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垫江先作诗寄郝令君蒙老
2023-12-20 来源:华龙网

到垫江先作诗寄郝令君蒙老

宋/冯时行

盛家山前古雀篱,寒烟冷雨别君时。

后来空作相逢梦,此处端成一笑期。

已听歌谣增喜乐,未闻謦咳祇飞驰。

急须倒屣迎徐孺,一榻高悬更为谁。

【作者】

冯时行(1100年-1163年),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诸暨紫岩乡祝家坞人),后迁居至宋代四川恭州(今重庆),人称缙云才子、缙云先生。
冯时行于宣和六年(1124年)中恩科状元,历任江东县丞、丹陵县知县、万州知州等职。他曾力主和议不可信,反对与金朝议和,因此被秦桧所恶,绍兴十二年(1142年)被勒停,归隐缙云山中,授徒讲学十馀年。秦桧死后,冯时行起知蓬州,但至官五日后又被侍御史王硅论罢。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他被任命为知黎州,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迁知彭州。隆兴元年(1163年),他被提点成都府路刑狱,同年去世。

冯时行的诗作心系民族存亡,他推崇柳宗元,并有多篇诗作传世,如《游峨眉山十一首》《缙云寺》《登岳阳楼》等。其词风清秀,著有《缙云文集》《易论》等。

【注释】

前古:古代;往古。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大王诚赦 越王 ,则功冠於五霸,名越於前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信所谓追清风於前古,攀辛甲於后代者也。” 唐 韩愈 《黄陵庙碑》:“ 湘 旁有庙曰 黄陵 ,自前古以祠 尧 之二女 舜 二妃者。” 宋 梅尧臣 《将行赛昭亭祠喜雨》诗:“人经兴寤嘆,事往成前古。” 陈毅 《赣南游击词》:“敌人 * 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

寒烟:亦作“ 寒烟 ”。寒冷的烟雾。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阳陆团精气,阴谷曳寒烟。” 元 黄庚 《江村》诗:“极目江天一望赊,寒烟漠漠月西斜。”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柳》:“及其南柯梦后,衰草荒榛,寒烟暮雨,同一邱耳。”

倒屣:亦作“ 倒屧 ”。

1.急于出迎,把鞋倒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 唐皮日休 《初夏即事寄鲁望》诗:“敲门若我访,倒屣欣逢迎。”屣,一本作“ 屧 ”。 元任昱《折桂令·同友人联句》曲:“既有当壚,毋劳倒屣,便可投辖。”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吾辈得施为,正好谈心花底;兰友瓜戚,门外不须倒屣。”

2.指从坐席上匆忙避开。《西京杂记》卷二:“ 衡邑人有言《诗》者, 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赏析】

《到垫江先作诗寄郝令君蒙老》是宋朝文人冯时行的一首诗,通过对重庆垫江地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

首先,诗中“盛家山前古雀篱,寒烟冷雨别君时”描绘了垫江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与郝令君蒙老的离别之情。这里的“古雀篱”和“寒烟冷雨”都带有一种凄清和冷落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沧桑。

接下来,“后来空作相逢梦,此处端成一笑期”则表达了作者对郝令君蒙老的思念和期待。虽然曾经有过相逢的梦想,但最终只能在梦中相遇。这里用“空作”和“端成”等词语,表现出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感。

然后,“已听歌谣增喜乐,未闻謦咳祇飞驰”则表达了作者对垫江地区人民的赞美和祝福。这里的“歌谣”和“謦咳”都代表了民间的声音和意见,作者用“增喜乐”和“祇飞驰”等词语,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祝福。

最后,“急须倒屣迎徐孺,一榻高悬更为谁”则表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渴望。这里的“倒屣”和“一榻高悬”都源自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友情的尊重和追求。同时,“更为谁”也表达了对郝令君蒙老的思念和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垫江地区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敬仰、热爱、感慨和思考。诗中的古雀篱、寒烟冷雨、歌谣、謦咳等意象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而作者的情感则真挚而深沉。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