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非遗”
2017年,湖南花垣县石栏镇文化站推出“让妈妈回家”苗绣文化扶贫项目,吸收当地妇女在镇上的创业培训基地接受免费培训,培养合格后聘为绣娘在当地就业,生产苗绣订单产品。10年前远赴广东打工的吴整萍得到消息后,果断辞工回乡加入苗绣培训班。在当地苗绣传承人和技师的指导下,心灵手巧的她很快就成为一名合格的绣娘。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曾一度衰落的花垣苗绣如今又通过这一文化扶贫项目重焕生机,也让越来越多像吴整萍一样的母亲通过一双巧手实现了和孩子的团圆梦。新华社记者李尕摄
2013年8月,余江木雕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此,江西余江县积极创建雕刻创业示范街、雕刻创业示范园等雕刻产业平台,吸引一大批余江籍雕刻人才返乡创业。洪雁球返乡后,于2009年创办江西雁球工艺品有限公司,帮助40多名返乡雕刻工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据悉,目前余江县从事木雕的3万多人中,有3000多人是返乡创业人员。2017年余江县雕刻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亿元。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摄
每天,来往于广西靖西市新靖镇旧州街的市民游客,都会看到这样一个温馨的画面:年过七旬的老人坐在家门口,一针一线地制作着手中的绣球,那认真又悠闲的神情,成为这条老街一道迷人的风景线。这位老人名叫黄肖琴,今年73岁,从小爱好刺绣、制作绣球,直到今天依然针线不离手,一有空就坐在家门口做绣球。1995年,她在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术品大奖赛中获奖,此后还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靖西壮族绣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广西民间工艺艺术师”等称号。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