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库布其的呼唤】挑战如何变机遇?

来源:央广网2018-08-10

  央广网鄂尔多斯8月10日消息(记者金建军 郑颖宝音)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治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全球荒漠化每年让10亿人口深受其害。中国经过艰苦卓绝的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连年持续缩减。从风沙之源到绿色家园,库布其沙漠华丽转身,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为防治荒漠化提供了“中国经验”。请听系列报道《库布其的呼唤》第五篇:《挑战如何变机遇?》。

  在水位比较低的地方,用螺旋种植……

  这个夏天,库布其治沙民工联队队长张喜旺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外地,推广治沙技术。下午,张喜旺将启程去甘肃腾格里沙漠,查看库布其防沙植物梭梭在那里的生长情况。

  张喜旺:去甘肃那边做梭梭的验收。

  记者:种了多少?

  张喜旺:种了5000来亩。

  三千公里以外的新疆阿拉尔市、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亿利南疆阿拉尔生态项目公司总经理武祥正带着同事们管护防沙植物,如今,这里已经有30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绿洲。

  武祥:我们当时就引进了18个耐旱、耐寒、耐盐碱的治沙品种,成功了11种。到了什么地方,根据当地的环境的特点、气候条件,需要不停的做一些调整。

  推广到各地的不只是治沙品种和技术,还有库布其的治沙理念和模式。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院主席沙法特·卡卡赫尔说,“库布其治沙创造了奇迹,这个成功源于中国政府在改善生态的同时,还帮助沙区人民脱贫致富。”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首席专家杨文斌认为,这一思路,其他地区可复制。

  杨文斌:库布其模式一个是政府主导,企业牧民参与。第二个融资治沙。第三个,沙漠公园也把周围的老百姓带的这么富。

  新时代,库布其模式在不断地丰富,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杨文斌分析,最核心的瓶颈是水,搞治沙要算水账,用最少的水保证生态安全。此外,在库布其急需执行新的《国家造林技术规程》。

  杨文斌:打井开发农田搞治沙的模式,要慎重再慎重了。(按照新规)现在是不同树种(造林密度)差异很大了,最低的降到每亩20多株。我们这个地方是一个疏灌区,我们不可能建成森林。

  如何保住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制度层面如何进一步探索创新?库布其人正在尝试将挑战变为机遇。

  杭锦旗副旗长贾巴特尔:我们还要在政策引导、全民参与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加力,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刻把握生态建设与人民群众福祉的内在联系,实现沙产业规模与资源承载力的完美结合。

  2017年,联合国环境署在鄂尔多斯发布了《中国库布其生态修复与财富创造商业模式》报告。这是联合国首次用科学量化的评价结果肯定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同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召开,库布其模式获得各国代表肯定。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表示,希望中国库布其治沙能造福世界更多的荒漠化地区。

  莫妮卡·巴布:库布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带来了一种新的绿色经济模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多是荒漠化的危害,而在中国库布其看到更多的是行动。

  从死亡之海到希望之海,从艰苦治沙到绿富同兴,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库布其徐徐展开。防治全球荒漠化,如何共同面对?库布其在呼唤,呼唤更多的“中国智慧”,呼唤更好的“中国方案”。

相关新闻
精品栏目

在重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尖上的精雕生活

智博会上“触碰”未来

景美人少的原生态避暑地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库布其的呼唤】挑战如何变机遇?

2018-08-10 12:52:54 来源: 0 条评论

  央广网鄂尔多斯8月10日消息(记者金建军 郑颖宝音)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治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全球荒漠化每年让10亿人口深受其害。中国经过艰苦卓绝的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连年持续缩减。从风沙之源到绿色家园,库布其沙漠华丽转身,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为防治荒漠化提供了“中国经验”。请听系列报道《库布其的呼唤》第五篇:《挑战如何变机遇?》。

  在水位比较低的地方,用螺旋种植……

  这个夏天,库布其治沙民工联队队长张喜旺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外地,推广治沙技术。下午,张喜旺将启程去甘肃腾格里沙漠,查看库布其防沙植物梭梭在那里的生长情况。

  张喜旺:去甘肃那边做梭梭的验收。

  记者:种了多少?

  张喜旺:种了5000来亩。

  三千公里以外的新疆阿拉尔市、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亿利南疆阿拉尔生态项目公司总经理武祥正带着同事们管护防沙植物,如今,这里已经有30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绿洲。

  武祥:我们当时就引进了18个耐旱、耐寒、耐盐碱的治沙品种,成功了11种。到了什么地方,根据当地的环境的特点、气候条件,需要不停的做一些调整。

  推广到各地的不只是治沙品种和技术,还有库布其的治沙理念和模式。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院主席沙法特·卡卡赫尔说,“库布其治沙创造了奇迹,这个成功源于中国政府在改善生态的同时,还帮助沙区人民脱贫致富。”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首席专家杨文斌认为,这一思路,其他地区可复制。

  杨文斌:库布其模式一个是政府主导,企业牧民参与。第二个融资治沙。第三个,沙漠公园也把周围的老百姓带的这么富。

  新时代,库布其模式在不断地丰富,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杨文斌分析,最核心的瓶颈是水,搞治沙要算水账,用最少的水保证生态安全。此外,在库布其急需执行新的《国家造林技术规程》。

  杨文斌:打井开发农田搞治沙的模式,要慎重再慎重了。(按照新规)现在是不同树种(造林密度)差异很大了,最低的降到每亩20多株。我们这个地方是一个疏灌区,我们不可能建成森林。

  如何保住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制度层面如何进一步探索创新?库布其人正在尝试将挑战变为机遇。

  杭锦旗副旗长贾巴特尔:我们还要在政策引导、全民参与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加力,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刻把握生态建设与人民群众福祉的内在联系,实现沙产业规模与资源承载力的完美结合。

  2017年,联合国环境署在鄂尔多斯发布了《中国库布其生态修复与财富创造商业模式》报告。这是联合国首次用科学量化的评价结果肯定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同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召开,库布其模式获得各国代表肯定。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表示,希望中国库布其治沙能造福世界更多的荒漠化地区。

  莫妮卡·巴布:库布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带来了一种新的绿色经济模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多是荒漠化的危害,而在中国库布其看到更多的是行动。

  从死亡之海到希望之海,从艰苦治沙到绿富同兴,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库布其徐徐展开。防治全球荒漠化,如何共同面对?库布其在呼唤,呼唤更多的“中国智慧”,呼唤更好的“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