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碛
2023-12-18 来源:华龙网

八阵碛

宋/苏辙

涨江吹八阵,江落阵如故。

我来苦寒后,平沙如匹素。

乘高望遗迹,磊磊六十四。

遥指如布棋,就视不知处。

世称诸葛公,用众有法度。

区区落褒斜,军旅无阔步。

中原竟不到,置阵狭无所。

茫茫平沙中,积石排队伍。

独使后世人,知我非莽卤。

奈何长蛇形,千古竟不悟。

惟余桓元子,久视不能去。

【作者】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位列宰执。哲宗亲政后,因上书谏事而被贬知汝州,连谪数处。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颍昌。

苏辙的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著称。他的诗文作品有《黄州快哉亭记》、《上皇帝书》、《上枢密韩太尉书》、《巢谷传》、《老子解》、《栾城集》等等。其中,《栾城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注释】

八阵:亦作“八陈”。古代作战的阵法。

匹素:白色的绢。常用以形容天光云气等。

区落:部落。

莽卤:粗疏;马虎。

【赏析】

《八阵碛》是一首描绘古代军事家诸葛亮留下的遗迹——八阵图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八阵图的景象,赞美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思考。

首先,诗歌开头两句“涨江吹八阵,江落阵如故”描绘了江水涨落间,八阵图的景象依然如故,暗示了八阵图的永恒和稳定性。接下来,诗人通过“我来苦寒后,平沙如匹素”表达了自己在寒冷的季节来到这里,看到平沙之上八阵图的景象,像一幅巨大的画卷展开。

然后,诗人乘高远望,看到了八阵图的遗迹,它们像磊磊的巨石,整齐地排列着。接着,他又形容这些遗迹像布棋一样,分布在平沙之上,但是仔细看又难以分辨清楚。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视觉效果,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接下来,诗人通过“世称诸葛公,用众有法度”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誉,认为他的军事才能和用兵之道都非常出色。然后,他又形容“区区落褒斜,军旅无阔步”,意思是诸葛亮在狭小的空间里布置军阵,使得军队能够快速展开,表现出他的军事智慧和战略眼光。

随后,诗人又通过“中原竟不到,置阵狭无所”表达了对诸葛亮的遗憾和惋惜,认为他未能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接着,“茫茫平沙中,积石排队伍”描绘了八阵图在平沙之上,像一队队整齐的石阵。最后,“独使后世人,知我非莽卤”表达了诸葛亮希望后人能够理解他的苦心和智慧的愿望。

总的来说,《八阵碛》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赞美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深刻理解。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和视觉效果,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想象的世界。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