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对口支援西藏三十周年。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三十年来,一批批重庆援藏干部扎根雪域高原,默默奉献着青春和热血。
即日起,重庆华龙网集团推出《跟着重庆援藏队走昌都》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跟随重庆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工作队的脚步,去丈量渝昌情深的诗和远方。
类乌齐,素有“西藏小瑞士”“昌都后花园”之称。1954年3月,类乌齐县人民医院正式创建。从此,在雪域高原,伴随着“茶马古道”远去岁月的回响,守护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
渝昌情深,跨越千山万水。2016年,重庆援藏开启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相关三甲医院累计向类乌齐县人民医院派驻援藏专家47名。
陈贤凯(类乌齐县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类乌齐援藏专技队员):
“目前,类乌齐援藏医疗工作队有14名援藏医务人员,分别在呼吸内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以及妇产科、肝胆外科、普外科等科室,每名援藏医疗队员都与当地的医务人员签订了师带徒的协议,留下了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陈贤凯向医务人员讲解医学知识。类乌齐县人民医院供图
重庆援藏的医疗专家发挥自身专业及管理特长,在医院各科室各岗位上兢兢业业,赢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2024年4月,来自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援藏医师王倩、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援藏医师张琴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成功在类乌齐县人民医院探索开展了腹腔镜手术。
王倩(长寿区人民医院援类乌齐医疗队主治医师):
“自援藏工作开展以来,我们通过‘师带徒’传帮带,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推动‘输血型援助’向‘造血型援助’方式的改变。类乌齐医疗资源匮乏,我们可以通过腹腔镜手术开展更多的比如宫外孕的手术、卵巢肿瘤的手术,来提高医疗质量。”
王倩在悉心照顾患者。类乌齐县人民医院供图
初夏时节,类乌齐县人民医院传染科收治了一名藏族女性患者,高度疑似结核,但多次抗酸杆菌检查仍阴性,诊断治疗受阻。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援类乌齐医疗队副队长潘菁凭着丰富的经验,在1000倍放大的显微镜下找到了狡猾的结核杆菌,成功为该患者进行了标准的抗结核治疗。
潘菁(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援类乌齐医疗队副队长):
“我们医院和类乌齐人民医院是对口支援的关系,每一年半有5名同事来到这边支持类乌齐县人民医院,每一名医生要带一到两名徒弟。在援藏期间,不仅要支援科室的医疗力量建设,还要帮助科室完善二甲复审相关的一些事务,在远程的会诊中心等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也给予了相应的支持。”
潘菁带领医务人员查房及指导患者咳痰、雾化。类乌齐县人民医院供图
何炳灵(类乌齐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援类乌齐医疗队队长):
“我们这一批来的队员主要包含有重症医学科、呼吸科,还有消化科、骨科、病理科、泌尿科,希望在这一年的时间内,通过传帮带以及‘师带徒’的模式,能把内地的一些先进的医疗技术、诊疗方案在这里形成一个体系,帮助藏区医疗队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
何炳灵在查看患者的病情。类乌齐县人民医院供图
在类乌齐县期间,重庆援藏医疗专家悉心带教,结合类乌齐县人民医院实际,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章程和质量控制指标,重点加强18项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指导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了肺功能检测、尺神经探查松解前移术肌腱血管神经吻合术、椎管内麻醉及神经阻滞麻醉等多项新项目新技术,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仁青江村(类乌齐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
“援藏老师的无私援助,对类乌齐县人民医院的学科建设,以及传帮带教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援藏干部的无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仁青江村(右二)在查病房时关心患者的情况。类乌齐县人民医院供图
白衣执甲护佑生命,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一批批重庆援藏干部医疗队,正在类乌齐县默默奉献,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渝昌情深的厚重华章。
文/华龙网 李春燕 张春霞 李天春
视频/胡珂瑞 张小敏
往期回看:
跟着重庆援藏队走昌都 | 察雅:小苹果 大市场
跟着重庆援藏队走昌都 | 白衣执甲,渝藏同心——昌都市人民医院来了批重庆“白衣天使”
跟着重庆援藏队走昌都 | 到离星星最近的地方 播下知识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