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下作
2023-12-10 来源:华龙网

西塞山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一、今平声中的入声字

泽、摘、结、一

二、韵部:十三覃平声

蓝、潭、南、柑、庵

三、注释

西塞山:山名,今湖北黄石东。《水经注·江水》:“山连延江侧,东山偏高,谓之西塞。”

水似蓝:出自白居易《忆江南三首》:“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蓝,植物名。其叶可制蓝色染料,即靛青。叶如蓼,又称蓼蓝。

乱云:纷乱之云。

澄潭:清澄之谭。

孤峰:独峰。湓(pén)城,县名,隋改彭蠡县置,唐改为浔阳县。故址在今江西九江。

片月:半月也。

梦泽:云梦泽,即今洞庭湖。

爨(cuàn):烧火做饭。《说文系传》:“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

晓烟:早上之炊烟。

蕨:(jué):一作“鳜(guì)”。

香蒂:黄柑之蒂。

黄柑:橘子的一种。

扁舟:小船。

一庵:一座茅屋。

四、释文

西塞山峻峭葱翠水色呈蔚蓝,纷乱的云朵如絮般飘浮映满澄澈江潭。

庐山孤峰在湓城北若隐若现,空中半月渐渐斜挂在梦泽南。

春炊晓烟袅袅烹煮紫茎蕨菜,秋露滋润香蒂采摘橙色黄柑。

期望将来独驾扁舟而去,最终傍江滩芦苇花结一茅庵。

五、写作背景

这首诗约为韦庄舟行长江经过西塞山下时所写,时间是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作者五十五岁时。夏承焘《韦庄年谱》以为诗人“秋间在鄂,旋至巫峡,冬乃回赣。”依据诗意,似作者此行是顺江而下,从武汉向九江前行,时间约在秋冬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