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跟总书记一起品味这些典故

来源:共产党员2017-11-23

    11月10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越南岘港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越南、老挝进行国事访问。5天时间里,他密集开展了近40场双多边活动,广泛接触多国各界人士,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发展道路和理念。一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数次引经据典,表达友好,构想未来。今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这些典故,品读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风云变幻,中越两党两国面临许多相同或相似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国俗语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南有句俗语,“莫见浪头高,放下手中桨”。作为前途相关、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我们要维护和发展好两国关系,为各自维护稳定、深化改革、改善民生提供助力,共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开放发展。 

    ——《开创中越友好新局面》(2017年11月9日)

    【释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指艰难困苦、坎坷挫折虽然会让人痛苦,但也能像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使人完善、获得成功。

    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对于玉石来讲,不挫磨不能收获玉润。人同此理,所以《诗经》里才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君子的养成,是要像雕琢玉石、打磨骨甲那样经历磨练。这一道理,北宋哲学家张载在《西铭》里也曾说过:“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这句话演变到现在,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中华民族一路走来,能够历经坎坷而于艰难困苦中成就盛世文明,是因为我们有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不畏惧、奋勇向前,并能从中沉淀出智慧和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只要我们始终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铭刻于心,就一定能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胡志明主席称越南同中国的关系“如手和足,如杵和臼,如根和茎,如兄和弟”。中国有句古话,“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期待通过这次访问,同越南领导人以及各界朋友深入交流,共挖合作潜力,厚植友好情谊,深化两国特殊友好,携手开创中越关系新局面。

    ——《开创中越友好新局面》(2017年11月9日)

    【释义】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出自《周易·系辞上》,原文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臭”通“嗅”,表示气味,整句话解释为两个人同心协力,便能发挥出如利刃一般斩金截铁的力量,无往而不胜;两个人同心同德,那美好的感觉如同使人嗅到幽兰芬芳。

    中国传统文化中,形容友谊的古语有很多,如“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谊之重要,友情之珍贵,无需赘言。在中国人看来,志同道合、义志相投的好友,甚至可以被称为“兄弟”,所以《周易》原句里的“二人同心”,逐渐发展为我们日常俗语中的“兄弟同心”。习近平总书记以“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来形容中越两国的友谊,既让人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友爱与和平、开阔与豁达,也表达了弘扬睦邻友好传统,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美好愿望。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发展之路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世界正处在快速变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更深层次的变化。我们要洞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找准方位,把握规律,果敢应对。

    ——《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 谋求亚太更大发展——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2017年11月10日,岘港)

    【释义】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出自《论语·微子》,原文是“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讲的是孔子去楚国,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旁,劝诫他过去了的事情不能挽回弥补,就让它过去,重要的是抓住未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两句,虽是接舆劝诫孔子之言,其实也正合于孔子在《论语·八佾》篇里所说的“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的精神。后来,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同样表达了放下过去、把握未来的意思。

    在中国古人的认识里,往、来被称为“时”,这不仅是一个物理概念和计时刻度,更表达了历史的趋势,所以说要“与时俱进”。而在这时间的流动中,蕴含着转瞬即逝的机遇,即“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今天的世界,正处在快速变化的历史进程之中,我们同样面对顺应时势、与时俱进的考验。亚太在改革创新大潮中是勇立潮头,还是迟疑徘徊?是主动引导经济全球化继续前行,还是在挑战面前犹豫不定?是携手开辟区域合作新局面,还是各自渐行渐远?面对区域发展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激励亚太各国洞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找准方位,把握规律,果敢应对。这正如他此前所说:“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口言之,身必行之

    中国古人说:“口言之,身必行之。”实现亚太更大发展,需要每个成员脚踏实地拿出行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过去5年,我们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推动中国发展不断向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过去4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7.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源。

    ——《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 谋求亚太更大发展——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2017年11月10日,岘港)

    【释义】

    “口言之,身必行之”出自《墨子·公孟》,原文是“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这是墨子与告子间的对话,告子认为自己有能力治理国家,墨子告诉他:“从政之人,嘴上说的,行动一定要做到。现在你口能称道而自身却不能实行,这是你自身的矛盾。你连自己都管不好,哪里能治理国家呢?”

    这句话体现了知和行的统一,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而是应不折不扣真落实;为人不能夸夸其谈,而是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说到做到。的确,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实现亚太更大发展,需要每个成员脚踏实地拿出行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秉持正确义利观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以“口言之,身必行之”的决心和行动,积极推动亚太繁荣发展,努力为世界繁荣创造新机遇。

    3年有成

    3年前的今天,我们在北京共商亚太合作大计。中国人常说,3年有成。3年来,世界经济逐步回暖,已呈现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较强的复苏势头,各方信心正在增强。

    ——《携手谱写亚太合作共赢新篇章——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2017年11月11日,岘港)

    【释义】

    “三年有成”,出自《论语·子路》,原文是:“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卫国时曾有感而发,说如果让我来治理国家,一年就能见成效,三年就会卓有成效。可惜在那个时代,孔子只能设想,壮志终究难酬。从此以后,“三年有成”成为中国历代治国理政的经典设想和一大追求。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三年有成”,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表达了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信心与决心。

    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进入新时期,中老友好历久弥坚,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拓展。高层往来日益密切,党际交流持续深化,政治互信愈加稳固。中国有句古话,“同门曰朋,同志曰友”,这是中老关系的真实写照。作为志同道合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中老在探索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平等相待,相互扶持。中老关系堪称中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典范。

    ——《携手打造中老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2017年11月13日)

    【释义】

    在先秦时期,“朋”与“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汉代的经学家在注释先秦的儒学经典时,一直有意识地将“朋”与“友”作语义上的严格区分——这便是“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门”是指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习的人,因此“朋”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同学;“同志”是志趣相投的人,因此“友”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朋友。也就是说,古人说的“朋友”,相当于现在“同学”“朋友”这两个意思的综合。

    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这样阐释交友之道的:“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若是交友得道,即使千里之远也可同心交好;而“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操守不同的人,即使咫尺之间也不觉得亲近——志同而道合,这是友情建立的基础。正如诸葛亮《论交》里说的:“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险夷而益固。”朋友相交,贵在心性相知,这份情谊的持久,能如同花木般历经四季寒暑而不衰败,能走过艰难险途却愈加牢固。

    习近平总书记在署名文章中说,中国与老挝是志同道合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这种“志同道合”的友谊,在中华文化中,是“惠而好我,携手同行”的互爱,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互敬,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互助,也是“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互尊,更是“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的互诚互信。这里引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来形容中老关系,不仅表达了对老挝的友好,也表达了中国希望与同世界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一起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心愿。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跟总书记一起品味这些典故

2017-11-23 21:15:07 来源: 0 条评论

    11月10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越南岘港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越南、老挝进行国事访问。5天时间里,他密集开展了近40场双多边活动,广泛接触多国各界人士,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发展道路和理念。一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数次引经据典,表达友好,构想未来。今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这些典故,品读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风云变幻,中越两党两国面临许多相同或相似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国俗语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南有句俗语,“莫见浪头高,放下手中桨”。作为前途相关、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我们要维护和发展好两国关系,为各自维护稳定、深化改革、改善民生提供助力,共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开放发展。 

    ——《开创中越友好新局面》(2017年11月9日)

    【释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指艰难困苦、坎坷挫折虽然会让人痛苦,但也能像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使人完善、获得成功。

    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对于玉石来讲,不挫磨不能收获玉润。人同此理,所以《诗经》里才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君子的养成,是要像雕琢玉石、打磨骨甲那样经历磨练。这一道理,北宋哲学家张载在《西铭》里也曾说过:“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这句话演变到现在,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中华民族一路走来,能够历经坎坷而于艰难困苦中成就盛世文明,是因为我们有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不畏惧、奋勇向前,并能从中沉淀出智慧和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只要我们始终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铭刻于心,就一定能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胡志明主席称越南同中国的关系“如手和足,如杵和臼,如根和茎,如兄和弟”。中国有句古话,“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期待通过这次访问,同越南领导人以及各界朋友深入交流,共挖合作潜力,厚植友好情谊,深化两国特殊友好,携手开创中越关系新局面。

    ——《开创中越友好新局面》(2017年11月9日)

    【释义】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出自《周易·系辞上》,原文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臭”通“嗅”,表示气味,整句话解释为两个人同心协力,便能发挥出如利刃一般斩金截铁的力量,无往而不胜;两个人同心同德,那美好的感觉如同使人嗅到幽兰芬芳。

    中国传统文化中,形容友谊的古语有很多,如“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谊之重要,友情之珍贵,无需赘言。在中国人看来,志同道合、义志相投的好友,甚至可以被称为“兄弟”,所以《周易》原句里的“二人同心”,逐渐发展为我们日常俗语中的“兄弟同心”。习近平总书记以“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来形容中越两国的友谊,既让人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友爱与和平、开阔与豁达,也表达了弘扬睦邻友好传统,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美好愿望。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发展之路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世界正处在快速变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更深层次的变化。我们要洞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找准方位,把握规律,果敢应对。

    ——《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 谋求亚太更大发展——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2017年11月10日,岘港)

    【释义】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出自《论语·微子》,原文是“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讲的是孔子去楚国,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旁,劝诫他过去了的事情不能挽回弥补,就让它过去,重要的是抓住未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两句,虽是接舆劝诫孔子之言,其实也正合于孔子在《论语·八佾》篇里所说的“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的精神。后来,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同样表达了放下过去、把握未来的意思。

    在中国古人的认识里,往、来被称为“时”,这不仅是一个物理概念和计时刻度,更表达了历史的趋势,所以说要“与时俱进”。而在这时间的流动中,蕴含着转瞬即逝的机遇,即“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今天的世界,正处在快速变化的历史进程之中,我们同样面对顺应时势、与时俱进的考验。亚太在改革创新大潮中是勇立潮头,还是迟疑徘徊?是主动引导经济全球化继续前行,还是在挑战面前犹豫不定?是携手开辟区域合作新局面,还是各自渐行渐远?面对区域发展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激励亚太各国洞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找准方位,把握规律,果敢应对。这正如他此前所说:“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口言之,身必行之

    中国古人说:“口言之,身必行之。”实现亚太更大发展,需要每个成员脚踏实地拿出行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过去5年,我们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推动中国发展不断向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过去4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7.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源。

    ——《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 谋求亚太更大发展——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2017年11月10日,岘港)

    【释义】

    “口言之,身必行之”出自《墨子·公孟》,原文是“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这是墨子与告子间的对话,告子认为自己有能力治理国家,墨子告诉他:“从政之人,嘴上说的,行动一定要做到。现在你口能称道而自身却不能实行,这是你自身的矛盾。你连自己都管不好,哪里能治理国家呢?”

    这句话体现了知和行的统一,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而是应不折不扣真落实;为人不能夸夸其谈,而是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说到做到。的确,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实现亚太更大发展,需要每个成员脚踏实地拿出行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秉持正确义利观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以“口言之,身必行之”的决心和行动,积极推动亚太繁荣发展,努力为世界繁荣创造新机遇。

    3年有成

    3年前的今天,我们在北京共商亚太合作大计。中国人常说,3年有成。3年来,世界经济逐步回暖,已呈现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较强的复苏势头,各方信心正在增强。

    ——《携手谱写亚太合作共赢新篇章——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2017年11月11日,岘港)

    【释义】

    “三年有成”,出自《论语·子路》,原文是:“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卫国时曾有感而发,说如果让我来治理国家,一年就能见成效,三年就会卓有成效。可惜在那个时代,孔子只能设想,壮志终究难酬。从此以后,“三年有成”成为中国历代治国理政的经典设想和一大追求。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三年有成”,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表达了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信心与决心。

    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进入新时期,中老友好历久弥坚,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拓展。高层往来日益密切,党际交流持续深化,政治互信愈加稳固。中国有句古话,“同门曰朋,同志曰友”,这是中老关系的真实写照。作为志同道合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中老在探索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平等相待,相互扶持。中老关系堪称中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典范。

    ——《携手打造中老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2017年11月13日)

    【释义】

    在先秦时期,“朋”与“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汉代的经学家在注释先秦的儒学经典时,一直有意识地将“朋”与“友”作语义上的严格区分——这便是“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门”是指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习的人,因此“朋”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同学;“同志”是志趣相投的人,因此“友”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朋友。也就是说,古人说的“朋友”,相当于现在“同学”“朋友”这两个意思的综合。

    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这样阐释交友之道的:“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若是交友得道,即使千里之远也可同心交好;而“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操守不同的人,即使咫尺之间也不觉得亲近——志同而道合,这是友情建立的基础。正如诸葛亮《论交》里说的:“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险夷而益固。”朋友相交,贵在心性相知,这份情谊的持久,能如同花木般历经四季寒暑而不衰败,能走过艰难险途却愈加牢固。

    习近平总书记在署名文章中说,中国与老挝是志同道合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这种“志同道合”的友谊,在中华文化中,是“惠而好我,携手同行”的互爱,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互敬,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互助,也是“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互尊,更是“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的互诚互信。这里引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来形容中老关系,不仅表达了对老挝的友好,也表达了中国希望与同世界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一起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心愿。

[责任编辑: 江谷一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