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禁庭春昼
李白
一 原文
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二 注释
1披:长叠;新长出。
2新绣:新的衣服。这里指“新的羽毛”。
3斗百草:斗百草又称鬭百草。一种中国民间游戏。竞采花草,比赛多寡优劣,常于端午行之。
4巧求:挖空心思去找。
5只:语助词,用于句尾或句首。
6珠玑:珠宝。
7残妆:残缺的装饰;残余的打扮。
8闲舞霓裳:霓裳羽衣舞。
9窈窕:妖冶的样子。
10折旋:不久便折服。
11笑得:欢笑了;逗乐了;调戏了。
三 翻译
深宫里春日的白天,只见到黄莹鸟长出了新的羽毛。在花下挖空心思玩"斗百草",输赢的赌注需要成斗的金银珠宝。到了晚上,整理下并不完整的妆容,在御前很随意的跳起了霓裳羽衣舞。谁知这曼妙的身姿,不久就把君王逗的开心起来。
四 背景
《清平乐·禁庭春昼》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词。词中描写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某天的生活。作者是通过杨贵妃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并以其第一人称写作此诗,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生活。
五 赏析
试想“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若非皇后、贵妃,谁能下得了如此赌注?“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既然是“残妆”、“闲舞”,则此事不可能发生在玄宗与一般妃嫔或歌舞艺人之间,也不可能发生在某个正式场合,而只能是“金屋妆成娇侍夜”的杨妃与玄宗的居室即兴之事。这种宫闱秘事,外人怎能得知?词中女主角恃宠放娇之态可掬,当时宫中除太真外,再无第二人能如此。作者完全是通过杨妃的眼睛来观察世界,并以第一人称写作的。
这里词刚刚萌芽,唐朝李白写的词,基本上都是上阕同音,下阕同音。如:《清平乐·禁闱秋夜》和《清平乐·画堂晨起》等,大家不要以为说李白写词不押韵,上下阕不同音。本词上阙押韵“绣”“斗”,下阙押韵“妆”“裳”“王”。
全词以“莺羽披新绣”起兴,中间4句叙事,最后两句夹叙夹议。写的是杨妃与玄宗“斗百草”、“堂前舞”两件事,用词精准形象。“百草巧求花下斗”。“巧求”极言其百无聊赖,花空心思玩乐。“只赌珠玑满斗”,“只赌”,极言其金银满贯,挥金如土,穷奢极欲。“日晚却理残妆”。“却理”,到晚上了才来整理妆容,说明整日尽情玩乐,都没有时间整理妆容。皇帝(或许有太监)陪伴玩乐,皇上荒淫误国,不理朝政。“御前闲舞霓裳”,“闲”,随意起舞,极言其慵懒之态。“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谁知这曼妙的身姿,不久就把君王逗的开心起来。皇帝没有丝毫责备埋怨的意思,一心宠幸妃子,不顾国家社稷安危,没有意识到“安史”乱政的危机,体察百姓民生疾苦,一味沉溺后宫美色,国家焉能太平。最后两句,一个“谁道”两字暗含玄机,在歌舞升平中不动声色地揭示了唐明皇因女人误国的丑态,预示了唐王朝必将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六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李白作词不多,《尊前集》著录12首,《花庵绝妙词选》著录7首。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
折旋笑得君王。
禁闱秋夜,月探金窗罅。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
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
宸衷教在谁边。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惟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
待君魂梦归来。
鸾衾凤褥,夜夜常孤宿。更被银台红蜡烛,学妾泪珠相续¤
花貌些子时光,抛人远泛潇湘。欹枕悔听寒漏,
声声滴断愁肠。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
乱把白云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