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访谈 | 托起幸福“夕阳红” 政协委员建言养老事业发展
3月9日,出席2024年全国两会的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推进重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主题,接受媒体专访,建言献策。

委员访谈 | 托起幸福“夕阳红” 政协委员建言养老事业发展

来源:华龙网2024-03-09

“老有所养”是民生焦点,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3月9日,出席2024年全国两会的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推进重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主题,接受媒体专访,建言献策。

黎勇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党组书记黎勇。
黎勇:3个方面发力 助力养老服务体系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党组书记黎勇介绍,2023年,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有712.11万人,占人口总数22.16%;65岁以上老年人有588.16万人,占人口总数18.3%。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持续增长。

目前,全市正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人力社保部门也将从就业、人才、社保、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助力重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黎勇建议,推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老年优待等制度资源优化整合,强化相关领域体制改革配套衔接,支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

——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支撑。通过全民参保计划、社保“扩面提质专项行动”等,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做好我市全域试点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先行工作,探索个人养老金与养老服务产业联动机制。

——进一步强化就业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保障。建议支持和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增设银发经济相关专业。依托中国(重庆)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暨老年养护中心,探索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标准体系建设,培养更多业务精、素质高的康养高技能人才。

——进一步强化人力社保服务,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基础。强化服务供给。通过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无感认证等方式,更便捷、方便地做好领取养老待遇退休人员资格认证。打击涉老诈骗行为,广泛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活动。

高琳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渝中区政府副区长高琳。
高琳:发展“银发经济” 推动“适老”“享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渝中区政府副区长高琳认为,新一代老年群体消费端供给正在成为适老享老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高质量发展“银发经济”,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丰富老年产品和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引领经济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突破口。

为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机构选址布局,推动养老服务供需平衡,高琳建议,选取深度老龄化城市为试点,探索“银发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推动存量载体盘活和功能兼容。对适老市场主体建设、改造和运营予以扶持,并采取租售结合方式提供优质载体资源。完善社区食堂、老年教育、活动、康养等规模性、经营性特色功能,为居家养老和社区享老创造条件。

鼓励发展适老享老服务功能。开发健康信息档案、健康体检、健康干预、慢病管理、健康咨询等服务产品。发展银发教育,银发信息服务,大力开发与老年人、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手机APP等。

培优专业服务机构,坚持人才培养久久为功。包括打造专综合适老享老服务产业链,组建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提供个性化健康养老服务等。

做优面向新一代老年群体的适老享老金融业。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探索改进养老金融服务,推出养老理财、养老基金、养老信托、养老储蓄存款等符合老年人特点的金融产品等。

邓琳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民政局副局长邓琳。
邓琳:大力发展“养老服务+” 推进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民政局副局长邓琳介绍,重庆统筹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在西部率先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护理型床位占比超全国平均水平,养老产业营商环境位列全国第二位。

“重庆地处西部地区,养老事业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高龄津贴制度尚未全面建立;养老产业发展还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农村养老短板明显;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邓琳建议:

加强投入保障。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机制,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上向重庆等西部地区倾斜。

优化政策供给。在产业发展、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将更多养老产业项目布局重庆。

支持先行先试。试点建立养老服务人才职称序列,全面推行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给予重庆更多试点。

邓琳表示,重庆民政也将持续完善政策、设施、标准、资金等要素,逐步建立起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同时,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与我市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老年人需求相匹配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更好保障老年人生活。推动养老服务跨界融合。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推进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探索发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兴业态,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黄爱龙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
黄爱龙:聚焦“医养结合” 多元施策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则结合自身的学科背景和所在行业特点,从医养结合的视角出发,提出深化“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多元施策推动我市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更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建议:

以产业链、创新链布局教育链、人才链。根据我市养老产业的发展需求,培育多层次医护养老人才队伍。

一是面向基层:应对我市一线养老护理员缺口较大,以医学相关高职高专或中等职业学校为依托,按需强化护理学、社会工作等专业建设,扩大的养老护理人员供给。

二是面向专业:根据我市高端养老机构或医养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依托我市医学类本科院校,大力强化老年医学、老年护理、养老智慧化等学科专业设置,持续做强支撑多元化、高品质养老需求的医护专业人才队伍。

三是面向战略:聚焦引领行业和产业发展进步,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引进医养结合、养老管理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引领我市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人才。

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推动产业链。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与平台的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养老产业和事业发展。

一是强化养老产业相关学科布局,提升创新产出。根据我市医养结合与养老产业创新的实际需要,加强对老年医学、老年护理学、康复医学、脑疾病与脑科学等学科及相关平台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以临床和实际问题为导向,鼓励和强化应用型成果或临床实用技术创新。

二是强化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提升我市养老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基金或政府资金,支持老年用品(医学类可穿戴设备、智能化康复辅助工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服务创新及应用推广,促进我市医养协同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发展。

新重庆-华龙网记者 刘艳/文 市政协/图

相关报道:

委员访谈 | 助力重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政协委员提出这些“金点子”

委员访谈 | 守护一江碧水 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助力美丽重庆建设

分享
新浪微博

委员访谈 | 托起幸福“夕阳红” 政协委员建言养老事业发展

2024-03-09 15:00:00 来源:

“老有所养”是民生焦点,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3月9日,出席2024年全国两会的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推进重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主题,接受媒体专访,建言献策。

黎勇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党组书记黎勇。
黎勇:3个方面发力 助力养老服务体系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党组书记黎勇介绍,2023年,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有712.11万人,占人口总数22.16%;65岁以上老年人有588.16万人,占人口总数18.3%。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持续增长。

目前,全市正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人力社保部门也将从就业、人才、社保、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助力重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黎勇建议,推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老年优待等制度资源优化整合,强化相关领域体制改革配套衔接,支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

——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支撑。通过全民参保计划、社保“扩面提质专项行动”等,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做好我市全域试点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先行工作,探索个人养老金与养老服务产业联动机制。

——进一步强化就业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保障。建议支持和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增设银发经济相关专业。依托中国(重庆)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暨老年养护中心,探索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标准体系建设,培养更多业务精、素质高的康养高技能人才。

——进一步强化人力社保服务,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基础。强化服务供给。通过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无感认证等方式,更便捷、方便地做好领取养老待遇退休人员资格认证。打击涉老诈骗行为,广泛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活动。

高琳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渝中区政府副区长高琳。
高琳:发展“银发经济” 推动“适老”“享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渝中区政府副区长高琳认为,新一代老年群体消费端供给正在成为适老享老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高质量发展“银发经济”,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丰富老年产品和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引领经济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突破口。

为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机构选址布局,推动养老服务供需平衡,高琳建议,选取深度老龄化城市为试点,探索“银发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推动存量载体盘活和功能兼容。对适老市场主体建设、改造和运营予以扶持,并采取租售结合方式提供优质载体资源。完善社区食堂、老年教育、活动、康养等规模性、经营性特色功能,为居家养老和社区享老创造条件。

鼓励发展适老享老服务功能。开发健康信息档案、健康体检、健康干预、慢病管理、健康咨询等服务产品。发展银发教育,银发信息服务,大力开发与老年人、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手机APP等。

培优专业服务机构,坚持人才培养久久为功。包括打造专综合适老享老服务产业链,组建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提供个性化健康养老服务等。

做优面向新一代老年群体的适老享老金融业。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探索改进养老金融服务,推出养老理财、养老基金、养老信托、养老储蓄存款等符合老年人特点的金融产品等。

邓琳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民政局副局长邓琳。
邓琳:大力发展“养老服务+” 推进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民政局副局长邓琳介绍,重庆统筹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在西部率先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护理型床位占比超全国平均水平,养老产业营商环境位列全国第二位。

“重庆地处西部地区,养老事业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高龄津贴制度尚未全面建立;养老产业发展还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农村养老短板明显;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邓琳建议:

加强投入保障。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机制,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上向重庆等西部地区倾斜。

优化政策供给。在产业发展、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将更多养老产业项目布局重庆。

支持先行先试。试点建立养老服务人才职称序列,全面推行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给予重庆更多试点。

邓琳表示,重庆民政也将持续完善政策、设施、标准、资金等要素,逐步建立起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同时,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与我市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老年人需求相匹配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更好保障老年人生活。推动养老服务跨界融合。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推进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探索发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兴业态,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黄爱龙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
黄爱龙:聚焦“医养结合” 多元施策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则结合自身的学科背景和所在行业特点,从医养结合的视角出发,提出深化“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多元施策推动我市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更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建议:

以产业链、创新链布局教育链、人才链。根据我市养老产业的发展需求,培育多层次医护养老人才队伍。

一是面向基层:应对我市一线养老护理员缺口较大,以医学相关高职高专或中等职业学校为依托,按需强化护理学、社会工作等专业建设,扩大的养老护理人员供给。

二是面向专业:根据我市高端养老机构或医养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依托我市医学类本科院校,大力强化老年医学、老年护理、养老智慧化等学科专业设置,持续做强支撑多元化、高品质养老需求的医护专业人才队伍。

三是面向战略:聚焦引领行业和产业发展进步,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引进医养结合、养老管理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引领我市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人才。

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推动产业链。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与平台的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养老产业和事业发展。

一是强化养老产业相关学科布局,提升创新产出。根据我市医养结合与养老产业创新的实际需要,加强对老年医学、老年护理学、康复医学、脑疾病与脑科学等学科及相关平台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以临床和实际问题为导向,鼓励和强化应用型成果或临床实用技术创新。

二是强化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提升我市养老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基金或政府资金,支持老年用品(医学类可穿戴设备、智能化康复辅助工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服务创新及应用推广,促进我市医养协同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发展。

新重庆-华龙网记者 刘艳/文 市政协/图

相关报道:

委员访谈 | 助力重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政协委员提出这些“金点子”

委员访谈 | 守护一江碧水 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助力美丽重庆建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