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峡
宋/苏轼
入峡喜巉岩,出峡爱平旷。
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
东西径千里,胜处颇屡访。
幽寻远无厌,高绝每先上。
前诗尚遗略,不录久恐忘。
忆従巫庙回,中路寒泉涨。
汲归真可爱,翠碧光满盎。
忽惊巫峡尾,岩腹有穿圹。
仰见天苍苍,石室开南向。
宣尼古庙宇,丛木作帏帐。
铁楯横半空,俯瞰不计丈。
古人谁架构,下有不测浪。
石窦见天囷,瓦棺悲古葬。
新滩阻风雪,村落去携杖。
亦到龙马溪,茅屋沽村酿。
玉虚悔不至,实为舟人诳。
闻道石最奇,寤寐见怪状。
峡山富奇伟,得一知几丧。
苦恨不知名,历历但想像。
今朝脱重险,楚水渺平荡。
鱼多客庖足,风顺行意王。
追思偶成篇,聊助舟人唱。
【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注释】
巴东三峡:长江三峡之一,包括巫峡、巴峡和西陵峡。
九江:古称江州、浔阳等,今江西省北部沿长江、赣江一带。
楚塞:楚国的边界,这里指巴蜀一带。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鱼龙:泛指水族动物。
凫雁:野鸭和大雁。
南国:南方,指长江以南地区。
静谧:安静、宁静的意思。
【赏析】
《出峡》这首诗描述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的思乡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景象的敬仰之情,并表达了思乡之情。
具体而言,诗人站在巴东三峡的高处,看到了九江的壮阔景象,这是对自然景色的壮丽描写。诗中的“楚塞云中出,荆门水上来”描绘了山峡、江水和云雾的变幻,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而“鱼龙潜啸雨,凫雁动成雷”则生动有力地描绘了鱼龙在雨中咆哮、凫雁飞翔发出的雷鸣般声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最后,“南国秋风晚,客思几悠哉”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念之情,思念远方的家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整首诗通过鲜明的意象描绘和凝练的语言,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想象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出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