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遥感动态监测显示:汶川堰塞湖风险基本消除 灾区重建效果显著

来源:新华网2018-05-07

  新华网北京5月7日电(周靖杰)5月5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发布分析报告,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组织启动的“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工作已经接近完成,针对震区“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堰塞湖监测”、“生态恢复监测”、“灾区城镇重建”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汶川震区堰塞湖风险已基本消除,灾区重建和规范化的城镇建设、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2008年汶川地震灾情概况

  2018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为系统监测10年来地震灾区的环境变化与灾后重建进展,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3月启动“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工作,科研人员通过10年间多时相、海量卫星数据,以及高空遥感飞机及无人机获取的航空观测数据,以空间遥感认知汶川震后动态变化,全面评估震区生态环境恢复进程。

  据记者了解,本次“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工作在卫星遥感震区普查的基础上,使用高空遥感飞机及无人机等开展遥感监测飞行,通过“航空遥感系统”配置的ADS80专业光学航空摄影相机等的高精度数据获取能力,对北川县、映秀镇、汉旺镇以及大熊猫栖息地等重点区域进行科学观测。

  在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方面,通过对5个大型滑坡群的监测发现,截至2018年,各大型滑坡群的滑坡体植被覆盖恢复整体状况良好,滑坡活动强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0年间,汶川震区通过采取削坡卸载、植被修复等相应防护措施,使地质灾害活跃度降低。科研人员提醒,新发滑坡灾害等仍然存在,需持续进行灾害风险判别和监测。

  在堰塞湖监测方面,截至2013年,经过5年工程排险、自然溃决及溢流冲刷,在连续监测震区的36个堰塞湖动态变化情况中,30个堰塞湖已完全疏通,6个未完全疏通;科研人员此次利用高分卫星及航空遥感影像,再次对未疏通堰塞湖现状进行遥感监测,结果显示未疏通堰塞湖坝体稳定。

  科研人员认为,汶川震区堰塞湖风险到2018年已基本消除,十年间堰塞湖治理取得了巨大成绩,堰塞湖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最大的唐家山堰塞湖坝体稳定,下游河道已经疏浚,汶川地震灾区通过重建设计具有了重要旅游价值。建议进一步科学规划相关堰塞湖,发展特色旅游。

  在生态恢复监测方面,对汶川震区及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等进行的动态监测和评估结果表明,震后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水土流失状况也得到逐步改善。建议继续保持生态恢复措施,减少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支持生态环境和大熊猫生境的持续良性恢复。

  2018年“航空遥感系统”获取新北川航空影像

  在灾区城镇重建方面,科研人员通过对房屋倒塌重灾区什邡、绵竹和安县(现为安州区)进行建筑区现状提取和变化分析,认为灾区重建和规范化的城镇建设、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地表覆盖呈现了从剧烈到平稳的变化。建议加强城镇规划执行力度,防范不合理不科学建设,兼顾生态保护与减灾协同设计,形成可持续的城镇建设发展能力。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新闻 |  问政 |  资讯 |  百事通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新闻频道
欢迎订阅重庆手机报 中国移动用户短信cqsjb10658000。重庆3G门户 手机登录 cq.3g.cn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中科院遥感动态监测显示:汶川堰塞湖风险基本消除 灾区重建效果显著

2018-05-07 15:13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网北京5月7日电(周靖杰)5月5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发布分析报告,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组织启动的“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工作已经接近完成,针对震区“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堰塞湖监测”、“生态恢复监测”、“灾区城镇重建”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汶川震区堰塞湖风险已基本消除,灾区重建和规范化的城镇建设、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2008年汶川地震灾情概况

  2018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为系统监测10年来地震灾区的环境变化与灾后重建进展,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3月启动“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工作,科研人员通过10年间多时相、海量卫星数据,以及高空遥感飞机及无人机获取的航空观测数据,以空间遥感认知汶川震后动态变化,全面评估震区生态环境恢复进程。

  据记者了解,本次“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工作在卫星遥感震区普查的基础上,使用高空遥感飞机及无人机等开展遥感监测飞行,通过“航空遥感系统”配置的ADS80专业光学航空摄影相机等的高精度数据获取能力,对北川县、映秀镇、汉旺镇以及大熊猫栖息地等重点区域进行科学观测。

  在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方面,通过对5个大型滑坡群的监测发现,截至2018年,各大型滑坡群的滑坡体植被覆盖恢复整体状况良好,滑坡活动强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0年间,汶川震区通过采取削坡卸载、植被修复等相应防护措施,使地质灾害活跃度降低。科研人员提醒,新发滑坡灾害等仍然存在,需持续进行灾害风险判别和监测。

  在堰塞湖监测方面,截至2013年,经过5年工程排险、自然溃决及溢流冲刷,在连续监测震区的36个堰塞湖动态变化情况中,30个堰塞湖已完全疏通,6个未完全疏通;科研人员此次利用高分卫星及航空遥感影像,再次对未疏通堰塞湖现状进行遥感监测,结果显示未疏通堰塞湖坝体稳定。

  科研人员认为,汶川震区堰塞湖风险到2018年已基本消除,十年间堰塞湖治理取得了巨大成绩,堰塞湖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最大的唐家山堰塞湖坝体稳定,下游河道已经疏浚,汶川地震灾区通过重建设计具有了重要旅游价值。建议进一步科学规划相关堰塞湖,发展特色旅游。

  在生态恢复监测方面,对汶川震区及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等进行的动态监测和评估结果表明,震后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水土流失状况也得到逐步改善。建议继续保持生态恢复措施,减少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支持生态环境和大熊猫生境的持续良性恢复。

  2018年“航空遥感系统”获取新北川航空影像

  在灾区城镇重建方面,科研人员通过对房屋倒塌重灾区什邡、绵竹和安县(现为安州区)进行建筑区现状提取和变化分析,认为灾区重建和规范化的城镇建设、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地表覆盖呈现了从剧烈到平稳的变化。建议加强城镇规划执行力度,防范不合理不科学建设,兼顾生态保护与减灾协同设计,形成可持续的城镇建设发展能力。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