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国网聚·网络旺年】互联网时代的新年俗,让春节流行起来

来源:新华报业网2018-02-14

  当日历一页一页翻过去,当太阳直射点一点一点北移,我们正在迎来传统中国年。所谓“春回大地人回家”,又一年春节,诸多新年俗正在成为我们的日常。

  据新华社报道,Discovery纪录片《华人新福年》近日在全球播映。全世界正在看见,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传统风味的中国年俗正在焕发出新的光彩。这套纪录片一共4集,分别记录了北京、哈尔滨、杭州和台北的中国人,如何享受新年俗带来的温情和乐趣。

  比如在北京,直播制作兔儿爷泥塑,让传统文化找到全新表达方式;在哈尔滨,冬捕直播 电商销售,让过年更有乐趣和滋味;在杭州,AR集五福很受年轻人欢迎;在台北,电子鞭炮则做到了既热热闹闹,又安全环保。

  时代在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些旧的、不合时宜的年俗在消逝,是一种必然;而新的年俗形式或内容涌现并流行,也同样是必然。电子鞭炮、网上发红包、AR集五福、直播泥塑、剪纸…… 当这些成为春节的日常,互联网正在让年味闻起来更时尚。

  互联网的伟大之处在于,它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将一些美好的、优秀的传统年俗,以新的形式和载体继续发扬下去。比如春节红包,是一项传统的讨喜年俗,而如今这项年俗很多时候不再是以现金的形式,而是通过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等实现,方便又快捷,哪怕亲朋之间无法见面,也可以互道一句“恭喜发财”,送出美好的祝福。

  再比如,一些传统年俗尤其是手工制作(泥塑、剪纸等),在工业化的社会里,逐渐失去了主流地位和话语权,而如今的直播技术、移动互联网,又将他们搬上了屏幕。我们不仅能看到这些“年货”的成品,还能体验制作过程,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年俗新体验。

  如今,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都成了各种各样、每时每地的年俗呈现集中地,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一起分享喜悦、祝福、好运、期冀等。可以说,线下是忙忙碌碌的春节,线上同样是异彩纷呈的春节。当下的移动互联网,真正让大家感受到了“同一个春节,同一份喜悦”。

  互联网对新年俗的影响,其实更多的还体现在潜移默化中。比如一年一度的春运,排队购票的长龙已经很大部分被网购代替掉,如今还有网络预约顺风车等新的春节返乡方式。再如,春节的一大主题便是拜年,如今的拜年方式,早已由面对面发展成为屏幕对屏幕式的问候,哪怕在异国他乡,亲朋也完全可以通过视频连线拜年。

  事实上,互联网也是传播中国传统春节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诚如纪录片所展现的,“外国友人”也纷纷玩起了“集五福”,这便是新时代里的一大年俗发明。虽然这样的活动中带有些许商业的味道,但却将民众“求福得福”的意愿,通过新潮的方式表现出来、流行开来。

  互联网是时代的特色,美好期冀则是春节的底色。只要后者不变,我们的年味就不会变质;而前者,则可以通过与互联网文化的融合,让春节始终接上时代的地气,焕发出别样的气质。

  无论是对旧年俗的改造或者换一种形式表达,还是与时俱进地创造出更多积极的、有价值的的新年俗,都是服务于现代人的物质文化需求,都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无需担忧新时代的春节没了“年味儿”,现代科技大潮中的春节,自有它特别的“味道”。

  文/与归

  (作者与归,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新闻频道
欢迎订阅重庆手机报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10658000。重庆3G门户 手机登录 cq.3g.cn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家国网聚·网络旺年】互联网时代的新年俗,让春节流行起来

2018-02-14 22:07 来源: 0 条评论

  当日历一页一页翻过去,当太阳直射点一点一点北移,我们正在迎来传统中国年。所谓“春回大地人回家”,又一年春节,诸多新年俗正在成为我们的日常。

  据新华社报道,Discovery纪录片《华人新福年》近日在全球播映。全世界正在看见,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传统风味的中国年俗正在焕发出新的光彩。这套纪录片一共4集,分别记录了北京、哈尔滨、杭州和台北的中国人,如何享受新年俗带来的温情和乐趣。

  比如在北京,直播制作兔儿爷泥塑,让传统文化找到全新表达方式;在哈尔滨,冬捕直播 电商销售,让过年更有乐趣和滋味;在杭州,AR集五福很受年轻人欢迎;在台北,电子鞭炮则做到了既热热闹闹,又安全环保。

  时代在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些旧的、不合时宜的年俗在消逝,是一种必然;而新的年俗形式或内容涌现并流行,也同样是必然。电子鞭炮、网上发红包、AR集五福、直播泥塑、剪纸…… 当这些成为春节的日常,互联网正在让年味闻起来更时尚。

  互联网的伟大之处在于,它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将一些美好的、优秀的传统年俗,以新的形式和载体继续发扬下去。比如春节红包,是一项传统的讨喜年俗,而如今这项年俗很多时候不再是以现金的形式,而是通过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等实现,方便又快捷,哪怕亲朋之间无法见面,也可以互道一句“恭喜发财”,送出美好的祝福。

  再比如,一些传统年俗尤其是手工制作(泥塑、剪纸等),在工业化的社会里,逐渐失去了主流地位和话语权,而如今的直播技术、移动互联网,又将他们搬上了屏幕。我们不仅能看到这些“年货”的成品,还能体验制作过程,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年俗新体验。

  如今,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都成了各种各样、每时每地的年俗呈现集中地,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一起分享喜悦、祝福、好运、期冀等。可以说,线下是忙忙碌碌的春节,线上同样是异彩纷呈的春节。当下的移动互联网,真正让大家感受到了“同一个春节,同一份喜悦”。

  互联网对新年俗的影响,其实更多的还体现在潜移默化中。比如一年一度的春运,排队购票的长龙已经很大部分被网购代替掉,如今还有网络预约顺风车等新的春节返乡方式。再如,春节的一大主题便是拜年,如今的拜年方式,早已由面对面发展成为屏幕对屏幕式的问候,哪怕在异国他乡,亲朋也完全可以通过视频连线拜年。

  事实上,互联网也是传播中国传统春节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诚如纪录片所展现的,“外国友人”也纷纷玩起了“集五福”,这便是新时代里的一大年俗发明。虽然这样的活动中带有些许商业的味道,但却将民众“求福得福”的意愿,通过新潮的方式表现出来、流行开来。

  互联网是时代的特色,美好期冀则是春节的底色。只要后者不变,我们的年味就不会变质;而前者,则可以通过与互联网文化的融合,让春节始终接上时代的地气,焕发出别样的气质。

  无论是对旧年俗的改造或者换一种形式表达,还是与时俱进地创造出更多积极的、有价值的的新年俗,都是服务于现代人的物质文化需求,都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无需担忧新时代的春节没了“年味儿”,现代科技大潮中的春节,自有它特别的“味道”。

  文/与归

  (作者与归,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 汤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