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其二
一 原文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二 注释
飞燕:赵飞燕,西汉皇后 妆:修饰打扮
三 译文
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
四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章。
五 赏析
这一首,写贵妃的受宠幸,写杨妃的神态美,置于苍茫的时间中进行叙述。
首句写花受香露,一枝带露的牡丹,鲜红艳丽,香气袭人。这里不仅有色,而且有香,
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这是花的美,更是人的美,这样的美人,足使楚王梦中为神女逊色,可笑楚王徒然为神女断肠。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在前朝的宫中,如此绝色的美人,只有那可爱的赵飞燕新妆后的娇懒神态,差可比拟。这里采用“尊题格”的修辞手法,以压低历史上的美女来突出杨妃的美。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首句用比兴手法以衬贵妃受宠。二句以楚王神女的神话传说,来衬托贵妃所受皇恩浩荡。三四句,用典化典赵飞燕受宠故事。咏古喻今,用设问,回答的方式来将贵妃的美貌受宠,比之汉代宠妃。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只可惜佳人固好,贵妃人妙,对此衬托尤美,却惜之赵飞燕故事不喜人。汉代宠妃以良家子入宫当宫女。因其体态轻盈,身轻如燕,传说中能作掌上舞,所以得名“飞燕”。她和妹妹赵合德因貌美被汉成帝宠爱。赵飞燕告发许皇后蛊诅后宫女子,使许皇后被废。汉成帝力排众议立赵飞燕为皇后。汉成帝逝后,赵飞燕被尊为皇太后,与王氏一族不合。汉哀帝逝后,赵飞燕被废为庶人,后自杀,葬于延陵附近。
此诗以赵飞燕比之杨贵妃,预示了杨贵妃的不好结局。杨贵妃独受宠于唐明皇,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蜀中,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