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深入展示和挖掘长江诗词文化,助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诗词文化传播项目已于近日正式启动,旨在保护和传承发扬诗词文化。
重庆华龙网集团、重庆文艺网、重庆市诗词学会联合推出长江诗词文化传播《诗词图集》栏目,展示各个区县的长江诗词与最美风情。
诗词欣赏:
平都山
南宋/陆游
名山近江步,蜡屐得闲行
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
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欹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
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
乞我诛茆地,灵苗得共烹。
【作者】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出生于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在宋高宗时参加了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遭到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被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留下绝笔诗《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陆游著有《剑南诗稿》传世。
【注释】
名山近江步,蜡屐得闲行:这句诗描绘了平都山的地理位置,靠近江边,步行即可到达。同时,诗人以蜡屐(一种木屐)闲行的方式,轻松地漫步在山间小路上。
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这里描绘了平都山上的动物和自然景观。奔鹿从人前冲过,展现了山间的生机与活力。藏丹(一种矿物)在夜晚发出明亮的光芒,为夜晚增添了一份神秘与美丽。
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欹倾:诗人提到平都山的唐碑和梁殿。唐碑经过长年风化,大多已经断蚀不清。梁殿则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半倾斜,展现出历史的沧桑与沉重。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诗人描绘了平都山的洞口处,常常有云雾涌动,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而檐牙柏则枝繁叶茂,展现出勃勃生机。
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上,遇到了背着笼子的行人。夜晚,他躺在床上听到了江上船只的鸣笛声,感受到了山与水的交融之美。
乞我诛茆地,灵苗得共烹:诗人希望能在平都山上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种上灵苗(一种珍稀植物),并在此烹煮美食,享受山间的宁静与美好。
【赏析】
诗人在开篇就点明了平都山的地理位置,并表达了自己能够闲适地漫步在山间小路上的愉悦心情。这种轻松自在的情绪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诗人运用生动形象的词汇来描绘平都山的自然景观,如“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等,这些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间的生机与活力,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诗人通过对唐碑和梁殿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沉重。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丰富,也让读者对平都山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诗人对平都山的洞口、檐牙柏等景物的描绘,既展现了山间的神秘与美丽,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向往。这种情感与景物的交融使得诗歌更具深度。
诗人通过描绘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等场景,展现了山与水的交融之美,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在平都山上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种上灵苗并在此烹煮美食的愿望。这种愿望既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