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
2023-12-20 来源:华龙网
钓鱼城
明/谢士元
地轴分明载六鳌,昔人城此岂知劳。
北兵仰视规模壮,南斗平临地利高。
余玠经营心不死,王坚战守计徒劳。
百年俯仰成古今,满目寒云半野蒿。
【作者】
谢士元(1428~1494),字文明,号丹溪,浙江绍兴人。明朝弘治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出处】
《钓鱼城》是明代诗人谢士元的诗作。
【注释】
- 地轴:古人认为地轴是支撑天地之柱,此处用来形容钓鱼城地理位置的重要。
- 六鳌:神话中负载五岳的六只大龟。此处比喻钓鱼城如大地之柱,支撑着整个江山社稷。
- 北兵:指元兵,蒙古族统治下的元朝军队。
- 规模:此处指钓鱼城的规模。
- 南斗:星名,即斗宿,有星六颗。此处比喻钓鱼城的地利优势。
- 余玠:南宋末年名将,曾经营钓鱼城防线,成功抵御蒙古军队的进攻。
- 王坚:南宋末年名将,曾在钓鱼城之战中坚守城池,但最终被元军攻破。
- 百年俯仰成古今:形容时间流转之快,钓鱼城的历史变迁。
- 寒云:比喻元军的势力已经消失殆尽。
- 野蒿:野草,比喻战后的荒凉景象。
【赏析】
《钓鱼城》这首诗通过描绘钓鱼城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战争破坏的痛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追求。
- 地理环境的描绘:诗人通过“地轴分明载六鳌”和“南斗平临地利高”等诗句,描绘了钓鱼城的地理环境,突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利优势。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地理环境的敏锐观察,同时也为后文的历史变迁提供了背景和铺垫。
- 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百年俯仰成古今”和“满目寒云半野蒿”等诗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战争破坏的痛惜。这种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战争的残酷。
- 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在诗中,诗人对历史人物如余玠、王坚等进行了评判,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肯定。这种评判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表现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