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 | 从新时代中央一号文件看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要求

第一观察 | 从新时代中央一号文件看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要求

来源:新华社2024-02-06
第一观察 | 从新时代中央一号文件看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要求

2024年2月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这是新时代以来第12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

回顾新时代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一条主线贯穿其中,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

新时代以来的12个中央一号文件,内容因时而变,不变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造福亿万农民群众。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举措,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推动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精彩蝶变。坚持把人民的诉求和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是这项工程的重要经验,与抓好“三农”工作的理念一脉相承。

从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到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再到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党和国家对亿万农民利益的关心关切体现在12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字里行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从稳面积、提单产两方面入手,明确要求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文件还就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等进行了部署,保障粮食安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翻阅12个中央一号文件,有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部署贯穿始终,彰显党和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

比如,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2016年进一步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1年明确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从制度上绷紧了粮食安全的弦。

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这在近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得到了贯彻落实。

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后,今年的文件再次部署从加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基地建设、稳定牛羊肉基础生产能力、支持深远海养殖、开发森林食品等多渠道,努力拓展食物来源。

——抓好“三个提升”重点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三个提升”,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用三个章节进行了专门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章节,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认真梳理12个中央一号文件,不难发现对乡村产业振兴的部署也是在不断深化、细化。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2018年提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2021年提出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2023年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一系列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具体举措,包括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优化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等。

——繁荣发展乡村文化赋予农耕文明新内涵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火爆“出圈”的“村BA”、村超,写入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结合起来,同农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结合起来,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

在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山脚下的广西崇左市耀达村,依托文旅融合,村庄旅游发展起来,铜鼓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在江西省崇义县上堡乡,一度荒芜的千年古梯田在当地的守护下再现光彩,成为不少游客的“打卡地”……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农耕文化在保护和传承中逐渐焕发出新气象。

推动乡村文化发展,在近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有颇多着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等,不断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以来的12个中央一号文件,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鲜明体现和贯彻落实。以中央一号文件为引领,久久为功、不懈努力,必将推动我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进程中不断取得新胜利。

策划:霍小光

监制:刘江

主笔:胡璐

统筹:黄全权、韩洁、王绚

视觉 | 编辑:郝晓静、唐兴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第一观察 | 从新时代中央一号文件看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要求

2024-02-06 20:19:26 来源:
第一观察 | 从新时代中央一号文件看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要求

2024年2月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这是新时代以来第12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

回顾新时代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一条主线贯穿其中,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

新时代以来的12个中央一号文件,内容因时而变,不变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造福亿万农民群众。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举措,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推动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精彩蝶变。坚持把人民的诉求和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是这项工程的重要经验,与抓好“三农”工作的理念一脉相承。

从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到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再到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党和国家对亿万农民利益的关心关切体现在12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字里行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从稳面积、提单产两方面入手,明确要求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文件还就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等进行了部署,保障粮食安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翻阅12个中央一号文件,有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部署贯穿始终,彰显党和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

比如,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2016年进一步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1年明确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从制度上绷紧了粮食安全的弦。

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这在近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得到了贯彻落实。

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后,今年的文件再次部署从加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基地建设、稳定牛羊肉基础生产能力、支持深远海养殖、开发森林食品等多渠道,努力拓展食物来源。

——抓好“三个提升”重点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三个提升”,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用三个章节进行了专门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章节,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认真梳理12个中央一号文件,不难发现对乡村产业振兴的部署也是在不断深化、细化。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2018年提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2021年提出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2023年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一系列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具体举措,包括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优化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等。

——繁荣发展乡村文化赋予农耕文明新内涵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火爆“出圈”的“村BA”、村超,写入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结合起来,同农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结合起来,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

在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山脚下的广西崇左市耀达村,依托文旅融合,村庄旅游发展起来,铜鼓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在江西省崇义县上堡乡,一度荒芜的千年古梯田在当地的守护下再现光彩,成为不少游客的“打卡地”……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农耕文化在保护和传承中逐渐焕发出新气象。

推动乡村文化发展,在近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有颇多着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等,不断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以来的12个中央一号文件,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鲜明体现和贯彻落实。以中央一号文件为引领,久久为功、不懈努力,必将推动我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进程中不断取得新胜利。

策划:霍小光

监制:刘江

主笔:胡璐

统筹:黄全权、韩洁、王绚

视觉 | 编辑:郝晓静、唐兴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任编辑: 邓旻璐]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