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山示圣俞
宋/欧阳修
吾思夷陵山,山乱不可究。
东城一堠余,高下渐冈阜。
群峰迤逦接,四顾无前後。
忆尝祗吏役,钜细悉经觏。
是时秋卉红,岭谷堆缬绣。
林枯松鳞皴,山老石脊瘦。
断径履颓崖,孤泉听清溜。
深行得平川,古俗见耕耨。
涧荒惊麏奔,日出飞雉雊。
盘石屡欹眠,绿岩堪解绶。
幽寻叹独往,清兴思谁侑。
其西乃三峡,嶮怪愈奇富。
江如自天倾,岸立两崖斗。
黔巫望西属,越岭通南奏。
时时县楼对,云雾昏白昼。
荒烟下牢戊,百仞寒溪漱。
虾蟆喷水帘,甘液胜饮酎。
亦尝到黄牛,泊舟听猿狖。
巉巉起绝壁,苍翠非刻镂。
阴岩下攒丛,岫穴忽空透。
遥岑耸孤出,可爱欣欲就。
惟思得君诗,古健写奇秀。
今来会京师,车马逐尘瞀。
颓冠各白发,举酒无蒨袖。
繁华不可慕,幽赏亦难遘。
徒为忆山吟,耳热助嘲诟。
【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注释】
夷陵山:位于今湖北宜昌市西北,是长江三峡西段的起点。
堠:古代用以标记里程的土堆。
冈阜:山冈,高地。
缬绣:有花纹的丝织品。
松鳞皴:形容松树老皮如裂开的纹理。
石脊:山石的脊背。
颓崖:坍塌的山崖。
清溜:清澈的溪流。
耕耨:耕种,泛指农业劳动。
麏奔:麏,同“麇”,獐子,这里用作动词,形容獐子奔跑。
雉雊:雉,野鸡;雊,野鸡的叫声。
解绶:解下印绶,意指辞官。
侑:相伴,陪伴。
三峡:长江三峡,包括巫峡、瞿塘峡、西陵峡。
江如自天倾:形容江水如从天而降。
崖斗:山崖陡峭,仿佛在争斗。
黔巫:贵州和巫山,这里指黔巫山。
南奏:南方,指南方地区。
牢戊:边防驻军之处。
漱:冲刷,冲洗。
黄牛:黄牛峡的简称,在今宜昌市西北。
猿狖:泛指猿猴一类动物。
巉巉起绝壁:形容山峰高耸陡峭。
岫穴:山洞、岩洞。
遥岑耸孤出:形容远处的山峰独自耸立。
蒨袖:泛指鲜艳美丽的衣袖。
逐尘瞀:追逐着尘世的纷扰和混乱。
嘲诟:嘲讽和诟病,嘲笑和辱骂。
【赏析】
这首诗是欧阳修对夷陵山的回忆,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留恋。全诗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夷陵山的山水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想和体验。
诗中先写山景,“东城一堠余,高下渐冈阜。群峰迤逦接,四顾无前后。”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出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景象。接着,作者回忆起曾经在此地任职时的经历,“忆尝祗吏役,钜细悉经觏。”他曾在此地任职,对山川草木都见过,并曾走过许多山路。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跟随作者一同走进那片山水之间。
接着,作者详细描绘了秋天的夷陵山,“是时秋卉红,岭谷堆缬绣。林枯松鳞皴,山老石脊瘦。”秋天时节,山中花草繁茂,斑斓多彩;林间松树盘旋虬曲,像鱼鳞般重叠着;山石瘦硬,凸显出脊背的线条美。这些描绘细腻入微,展现出秋天的夷陵山独特的韵味。
然后,作者又写到山路险峻,“断径履颓崖,孤泉听清溜。”在断断续续的山路上行走,有时需要攀登陡峭的崖壁,听着清泉流淌的声音。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进,不仅需要勇气和毅力,更需要欣赏自然之美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