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乞丐村”的小康之路

来源:新华社2018-02-20

  新华社拉萨2月17日电题:西藏“乞丐村”的小康之路

  新华社记者多吉占堆 边巴次仁 张熠柠

1.jpg

帕玉村新貌(2017年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新春的藏北草原仍是一派冰河黄草。在海拔超过4800米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帕玉村,家家户户屋顶上的国旗在凛凛朔风中猎猎作响。

  从那曲地区所在地那曲县沿着一条柏油路驱车约40公里,便来到高山牧场上的帕玉村。记者的车子驶过村口“那曲首个小康示范村”的石碑,沿平整干净的水泥路径直进入村内。虽然时近正午,但打开车门的那一刻,记者只能看到远处冰河反射的太阳光照,却丝毫感受不到太阳的温度。

  帕玉村牧民措姆的小超市(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帕玉村村委会主任布地,此时正在六七级的寒风中更换自家大门上的国旗。

  布地说,“我们能从‘乞丐村’变成‘小康村’,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及大力扶持!”

  此时,村子另一头的尼崩家中,牛粪炉子烧得正旺,屋内暖意融融。尼崩就坐在摆满肉干、点心、新鲜水果和各色饮料的藏式长桌前,向记者谈起生活的变迁。

  作为帕玉村的首批村民之一,49岁的尼崩对“乞丐村”的历史记忆犹新:1994年4月,尼崩连同聂荣县色庆乡最贫困的17户72人,统一搬迁并组建了帕玉村,还领到了政府发放的100头牦牛作为生产生活资料。不幸的是,1997年那曲地区遭受特大雪灾,帕玉村80多头牦牛冻饿致死。

  “牧民没了牦牛,就没了一切。”尼崩说,为了维持生活,不少人“靠大拇指吃饭”——以乞讨为生,“帕玉村一度沦为远近知名的‘乞丐村’”。

  二十年前的那场雪灾让帕玉村损失惨重。雪灾后,政府将帕玉村从夏季牧场搬迁到县城通向地区所在地的公路要道边。“这条公路成了帕玉村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帕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索朗丹增告诉记者。

  帕玉村集体所有的牦牛(2017年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2009年,帕玉村成立了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生产酥油、酸奶和“拉拉”(条形干酪)等奶制品向市场出售。村民以牲畜、草场或劳力全部入股,年底享受分红。索朗丹增说,帕玉村牧场品质好,又紧邻公路,所以产品很快打开销路。合作组织成立当年,帕玉村就实现集体脱贫。

  2012年,帕玉村列入那曲地区小康示范新村建设试点。昔日的“乞丐村”,开启了迈向小康的新征程。

  这一年,布地、尼崩和所有村民只承担了十分之一的造价就搬进“小康新居”;合作组织的牲畜住上了能抵抗暴风雪的暖棚;村里不仅每户门口都通了水泥路,还建起幼儿园,曾经不得不向邻村乞讨的帕玉村,向邻村的孩子敞开怀抱。

  “2013年,帕玉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而在合作组织成立前,村里人均收入还不足800元。”布地说。

2.jpg

  帕玉村玩智能手机的藏族牧女(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生活好了,帕玉人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每周五下午,村干部领着全村老少打扫卫生,捡拾公路两边的垃圾。村民还在公路一侧修建了公厕,方便过路人使用。村里喝酒抽烟的人越来越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浓。2017年,合作组织拿出115万元,为每户分红2万至6万不等。

  从“乞丐村”到集体脱贫,到如今奔向小康,这个只有24户、97人的村子还在发生新的变化:布地承包了合作组织新开的甜茶馆;尼崩妻子德嘎——合作组织中的头号挤奶能手,听到能自动挤奶的养牛场可能在今年开工建设,开始憧憬有更多时间施展自己制作酸奶和“拉拉”的手艺。

  放假期间在帕玉村里玩耍的孩子(2017年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67岁的格琼老阿妈作为村里最年长的老者,希望帕玉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布地8岁的女儿格吉措用标准的普通话说:“我今年上二年级,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美丽的家乡。”(完)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新闻频道
欢迎订阅重庆手机报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10658000。重庆3G门户 手机登录 cq.3g.cn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西藏“乞丐村”的小康之路

2018-02-20 17:52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社拉萨2月17日电题:西藏“乞丐村”的小康之路

  新华社记者多吉占堆 边巴次仁 张熠柠

1.jpg

帕玉村新貌(2017年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新春的藏北草原仍是一派冰河黄草。在海拔超过4800米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帕玉村,家家户户屋顶上的国旗在凛凛朔风中猎猎作响。

  从那曲地区所在地那曲县沿着一条柏油路驱车约40公里,便来到高山牧场上的帕玉村。记者的车子驶过村口“那曲首个小康示范村”的石碑,沿平整干净的水泥路径直进入村内。虽然时近正午,但打开车门的那一刻,记者只能看到远处冰河反射的太阳光照,却丝毫感受不到太阳的温度。

  帕玉村牧民措姆的小超市(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帕玉村村委会主任布地,此时正在六七级的寒风中更换自家大门上的国旗。

  布地说,“我们能从‘乞丐村’变成‘小康村’,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及大力扶持!”

  此时,村子另一头的尼崩家中,牛粪炉子烧得正旺,屋内暖意融融。尼崩就坐在摆满肉干、点心、新鲜水果和各色饮料的藏式长桌前,向记者谈起生活的变迁。

  作为帕玉村的首批村民之一,49岁的尼崩对“乞丐村”的历史记忆犹新:1994年4月,尼崩连同聂荣县色庆乡最贫困的17户72人,统一搬迁并组建了帕玉村,还领到了政府发放的100头牦牛作为生产生活资料。不幸的是,1997年那曲地区遭受特大雪灾,帕玉村80多头牦牛冻饿致死。

  “牧民没了牦牛,就没了一切。”尼崩说,为了维持生活,不少人“靠大拇指吃饭”——以乞讨为生,“帕玉村一度沦为远近知名的‘乞丐村’”。

  二十年前的那场雪灾让帕玉村损失惨重。雪灾后,政府将帕玉村从夏季牧场搬迁到县城通向地区所在地的公路要道边。“这条公路成了帕玉村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帕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索朗丹增告诉记者。

  帕玉村集体所有的牦牛(2017年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2009年,帕玉村成立了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生产酥油、酸奶和“拉拉”(条形干酪)等奶制品向市场出售。村民以牲畜、草场或劳力全部入股,年底享受分红。索朗丹增说,帕玉村牧场品质好,又紧邻公路,所以产品很快打开销路。合作组织成立当年,帕玉村就实现集体脱贫。

  2012年,帕玉村列入那曲地区小康示范新村建设试点。昔日的“乞丐村”,开启了迈向小康的新征程。

  这一年,布地、尼崩和所有村民只承担了十分之一的造价就搬进“小康新居”;合作组织的牲畜住上了能抵抗暴风雪的暖棚;村里不仅每户门口都通了水泥路,还建起幼儿园,曾经不得不向邻村乞讨的帕玉村,向邻村的孩子敞开怀抱。

  “2013年,帕玉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而在合作组织成立前,村里人均收入还不足800元。”布地说。

2.jpg

  帕玉村玩智能手机的藏族牧女(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生活好了,帕玉人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每周五下午,村干部领着全村老少打扫卫生,捡拾公路两边的垃圾。村民还在公路一侧修建了公厕,方便过路人使用。村里喝酒抽烟的人越来越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浓。2017年,合作组织拿出115万元,为每户分红2万至6万不等。

  从“乞丐村”到集体脱贫,到如今奔向小康,这个只有24户、97人的村子还在发生新的变化:布地承包了合作组织新开的甜茶馆;尼崩妻子德嘎——合作组织中的头号挤奶能手,听到能自动挤奶的养牛场可能在今年开工建设,开始憧憬有更多时间施展自己制作酸奶和“拉拉”的手艺。

  放假期间在帕玉村里玩耍的孩子(2017年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67岁的格琼老阿妈作为村里最年长的老者,希望帕玉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布地8岁的女儿格吉措用标准的普通话说:“我今年上二年级,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美丽的家乡。”(完)

感谢您阅读: 西藏“乞丐村”的小康之路
虚假新闻投诉致电63080077 更多举报途径>>>
[责任编辑: 江谷一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