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图集 | 诗画渝中之李子坝
2023-12-01 来源:华龙网
渝中区-李子坝地铁站
李子坝。图:视觉中国

开栏语:

为深入展示和挖掘长江诗词文化,助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诗词文化传播项目已于近日正式启动,旨在保护和传承发扬诗词文化。

重庆华龙网集团、重庆文艺网、重庆市诗词学会联合推出长江诗词文化传播《诗词图集》栏目,展示各个区县的长江诗词与最美风情。

诗词赏析:

恭州夜泊
宋/范成大
萆山硗确强田畴,村落熙然粟豆秋。
翠竹江村非锦里,青溪夜月已渝州。
小楼高下依盘石,弱缆西东战急流。
入峡初程风物异,布裙跣妇总垂瘤。

【作者】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书法家。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著政绩。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享年六十八岁。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创作背景】

《恭州夜泊》是宋朝诗人范成大赴四川制置使任经过渝州时所作。诗人细腻地描述了川东山城恭州(重庆)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风土民情和老百姓的艰苦生活,尤其是劳动妇女的形象。这首诗虽有新奇却更多同情。作者之能够成为一代名臣,心系百姓安危是根本原因。

【注释】

“萆山硗确强田畴”:指在贫瘠的山地上,农人们依然辛勤耕作,田畴一片繁荣景象。

“村落熙然粟豆秋”:描绘了秋日丰收时节,村落里人们忙碌着收获的场景。

“翠竹江村非锦里”:这里用“翠竹江村”来形容山村景色美丽,与成都的锦里形成对比。

“青溪夜月已渝州”:描绘了渝州夜晚清澈的溪水和明亮的月亮。

“小楼高下依盘石”:形容依山而建的小楼错落有致,楼旁是坚硬的磐石。

“弱缆西东战急流”:描绘了纤细的缆绳拉着船只,在湍急的水流中艰难前行的景象。

“入峡初程风物异”:表达了作者对于进入峡谷地带后,风土人情与别处不同的感慨。

“布裙跣妇总垂瘤”:描绘了这里的人们总是戴着垂瘤形的头饰,妇女们穿着布裙或光着脚,展现了乡村的朴素自然美。

【赏析】

《恭州夜泊》是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一首诗,描绘了重庆地区乡村的秋日景象。

“萆山硗确强田畴”,这句诗描绘了山间贫瘠而坚硬的田地。这里的“萆山”和“硗确”都是形容山地的贫瘠和坚硬,“田畴”则是指田地。

“村落熙然粟豆秋”,这句诗描绘了乡村中丰收的景象。“熙然”形容繁荣、热闹,“粟豆秋”则是指秋季成熟的谷物和豆类作物。

“翠竹江村非锦里”,“翠竹”形容竹林茂密,“江村”则是指傍水而建的村庄,“锦里”是成都的一个地名,这里用来比喻一个美好的地方。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丽而和平的乡村生活的赞赏。

“青溪夜月已渝州”,这句诗描绘了夜晚清澈的溪水和明亮的月亮,而“渝州”则是指重庆地区。

“小楼高下依盘石”,“小楼”指的是依山而建的小屋,“盘石”则是指山石。这句诗描绘了小屋依山傍石而建的景象。

“弱缆西东战急流”,“弱缆”指的是纤细的缆绳,“西东”则是指从西向东,“急流”指的是湍急的水流。这句诗描绘了在湍急的水流中,纤细的缆绳拉着船只艰难前行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行船艰难的感慨。

“入峡初程风物异”,“入峡”指的是进入峡谷地带,“初程”指的是开始的行程,“风物异”则是指这里的风土人情与别处不同,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不同风土人情的感慨。

“布裙跣妇总垂瘤”,“布裙”指的是穿着布裙子的妇女,“跣妇”则是指光着脚的妇女,“总垂瘤”则是指这里的人们总是戴着垂瘤形的头饰。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当地妇女朴素、自然美的赞赏。

总的来说,《恭州夜泊》这首诗描绘了重庆地区乡村秋日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赏。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行船艰难和不同风土人情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