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深入展示和挖掘长江诗词文化,助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诗词文化传播项目已于近日正式启动,旨在保护和传承发扬诗词文化。
重庆华龙网集团、重庆文艺网、重庆市诗词学会联合推出长江诗词文化传播《一诗一品》系列报道,创新利用AI技术,带你深入浅出地了解诗人们创作的历史故事,解析诗词中的文化精髓。
今天推出诗人杜甫的《前苦寒行二首(其二)》。
前苦寒行二首(其二)
杜甫 〔唐代〕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
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
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尺之乌足恐断,羲和送之将安归?
【释意】
去年只有白帝山上有积雪,
今年白帝城里却大雪封地。
蛟龙被冻埋在萎缩的南浦,
北风刮着肌肤像刀般锋利。
夔州一年四季都穿着麻衣;
今冬却奇寒楚天失去日辉。
恐怕三足之乌折断了腿脚,
也不知羲和把它送到哪里。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当是杜甫于大历二年(767)冬在夔州所作。这年冬至,夔州大雪,天气奇寒,杜甫赋此二首以记所见所感。亦可视为夔州灾异的真实记录。
【赏析】
《前苦寒行二首(其二)》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通过对去年和今年白帝城的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感慨。
诗中首先描绘了去年和今年白帝城的雪景,“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这里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雪景,表达了诗人对气候变化的关注。
接下来,“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雪后的寒冷天气,蛟龙都被冻得缩在南浦,北风刮在人的肌肤上如同刀割一般。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气候变化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天气的极端恶劣。
然后,“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诗人描述了楚地人民在极端天气下的生活状况。由于天气寒冷,楚地人民一年四季都穿着麻布衣,天空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楚地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最后,“三尺之乌足恐断,羲和送之将安归”,诗人以乌鸦为比喻,描绘了天气的严寒和恶劣。乌鸦的脚都恐怕要被冻断,那么羲和又怎么能将它送回家呢?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乌鸦的同情,也暗示了对楚地人民在极端天气下生活的担忧和无奈。
整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气候变化的恶劣影响和楚地人民在极端天气下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气候变化和人民生活的关注和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