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2023-11-12 来源:华龙网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

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

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

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一.注释

李杜:唐代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的合称。

因:于是。

翰林: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是文学侍从的官职。李白在天宝初年应诏入京,供奉翰林。此代称李白。

江左日:指李白晚年流落在江苏金陵、安徽当涂时期。江左,即江东,指长江中下游南部今安徽、江苏一带,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故称江东为江左。

员外:杜甫晚年辗转入成都,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此代称杜甫。

剑南时:指杜甫在四川一带很不得志的时期。剑南,唐代道名,以在剑阁之南而得名,辖境相当今四川、云南和贵州部分地区,治所在益州(今四川成都)。

仍:更。

苦乱离:李白在长江流域飘泊时,正逢安史之乱,又因入永王幕府而被治罪流放夜郎;杜甫流寓四川时,崔旰、韩澄内乱,西陲战火频仍,历尽流离之苦。

逋(bū)客:隐居或无官失意的人。此指杜甫晚年在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漂泊流离,不得效世。

浮世:古人认为世事漂浮无定,故称人世为“浮世”。

谪仙:谪降人世的神仙,后用以专指李白。作者自注:“贺监知章目李白为谪仙人。”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

吟咏:原指讽诵诗歌,此处作名词,指诗歌。

四夷:指唐王朝四周的各兄弟民族所居地区。此指四海、天下。夷,古代统治者对异族邻国的蔑称。

文场:犹今言“文坛”。供:供奉,即传诵之意。

秀句:漂亮的诗句,即好诗。

“乐府”句:相传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畔看牡丹,命梨园弟子作乐章,苦无歌辞,召李白为之。李白援笔立成,即今传世的《清平调》三章。唐之梨园,相当于汉之乐府,都是主管音乐的官署。新词,一作“新辞”,新作品,新诗。

天意:上天的意愿。李白和杜甫虽然一生不得志,但是乱离的时代、艰难的世事使他们创作出大量优秀的诗篇,“天意”即指此。

会:领会,理解。

二.韵部四支:时、离、悲、夷、词、诗

三.入声字:集、日、得、职、客、谪

四.对仗

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

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

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

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

五.译文

李翰林晚年沦落江南,杜工部后期流寓四川。

不仅没得到高官厚职,更遇上国家苦难离乱。

暮年的杜甫壮怀遗恨,失意的李白悲绪难遣。

不朽的诗篇流芳千古,声名震撼着四海人间。

文坛上献出名章秀句,乐府里常待新词出现。

须明白是上天的意愿,因为人间需要好诗篇。

六.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贬江州司马自长安赴江州途中。据题意,作者因读李白、杜甫的诗集有所感受,而在诗集后边题下此诗。此诗感叹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不幸遭遇,对他们的诗歌创作成就作出崇高的评价,寻绎出他们的创作成就与生活经历之间的关系,并隐含着对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和批评。诗以李杜两人晚年流落异乡开篇,引出他们平生的不幸遭遇,接着赞扬他们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后总结全篇,谓天意不让李杜做大官而漂泊流离,是因为人世间需要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