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涪陵游北岩寺
2023-12-20 来源:华龙网
次涪陵游北岩寺
宋/李吕
隔江定佳处,放艇得幽寻。
直上云根径,尽行霜叶林。
昔人非避世,此地可钩深。
何物能熏染,幽禽亦好音。
【作者】
李吕(1122—1198),字滨老,号澹轩,李纯德之子。邵武军光泽(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注释】
佳处:优美之处。
云根:深山云起之处。
幽禽:鸣声幽雅的禽鸟。
钩深:探索深奥的意义。
【赏析】
《次涪陵游北岩寺》是宋朝文人李吕的一首诗,描写了游涪陵北岩寺的情景和感受。
首联“隔江定佳处,放艇得幽寻”,诗人首先描述了北岩寺所处的美妙地理位置,它在江的另一侧,引人向往。诗人乘船前往,得以深入探索这个幽静的场所。
颔联“直上云根径,尽行霜叶林”,诗人描绘了通往北岩寺的小径,它穿过云雾缭绕的山脚,蜿蜒向上。在路上,诗人行走在铺满秋霜的树林中,尽情感受这片宁静与美丽。
颈联“昔人非避世,此地可钩深”,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北岩寺历史的思考。他猜想,那些古人或许并非为了避世才选择这里,而是一个可以深入内心、探寻真理的地方。
尾联“何物能熏染,幽禽亦好音”,最后,诗人赞美了北岩寺的和谐与美丽。这里的自然环境,无论是花香还是鸟鸣,都让人感到舒适与宁静。即使是不起眼的鸟儿,也发出悦耳的鸣叫声,为这片净土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北岩寺的宁静、美丽与和谐。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还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