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
http://mingjia.cqnews.net/html/col613106.htm
【帮扶日记】江波:乡村记事二三
  2021-05-22

利用周末时间,把这几天下乡下村的所见所闻作个整理。

数据桥头

有必要把桥头镇的相关经济社会数据简单交待一下。

桥头镇地处石柱县境中部,距县城26.7公里,面积66.72平方公里,辖桥头、瓦屋、马鹿、田畈、赵山、长沙、野鹤7个村,共41个村民小组。境内海拔700—1600米之间,以山地丘陵为主,现有耕地2.8万多亩,其中田1.6万多亩、土1.2万多亩,森林面积4.8万余亩、覆盖率53.6%。桥头镇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四季分明,是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的腹心地带,有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银杏、铁坚油杉等名木古树。最令人兴奋的是一个670公顷的大型水库—藤子沟水库,并由此形成的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

桥头镇人不多。截至去年底,全镇户籍人口4978户12874人,常住人口6606人。这说明一半以上的人外出打工了,并且可以想见的是外出的一定是青壮年。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297户1085名贫困人口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达标。202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49元。现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教学点4个、民办幼儿园1所,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7个,农贸市场1个,养老服务机构1个。

数字是枯燥的,但基本也可以窥全貌。所有的东西对我而言现在都还是个数字,但相信很快都会一一接触,对桥头有一个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

桥头镇街景

2021年5月20日

夜会

晚上开会在基层是家常便饭,今天算是见识了一回。

上午去隔壁的中益乡参加了“世界蜜蜂日”主会场的开幕式,热闹非凡。媒体已作了大量报道,不再赘述,回头我们也要组织帮扶队员集体去中益乡学习。

下午4点,我和谭书记正在瓦屋村调研脆红李基地和民宿规划,接到电话通知:晚上7点半,县委副书记姚庆江主持研究桥头镇乡村振兴规划,请谭书记和我都参加。

6点半我们往县里赶,50分钟车程。

会议准时开始。县里几大家分管领导和十几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讨论材料是80多页的规划稿。这个讨论稿此前我看到过电子版,非常详细、完整。今天的会议是受书记、县长委托,看看还有哪些可以精简压缩完善,近期要上报市里审批后实施。

可以肯定的说,桥头镇的规划是走在前面的。3月初市领导调研后,5月初县委书记蹇泽西又去调研了一天,不断的修改完善规划稿。从会议讨论中我感觉到,这个稿子至少讨论修改了不下10次。

按照50个项目的顺序,一项项的讨论必要性、可行性、费用来源、实施时间、政策依据等等。实话实说,作为乡村振兴的示范点,这个规划质量确实不错,如果实现了,未来的桥头将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但大家的纠结也很明显——规划是很符合桥头镇的实际,但资金筹措能够实现吗?有关的政策红线能不能有突破和改变?不能实现的规划等于空中楼阁。但是,如果规划层次低了,他们又担心报市里审批时被认为重视程度不够,示范性不强。

作为帮扶工作队队长,看到大家对我投来期许的目光,我其实和他们完全是一样的想法。虽然今年宣传部帮扶集团增加了不少有实力的单位,但总体来说还是有限的。因此,做好规划,明确项目,找准定位和突破口,由此对接帮扶集团各成员单位,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基础工作,更是决定桥头镇乡村振兴的关键。

会议结束时已是10点半。要求按照讨论情况再梳理,第二天下午交出结果。当夜赶回,回到宿舍快12点了。

2021年5月21日

田畈村的曾支书

今天准备跑几个村去看看。先远后近,第一站选择了田畈村。

从田畈村眺望桥头镇全貌

到了村的梨树基地,村支书曾瑞华和驻村第一书记廖培江正在山上忙乎。漫山遍野的果树上已挂满了细果,微风拂过,果香扑鼻。有的梨树已经包好了果袋。

原来曾书记就是前天接我从县城到镇上的那个。当时可能不熟悉,他的话语不多,到了他的地盘,我才领教了什么叫“滔滔不绝”。

曾支书(左二)介绍村里情况如数家珍

曾支书的故事可真不少。52岁的他,18岁后就在村里当干部,干了10多年,感觉农村没希望,便开始开砖厂、开公司。8年前,村民把他选举为村主任时,他是年薪30万元的董事长。县里动用了很多熟人朋友劝他回来,他开始是不愿意的。“直到回到老家看到那一片片撂荒的土地和乡亲们热切的眼神,我才下定决心回来。”曾瑞华说。

见多识广的曾瑞华知道,村里土地撂荒严重,青壮年都外出了,要有所作为必须把土地集中起来,搞规模化的经济作物。2年后他当了村支书,这个设想才开始启动。动员大家把撂荒的土地流转出来,他挨家挨户做工作。“如果没人来接,我兜底给流转资金。我来总承包。”虽然拍了胸脯,但是他知道前几年土地是不可能有收益的。集中了几百亩土地,他便开始机改整治,思考栽种什么果树。经过全国到处考察学习,他提出引进苍溪雪梨,同时嫁接其他品种后,经过3年的尝试,终于培育出别具一格的新品种:黄金、翠冠。现在,全村雪梨种植面积有1700多亩,丰收在望。

梨园挂满新果

每一个基地的建设都注入了曾支书的心血。他指着眼前的道路说,这是去年才修好的,几年前引入老板时是不通公路的,栽种都是靠人力一点点的搬运。为给老板信心,他承诺第二年把公路修通,自己掏了5万块钱压给老板做保证金。引入新品种时,第一年全部失败,第二年又出现卷叶等症状,请来北京专家分析,才发现是松树太近导致,又全部剪掉重生……

从培育引种雪梨这事上,足见曾支书的智慧。“全县、全镇都在栽脆红李,量太大,肯定过剩。我这个既符合我们的自然条件,又错位发展,错不了。去年的采梨节,人才多哦,8块一斤。好多人吃了又开车来采摘。”

但曾支书脸上的笑容转瞬即逝。今年雪梨丰收,但销售压力太大,最主要的是大车不能进村,运输成本太高。雪梨采摘期、保存期都很短。其实不光是梨子,脆红李压力更大,三峡库区各区县都在栽种,销售是个大问题。

曾支书说话声音响亮,底气十足,哪里干什么哪里怎么做,他都很有想法。他带着我们又爬上村后的山梁。这是藤子沟水库山崖的制高点,可以眺望桥头镇的全貌。对岸是瓦屋、赵山、长沙、马鹿等村,平缓的山丘,梯田层次分明,民居散落其间,山顶树木葱茏……“这不是阿尔卑斯山的景色?”曾支书一脸灿烂:“我把这里打造成观景台。他们建设得越好,我这里的观景效果就越好!”

随行的镇干部介绍,田畈村支部村委会是全镇战斗力最强的村,乡风民俗好,乡贤多能人多。这一切的改变和曾瑞华密不可分。是啊,一个放弃高薪回到家乡,不求回报带着大家改变面貌,持之以恒干了8年的共产党员,怎么不可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呢?

其实中途曾支书也撂过挑子,辞职不干了。但很快又被村民全票给选回来了。在回去的车上,他私下对我说:“队长,我为什么这么干?真不是说大话套话,钱我有了,但人一辈子总得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我现在做的事情,真的是有意义的事!”言语朴实,令人感佩,我竟一时语塞。后来我又听说,曾支书把自己的儿子从证券公司叫回来到乡镇工作,女儿也在镇里做公益岗位。

像曾支书这样的能人很多,但像他那样回到家乡带领大家致富振兴的能人还不是很多。

我相信曾支书的故事还有很多,以后慢慢了解。这个朋友交定了。他请我空了去他家里喝酒,我一口答应。

重报集团 | 广电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投稿信箱 | 诚招英才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人人重庆
Copyright ©2000-2016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63050999 传真:023-60368189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2003005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134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