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峡
宋/苏辙
舟行瞿唐口,两耳风鸣号。
渺然长江水,千里投一瓢。
峡门石为户,郁怒水力骄。
扁舟落中流,浩如一叶飘。
呼吸信奔浪,不复由长篙。
捩柁破濆旋,畏与乱石遭。
两山蹙相值,望之不容舠。
渐近乃可入,白盐最雄高。
草木皆倒生,哀叫悲玄猱。
白云缭长袖,零落如飞毛。
缅怀洚水年,惨蹙病有尧。
禹益决岷水,屡与山鬼鏖。
摧冈转大石,破地疏洪涛。
巉巉当道山,斩截肩尾销。
峭壁下无趾,连峰断修腰。
破处不生草,上不挂鸟巢。
水怪不尽戮,下有龙与鳌。
辽哉千万年,禹死遗迹牢。
岂必见河洛,开峡斯已劳。
【作者】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位列宰执。哲宗亲政后,因上书谏事而被贬知汝州,连谪数处。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颍昌。
苏辙的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著称。他的诗文作品有《黄州快哉亭记》、《上皇帝书》、《上枢密韩太尉书》、《巢谷传》、《老子解》、《栾城集》等等。其中,《栾城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此外,苏辙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俊逸挺拔,神韵飘逸”,被后人称为“苏体”。
【注释】
瞿唐: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
扁舟:小船。
中流:江河中央;水中。
捩柁:拨转船舵。指行船。
濆旋:水势汹涌,水流回旋。
相值:相当;相匹敌。
雄高:宏伟高峻。
倒生:草木由下向上长枝叶,故称草木为“倒生”。
洚水:洪水。
山鬼:山神。
巉巉:形容山势峭拔险峻。
当道:指在路上。
斩截:坚定不移貌;干脆利落貌。
遗迹:指古代或旧时代的人和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岂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河洛:指黄河与洛水两水之间的地区。
【赏析】
《入峡》这首诗是宋朝诗人苏辙创作的。全诗以瞿唐峡为题材,通过描绘峡中的景象和故事,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悟。
首先,诗人描绘了瞿唐峡的险峻和壮美。在诗中,诗人描绘了峡中的风声、水声、石门、巨浪等景象,这些景象都展现了瞿唐峡的险峻和壮美。同时,诗人也描绘了扁舟在峡中漂流的情景,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瞿唐峡中的历史故事,表现了对大禹治水的崇敬之情。在诗中,诗人描绘了大禹治水、岷水决口、山鬼鏖战等历史故事,这些故事都展现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同时,诗人也描绘了瞿唐峡中的奇峰异石、草木倒生等景象,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惊叹和敬畏之情。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瞿唐峡的未来,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感悟和思考。在诗中,诗人描绘了瞿唐峡千万年的历史和未来,表现了对大自然规律的敬畏和思考。同时,诗人也提出了自己对开峡的看法,认为开峡并非必要,表现了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之情。
总体来说,《入峡》这首诗以瞿唐峡为题材,通过描绘峡中的景象和故事,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悟。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历史故事的描绘和对未来的
思考,表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