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风雨兼程,与党和人民同行

来源:人民日报2018-06-14

北京东郊五方桥南,人民日报社新落成的印务中心大气、现代。

在一层大厅,88岁的范守田隔着橱窗玻璃,看着自己当年亲手排出的人民日报创刊号,思绪又飞回到70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初夏。

1948年6月初,18岁的范守田乘卡车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南约5公里的里庄。在一间农舍里,这位年轻的印刷工人和同事们一起为人民日报“接生”。“一直忙到6月15日凌晨,一大早,报纸刚印出来,就被几辆牛车拉走了。”

从这一天起,这张诞生于解放战争硝烟中的报纸,就一直出版至今。

70年,25541期,25541个日夜,人民日报与党和人民风雨兼程、一路相伴,一同走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峥嵘岁月,一起走进更加昂扬的新时代。

70年,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从对开两个版的报纸到覆盖近8亿受众的全媒体方阵,无论媒体形态怎么改变,党报的初心始终不变。

“全党全国人民都从人民日报里寻找精神力量和‘定盘星’。”2016年2月19日,亲临人民日报社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以这一生动凝练的表述,对党中央机关报的职责使命给出定义。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2012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四版“人民论坛”专栏刊发评论《信仰的味道》,讲述了全神贯注、伏案疾书的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当糖水,蘸着墨汁吃粽子的故事。

两天后,在党的十八大上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给现场同志讲述了这个故事,并强调“真理的味道特别甜”。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让党的主张成为亿万人民的自觉行动,让亿万人民的力量汇聚成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力,这是人民日报的使命,也是人民日报的担当。

“一看就是毛主席写的!”

《蒋傅匪妄图突击石家庄 我军严阵以待决予歼灭》——1948年10月25日晚,创刊不久的人民日报各版已经付印,这篇新闻稿被紧急安排上版。

10月28日和11月2日,人民日报又先后在头版位置刊发了两篇相关报道和评论。“一看就是毛主席写的!”我军指战员心领神会。敌军看到文章大惊失色,取消了突袭石家庄的计划,“三篇雄文退五师”的佳话传诵至今。

“好几年没有见到这样的好文章了!”1951年春,一篇题为《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通讯,摆上时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邓拓的案头。他看完文章拍案叫好,破例将该文放于头版社论位置发表。

4月11日,文章见报,毛泽东看到后当即批示:“印发全军”。这篇文章后来入选全国中学语文课本,影响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最可爱的人”也成为人民子弟兵的代名词。

在那个百废初兴的火红年代,亿万人民每每都能从人民日报中读到这样振奋人心的文字,激荡重整山河的豪情与力量。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

“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多次泣不成声。”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回忆。

1990年7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读完文章,“文思萦系”,连夜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雷锋、欧阳海、刘英俊、王杰、向秀丽……他们的名字,闪耀在共和国的星空;他们的故事,让无数人潸然泪下。一字一句诵读人民日报的报道,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是那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人民日报印发喜报。当天,这份“新中国第一份彩色号外”一报难求,无数双手伸向空中接取号外的镜头被永远定格。

《中共北京市委宣布 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1978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这篇200余字的消息,不啻为又一颗“原子弹”,许多人捧读报纸,喜极而泣。

对于刚刚走出十年“文革”阴霾的中国,这篇报道宣示: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开始了。

邓小平批示“写的真实”

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标准只有一个》的短文,率先提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社会实践”的论断,发出了思想解放的先声。

其后不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迅速席卷全国。当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历史迎来意义深远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大幕由此开启。

毕竟还是早春,一股否定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倒春寒”悄然出现。1979年5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全文转载了辽宁日报的文章《分清主流与支流 莫把“开头”当“过头”》。“活起来了!”这篇述评道出了农民心里话。

“由于人民日报的转载和评价,文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辽宁省的范围,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文章的作者、后来担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的范敬宜这样回忆。

1984年8月22日,邓小平80岁生日之际,邓榕拿着她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在江西的日子里》请父亲审阅。邓小平看了之后,拿起铅笔写下批示:“看了,写的真实。”

对于人民日报,邓小平倾注了很多心血。196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巩固伟大成绩 争取新的胜利》,送审稿中有这样一句话:“鸡、鸭、鹅等也增加很多”。邓小平提笔把“很多”改成了“较多”。一字之改,实事求是的作风跃然纸上。

“加快改革!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1987年10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长篇政论文章《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大声疾呼“社会主义的道路需要探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也需要探索。”这样的观点振聋发聩,“每一个热切关心中国改革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1993年12月22日,恰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15周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署名“任仲平”的文章《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对改革的要义、经验、方法以及未来目标进行了深入阐述,“任仲平”文章也进入读者的视线。

“任仲平”取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至今已刊发100余篇。“凡有大事,必看任仲平;把握大势,必看任仲平。”任仲平以其新颖的立意、独到的观点、流畅的文笔,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政论品牌。

《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上下一心打好今年改革攻坚战》《再干一个二十年》……在风雷激荡的改革年代,人民日报始终挺立时代潮头,以饱蘸理性与激情之笔,奋力书写改革故事,推动改革进程。

习近平鼓励“不忘初衷”

2016年2月19日,一个永载人民日报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在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人民日报社,同报社员工亲切交谈。

“要适应变化、不断壮大,关键是不忘初衷、坚定信念,新闻舆论阵地既要坚守也要与时俱进。希望大家永远朝着新的目标不断努力。党中央支持你们,我也支持你们。”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寄语,令报社全体员工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风雨兼程,与党和人民同行

2018-06-14 09:32:23 来源: 0 条评论

北京东郊五方桥南,人民日报社新落成的印务中心大气、现代。

在一层大厅,88岁的范守田隔着橱窗玻璃,看着自己当年亲手排出的人民日报创刊号,思绪又飞回到70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初夏。

1948年6月初,18岁的范守田乘卡车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南约5公里的里庄。在一间农舍里,这位年轻的印刷工人和同事们一起为人民日报“接生”。“一直忙到6月15日凌晨,一大早,报纸刚印出来,就被几辆牛车拉走了。”

从这一天起,这张诞生于解放战争硝烟中的报纸,就一直出版至今。

70年,25541期,25541个日夜,人民日报与党和人民风雨兼程、一路相伴,一同走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峥嵘岁月,一起走进更加昂扬的新时代。

70年,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从对开两个版的报纸到覆盖近8亿受众的全媒体方阵,无论媒体形态怎么改变,党报的初心始终不变。

“全党全国人民都从人民日报里寻找精神力量和‘定盘星’。”2016年2月19日,亲临人民日报社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以这一生动凝练的表述,对党中央机关报的职责使命给出定义。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2012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四版“人民论坛”专栏刊发评论《信仰的味道》,讲述了全神贯注、伏案疾书的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当糖水,蘸着墨汁吃粽子的故事。

两天后,在党的十八大上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给现场同志讲述了这个故事,并强调“真理的味道特别甜”。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让党的主张成为亿万人民的自觉行动,让亿万人民的力量汇聚成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力,这是人民日报的使命,也是人民日报的担当。

“一看就是毛主席写的!”

《蒋傅匪妄图突击石家庄 我军严阵以待决予歼灭》——1948年10月25日晚,创刊不久的人民日报各版已经付印,这篇新闻稿被紧急安排上版。

10月28日和11月2日,人民日报又先后在头版位置刊发了两篇相关报道和评论。“一看就是毛主席写的!”我军指战员心领神会。敌军看到文章大惊失色,取消了突袭石家庄的计划,“三篇雄文退五师”的佳话传诵至今。

“好几年没有见到这样的好文章了!”1951年春,一篇题为《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通讯,摆上时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邓拓的案头。他看完文章拍案叫好,破例将该文放于头版社论位置发表。

4月11日,文章见报,毛泽东看到后当即批示:“印发全军”。这篇文章后来入选全国中学语文课本,影响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最可爱的人”也成为人民子弟兵的代名词。

在那个百废初兴的火红年代,亿万人民每每都能从人民日报中读到这样振奋人心的文字,激荡重整山河的豪情与力量。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

“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多次泣不成声。”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回忆。

1990年7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7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读完文章,“文思萦系”,连夜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雷锋、欧阳海、刘英俊、王杰、向秀丽……他们的名字,闪耀在共和国的星空;他们的故事,让无数人潸然泪下。一字一句诵读人民日报的报道,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是那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人民日报印发喜报。当天,这份“新中国第一份彩色号外”一报难求,无数双手伸向空中接取号外的镜头被永远定格。

《中共北京市委宣布 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1978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这篇200余字的消息,不啻为又一颗“原子弹”,许多人捧读报纸,喜极而泣。

对于刚刚走出十年“文革”阴霾的中国,这篇报道宣示: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开始了。

邓小平批示“写的真实”

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标准只有一个》的短文,率先提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社会实践”的论断,发出了思想解放的先声。

其后不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迅速席卷全国。当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历史迎来意义深远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大幕由此开启。

毕竟还是早春,一股否定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倒春寒”悄然出现。1979年5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全文转载了辽宁日报的文章《分清主流与支流 莫把“开头”当“过头”》。“活起来了!”这篇述评道出了农民心里话。

“由于人民日报的转载和评价,文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辽宁省的范围,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文章的作者、后来担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的范敬宜这样回忆。

1984年8月22日,邓小平80岁生日之际,邓榕拿着她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在江西的日子里》请父亲审阅。邓小平看了之后,拿起铅笔写下批示:“看了,写的真实。”

对于人民日报,邓小平倾注了很多心血。196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巩固伟大成绩 争取新的胜利》,送审稿中有这样一句话:“鸡、鸭、鹅等也增加很多”。邓小平提笔把“很多”改成了“较多”。一字之改,实事求是的作风跃然纸上。

“加快改革!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1987年10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长篇政论文章《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大声疾呼“社会主义的道路需要探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也需要探索。”这样的观点振聋发聩,“每一个热切关心中国改革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1993年12月22日,恰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15周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署名“任仲平”的文章《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对改革的要义、经验、方法以及未来目标进行了深入阐述,“任仲平”文章也进入读者的视线。

“任仲平”取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至今已刊发100余篇。“凡有大事,必看任仲平;把握大势,必看任仲平。”任仲平以其新颖的立意、独到的观点、流畅的文笔,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政论品牌。

《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上下一心打好今年改革攻坚战》《再干一个二十年》……在风雷激荡的改革年代,人民日报始终挺立时代潮头,以饱蘸理性与激情之笔,奋力书写改革故事,推动改革进程。

习近平鼓励“不忘初衷”

2016年2月19日,一个永载人民日报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在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人民日报社,同报社员工亲切交谈。

“要适应变化、不断壮大,关键是不忘初衷、坚定信念,新闻舆论阵地既要坚守也要与时俱进。希望大家永远朝着新的目标不断努力。党中央支持你们,我也支持你们。”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寄语,令报社全体员工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