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习近平: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

来源:中国之声2018-06-29

  北纬36.8°,

  陕北黄土高原上,

  有一个小小村落,

  名叫梁家河,

  “这是大有学问的地方”。

  1969年,15岁的习近平下乡来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度过7年的青春岁月。习近平曾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离开梁家河40多年来,习近平先后四次给梁家河村回信表达惦念之情,也曾亲自回去看望陕北的乡亲们。

  梁家河让习近平一直牵挂着,他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6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隆重推出12集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用声音回顾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人生第一步”。

  《梁家河》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梁家河》,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悟。

  你知道吗?长篇纪实文学《梁家河》不仅能看,而且能听啦!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隆重推出12集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由央广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倾情演绎,后期制作精益求精。用最优美的声音和最专业的制作,呈现精彩的“有声版”《梁家河》。

  在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中,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记录梁家河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这个叫做梁家河的小村庄里,习近平经历了他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成为“种地的好把式”

  到梁家河两三年后,习近平已经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延川话,掏地、挑粪、耕种、锄地、收割、担粮,别人怎么做,习近平就跟着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向村里人请教,渐渐地所有农活都熟悉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对农村里的各种活计,习近平已经干得很娴熟了。他还学会了自己捻毛线、补衣服、缝被子,带来的针线包派上了用场,尽管针脚不那么齐整,但也有模有样。

  那些年,他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

  第一次迎来政治生活中的曙光

  1972年冬,习近平加入了共青团。对他来说,入团之路如同劳动时走的山路一样,蜿蜒曲折。在远离北京的梁家河,那顶看不见却又无时不在的“黑帮子弟”帽子再次被人拿了出来。

  习近平不认输,第一份、第二份、第三份入团申请书……不停地写着。他坚信自己的父亲是好人,自己也是好人。第八份入团申请书递上去后,终于获得了批准,他成了一名共青团员。

  1973年8月,时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梁玉明问习近平:“想不想入党?”习近平说:“很难。”想到入团的经历,他有理由说很难。“你不要求进步,怎么能发展你入党?”梁玉明用了激将法。

  于是,梁玉明当了习近平的入党介绍人。入党申请书写好后,梁玉明上报公社,同样挨了一顿训。

  回到梁家河后,梁玉明说:“不要怕人家不批,你应该要求进步。”习近平又一次拿起了笔,一份一份,直至写到第十份,才获得批准。

  1974年1月10日,公社党委批准了习近平的入党申请,接收他为党员。随后,梁家河大队推选他为党支部书记。习近平终于迎来了政治生活中的曙光。

  第一次当众流泪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1975年,习近平被清华大学录取了,10月7日是他离开梁家河的日子。前一天晚上,他和乡亲们拉话一直到深夜,第二天早上起得较晚。当他早晨推开门走出窑洞时,看到院子里、道路旁站满了人——大人、孩子、老人,全村人都来了。大家手里拿着红枣、小米,默默地站着。他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这是他第一次当众流泪。

  梁家河的乡亲们欢送习近平(前排居中)入学留念 多年以后,习近平对梁家河这片土地做了深情的回望—— 他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6月28日,就可以在央广中国之声、文艺之声、娱乐广播等频率上收听到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央广网、央视网、国际在线、央视新闻、央广新闻、中国广播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收听哦。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习近平: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

2018-06-29 12:20:53 来源: 0 条评论

  北纬36.8°,

  陕北黄土高原上,

  有一个小小村落,

  名叫梁家河,

  “这是大有学问的地方”。

  1969年,15岁的习近平下乡来到梁家河成为一名知青,度过7年的青春岁月。习近平曾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离开梁家河40多年来,习近平先后四次给梁家河村回信表达惦念之情,也曾亲自回去看望陕北的乡亲们。

  梁家河让习近平一直牵挂着,他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6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隆重推出12集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用声音回顾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人生第一步”。

  《梁家河》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梁家河》,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悟。

  你知道吗?长篇纪实文学《梁家河》不仅能看,而且能听啦!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隆重推出12集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由央广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倾情演绎,后期制作精益求精。用最优美的声音和最专业的制作,呈现精彩的“有声版”《梁家河》。

  在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中,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记录梁家河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在这个叫做梁家河的小村庄里,习近平经历了他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成为“种地的好把式”

  到梁家河两三年后,习近平已经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延川话,掏地、挑粪、耕种、锄地、收割、担粮,别人怎么做,习近平就跟着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向村里人请教,渐渐地所有农活都熟悉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对农村里的各种活计,习近平已经干得很娴熟了。他还学会了自己捻毛线、补衣服、缝被子,带来的针线包派上了用场,尽管针脚不那么齐整,但也有模有样。

  那些年,他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

  第一次迎来政治生活中的曙光

  1972年冬,习近平加入了共青团。对他来说,入团之路如同劳动时走的山路一样,蜿蜒曲折。在远离北京的梁家河,那顶看不见却又无时不在的“黑帮子弟”帽子再次被人拿了出来。

  习近平不认输,第一份、第二份、第三份入团申请书……不停地写着。他坚信自己的父亲是好人,自己也是好人。第八份入团申请书递上去后,终于获得了批准,他成了一名共青团员。

  1973年8月,时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梁玉明问习近平:“想不想入党?”习近平说:“很难。”想到入团的经历,他有理由说很难。“你不要求进步,怎么能发展你入党?”梁玉明用了激将法。

  于是,梁玉明当了习近平的入党介绍人。入党申请书写好后,梁玉明上报公社,同样挨了一顿训。

  回到梁家河后,梁玉明说:“不要怕人家不批,你应该要求进步。”习近平又一次拿起了笔,一份一份,直至写到第十份,才获得批准。

  1974年1月10日,公社党委批准了习近平的入党申请,接收他为党员。随后,梁家河大队推选他为党支部书记。习近平终于迎来了政治生活中的曙光。

  第一次当众流泪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1975年,习近平被清华大学录取了,10月7日是他离开梁家河的日子。前一天晚上,他和乡亲们拉话一直到深夜,第二天早上起得较晚。当他早晨推开门走出窑洞时,看到院子里、道路旁站满了人——大人、孩子、老人,全村人都来了。大家手里拿着红枣、小米,默默地站着。他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这是他第一次当众流泪。

  梁家河的乡亲们欢送习近平(前排居中)入学留念 多年以后,习近平对梁家河这片土地做了深情的回望—— 他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6月28日,就可以在央广中国之声、文艺之声、娱乐广播等频率上收听到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央广网、央视网、国际在线、央视新闻、央广新闻、中国广播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收听哦。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