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奋力绘就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华龙网讯(通讯员 刘芮含)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建设美丽乡村,再到建设和美乡村,既是乡村建设的“版本升级”,更是乡村发展的“美丽蜕变。
建设宜居生活空间
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近日,走进丰都县许明寺镇佳苑社区新丰书院内,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让人钦羡又感动。老人们正悠闲地在舒心礼堂内看报、下棋,村民们在农家书屋里看书、探讨农技,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明理学堂学做手工。
自新丰书院运行以来,这里成了老人、青年、儿童每周前来“打卡”的地方。据了解,2023年,许明寺镇遵循低成本、全覆盖的原则,统筹现有会议室、小礼堂、农家书屋、村社食堂等,采取改扩建的方式在辖区7个村(社区)打造了具备“礼堂、学堂、食堂”三大核心功能的新丰书院,累计开展活动160余场,惠及群众5200余人,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
放眼望去,许明寺镇梨园村笔直平坦的马路、干净整洁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屋映入眼帘,处处彰显着农村人居环境的“华丽蜕变”。
“我们现在都争着打扫房前屋后、村道院落,村上会评选、奖励清洁之星农户积分30分,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生活所需物品,很实用!”村民古剑锋开心地说道,如今,“村容整洁靠自己,和美乡村大家建”已成为许明寺镇每位村民的共识。
许明寺镇坚持用“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围绕正负清单设置5板块19类37项积分项目,坚持专人管理、事事记录、分分对应,定期张榜公布,统筹专项资金、乡贤基金共21万元,根据群众需求实行个性化、订单化兑换物品,2023年共计兑换177628.5分(元),镇环境卫生民意调查从全县第22名跃升至第1名。
“我们还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用,组织开展清扫保洁、清河净岸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充分激发村民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积极性,让乡村旧貌换新颜。”许明寺镇相关负责人说。
建设宜业生产空间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乡村不仅要宜居,也要宜业。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才能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走进许明寺镇共富牛场,“新农人”杜继琼夫妇正忙着给肉牛喂食饲料、清理圈舍。“我们的共富牛场是由废弃养鸡场改扩建而成,牛场面积958平米,从2023年7月份开始已陆续采购了2批架子牛,存栏达120余头,预计出栏后可收入12万元。”杜继琼说。许明寺镇共富牛场采取“村集体+新农人+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共建、共管、共享,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壮大村集体经济。
眼下,虽然已是冬季,但在许明寺镇大地牧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牧草基地,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一株株2米多高的“成熟草”经过机械化收割、打碎、装车、打包等流程后,变成了一捆捆优质饲草。
“牧草收割可能在1月份收完,大概是5000多吨,产值在200多万,主要是销往丰都本县和重庆市周边的区县,还有其他周边的省份。”丰都县大地牧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明寺牧草基地负责人罗洪波说道。
远处山清水秀的古家山村上,古色古香的特色民宿、惬意雅致的休闲农家乐让人流连忘返。2022年底,作为村“女婿”的蒋佳佑从重庆主城返回古家山,先后投入150余万元,在山上开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带动周边20余户农户增收。据了解,许明寺镇今年已申报“新农人” 96人,预计带农增收370余万元,许明寺镇正以实际行动努力答好丰都“乡村两问”。
建设和谐社会空间
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要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上下功夫,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风文明水平。
就在前不久的元旦节,许明寺镇开展美丽丰都·和美许明2024年元旦晚会暨“许明好人”颁奖典礼,评选出“许明好人”“和美乡亲”“孝老爱亲模范”等九类人物共63人,引导全镇干部群众向上向善、明理明事、争先争优。
“我虽然来自贵州,但作为一名许明’媳妇’,当好许明人是我应尽的责任和本分,我相信,其他人看到一位八旬老人晕倒、背上货物撒落一地,也会伸出援助之手。 ”许明好人杨月娥说道。
“家乡的春天,是记忆里最美的风景。常回家看看,为家乡助力,把家乡建设好是每位游子的共同心愿!”乡贤黎艳红谈及家乡,激动不已。黎艳红是一名退伍军人,现任天津路桥重庆分公司总董事长,他先后为失学儿童、困难家庭、疫情防控、重庆森林火灾、许明寺镇捐赠60余万元。
许明寺镇围绕“心回家、人回乡、力回引”建成丰都首个新时代乡贤馆,用心用情找贤聚贤、学贤用贤,挖掘本土乡贤人士110名,吸引在外成功人士75名。
此外,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民风,许明寺镇邀请著名军旅歌唱家免费义演,编排原创小品《许明乡亲》公演,送文化下乡、免费播放电影72场次,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一个系统工程。许明寺镇党委书记秦挺表示,许明寺镇将以常态化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抓手,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学习成果,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尊重规律、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