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一 原文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⑴
游子东南来,自宛适京国⑵。飘然无心云,倏忽复西北。
访戴昔未偶,寻嵇此相得⑶。愁颜发新欢,终宴叙前识。
阎公汉庭旧,沈郁富才力⑷。价重铜龙楼⑸,声高重门侧⑹。
宁期此相遇,华馆陪游息。积雪明远峰,塞城锁春色。
主人苍生望,假我青云翼。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⑺。
二 注释
⑴司马,正字,皆为官名。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析鄜州之中部、鄜城二县,置坊州,取马坊为名,隶关内道。州有司马一人,从六品。《唐书·百官志》:司经局正字二人,从九品上,掌校刊经史。按《宝刻丛编》,天宝中(742—756)太子正字阎宽,撰《襄阳令卢僎德政碑》,未知是否即此阎正字。
⑵游子,指李白自己。宛,即南阳县地。在周时为申伯国,战国时为韩之宛邑,秦为宛县。至后魏时,改上陌县,后周改上宛县,隋改南阳县,唐因之,隶邓州。
⑶《世说新语》里有王子猷雪夜乘小船访戴安道以及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的故事。这两句说碰到你们两位真是三生有幸,这个是客套话。
⑷沈郁,即沉郁。
⑸《汉书》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张晏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
⑹谢朓诗:“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吕向注:“重门,帝宫门也。”
⑺《尚书·洪范》:“建用皇极。”孔安国《传》:“皇,大也。极,中也。凡立事,当用大中之道。”
三 今平声中的入声字:
押韵:忽昔得发识息塞极
对仗句:飘然无心云,倏忽复西北
访戴/昔/未偶,寻嵇/此/相得
愁颜/发/新欢,终宴/叙/前识
价重/铜龙楼,声高/重门侧
积雪/明/远峰,塞城/锁/春色
四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为李白自南阳(郡治为古宛县)至关中所作的一首酬答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8卷第14首。题下原注“齐鲁”。敦蝗残卷题作《鲁中都有小吏逢七朗以斗酒双鱼赠余于逆旅因鲙鱼饮酒留诗而去》。此诗当作于天宝五载(746)间。
五 赏析:
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从这一年起,到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为止,前后十一年,是李白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第二次游历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游览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各省的许多名山大川。在东鲁的漫游生活中,他广泛地接触了下层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与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
公元746年(天宝五年),李白卧病任城很久,秋天,病稍好,又去游览鲁郡,到达中都。中都一位久仰李白盛名的小官携斗酒双鱼到旅馆拜访李白。席中,李白诗兴大发,作此诗以酬谢。
王司马,阎正字,是此诗酬答的对象,名不详。开头八句言其往日未能得见二人,此时终于会晤之欢欣。中间八句称赞对方才力、声望。同时点题。最后四句由称赞对方到表明心意,谓主人之才德不但为黎民所倚重,且可引荐自己,而自己一旦获得机遇,则会即刻放弃隐逸之打算,而像当年姜太公一般尽力辅佐帝王以大济苍生。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采用从侧面描写的烘托手法来表现主题。中都小吏对李白的情谊是美好的,但却是平凡而不易夸饰的,诗人李白在这里着力渲染寄托着小吏深情的珍贵的礼物,通过对鲁酒光泽悦人、汶鱼惟妙惟肖的侧面描写,使人体味到斗酒双鱼礼虽轻,但中都小吏和李白之间的情意非同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