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图集 | 诗画渝中之解放碑
2023-12-01 来源:华龙网
渝中区解放碑夜景
渝中区解放碑。图:视觉中国

开栏语:

为深入展示和挖掘长江诗词文化,助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诗词文化传播项目已于近日正式启动,旨在保护和传承发扬诗词文化。

重庆华龙网集团、重庆文艺网、重庆市诗词学会联合推出长江诗词文化传播《诗词图集》栏目,展示各个区县的长江诗词与最美风情。

诗词欣赏:

重庆

清/张问陶

腊鼓冬冬岁又残,巴渝东望尽波澜。

风林坐爱相思寺,云水遥怜不语滩。

一字帆墙排岸直,满城灯火映江寒。

西行便是还乡路,惭愧轻弹贡禹冠。

 

【作者】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四川遂宁人,生于山东馆陶,乾隆五十五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累官御史、吏部郎中,出知莱州知府,晚年寓居苏州。他被公认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与李调元、彭端淑合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又因其论诗主张性情,反对模拟,与袁枚、赵翼并称为性灵派三大家。此外,他还工书善画,多有佳品流传。

【创作背景】

《重庆》这首诗通过描绘重庆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色和城市风貌,以及表达作者对于归途的期盼和对责任与成就的思考,展现了张问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清代重庆地区风貌和当时文人心态的珍贵窗口。

【注释】

腊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日,古俗腊日或腊日前一天击鼓,认为可以驱疫。

风林:被风吹动的树林。缙云山山高多风,故称风林。相思寺:即缙云寺,寺在重庆北碚缙云山,因有相思岩,相思竹,相思鸟而得名。

不语滩:在重庆附近长江中。帆墙:即帆樯,桅杆,此处泛指船。

颈联“一字帆樯排岸直,满城灯火映江寒。”两句,则突出表现了重庆“山城”的特点:因各种房屋住所都建在山上,那么人往下眺望时,便会看到归航的帆船沿江岸排列得像个一字;晚上,就会看到居民家里的灯火辉煌映照着江面。

尾联“惭愧轻弹贡禹冠”这句中,作者抒发了自己因奔波仕途而不能回家的淡淡乡愁,“惭愧”二字蕴含了无限的意思在里面,读之令人深思。

【赏析】

这首诗《重庆》由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通过对重庆及其周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归途的期盼。

“腊鼓冬冬岁又残,巴渝东望尽波澜。”这两句诗中,“腊鼓冬冬”描绘了岁末的鼓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一年的结束。“巴渝”指的是重庆地区,而“东望尽波澜”则暗示了作者向东眺望时看到的江面波涛汹涌的景象,同时也可能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波澜起伏。

“风林坐爱相思寺,云水遥怜不语滩。”这里,“风林”和“相思寺”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而充满思念的场景,而“云水”和“不语滩”则传达出一种遥远而深沉的哀愁。这些自然景物被诗人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深远。

“一字帆墙排岸直,满城灯火映江寒。”这两句诗描绘了江面上的帆船和城市的夜景。“一字帆墙排岸直”形象地描绘了帆船整齐地排列在江岸边的景象,“满城灯火映江寒”则通过灯光的倒影在寒冷的江面上形成的画面,展现出了城市的繁华和夜晚的宁静。

“西行便是还乡路,惭愧轻弹贡禹冠。”在最后两句诗中,“西行”指的是向西行进,暗指作者的归乡之路。“惭愧轻弹贡禹冠”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途中的轻松和愉悦感到惭愧,因为他认为自己还没有像贡禹那样做出足够的贡献和成就。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责任和成就的高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