革发展肉牛产业。
即镇上出资金,华园牧歌出养殖场和技术,且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肉牛的养殖和销售。丰都县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探索强村公司改革,目前已完成共富农场项目165个,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占股50%以上的共富农场79个,今年预计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2700多万元。
展望2024年新目标,丰都干劲十足。到2024年底,力争每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飞地发展5亩香葱,发展1个及以上“共富+”产业,年经营性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村均经营性收入稳定在30万元以上;每个乡镇(街道)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至少1个、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30%。
新主体
让新农人成“兴农人”
产业要发展,还需要懂技术懂农业的新型人才。
在丰都,通过新农人培育行动,各行各业涌现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产业带头人,基本实现1个主导产业至少有1个以上带头人,新农人黄涵就是其中一个。
据介绍,从国外留学返乡后,她在丰都建成了年产2万吨的榨菜精加工厂,带动丰都全县7000余农户种植青菜头增收致富。
一方面,黄涵把企业与基地、企业与农民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探索完善一体化经营体系,在现有的1.2万亩原料种植基地,实行“提供技术,免费供种” ,同时以农民持股分红、贴息返还、实习就业等方式,助农发展;另一方面,她坚持产品特色化、精品化,积极拓展终端市场,积极扩容提质。
在丰都,像黄涵这样的新农人还有很多。目前,丰都已培育新农人4053人、联结农户4.41万户、12.71万人。
值得一体的是,以扶持新农人为牵引,丰都还在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资金上下功夫。如整合各方资源、开展政策设计、迭代支持体系,创新开发“新农人贷”“肉牛贷”等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支持的精准性、可及性、覆盖面,有效解决了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难题。
由此,丰都也初步走出了一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新农村
丰收之都奏响和美旋律
聚焦现代靠谁来振兴乡村、未来靠谁来下地种田的“乡村两问”,也揭开丰都乡村振兴的密码。2023年,丰都被农业农村部纳入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丰都乡村振兴由此踏上新台阶。
位于丰都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20公里的包鸾镇,一改昔日“脏乱差”的形象,如今白墙灰瓦的农院、独具特色的院落随处可见,这得益于当地实行“院落制”人居环境整治。
通过这种方式,当地改变了以往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中村民弱参与性与碎片化参与的问题,同时,通过划好院落、建好院落、治好院落,让群众当“主角”,实现以院落为单元,“院落长”为“大家长”的院落制。
包鸾镇人居环境整治的好成效实际上是依据丰都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而部署“定原则、立标准、给政策、建方式、转观念”的“五步工作法”的一次因地制宜创新应用。近年来,丰都县大力实施农业创优行动,巩固优势产业、发展优良品质,壮大优质企业、培育优秀品牌,努力把广袤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如今的丰都,产业发展动力足,村民增收有道,乡村治理有效,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华丽转变。
华龙网记者 陈攀 黄欢/文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