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垫江道间·其二
宋/李曾伯
驿路交游熟,江山契分生。
故人梅扑面,薄倖柳忘情。
马跃霜桥步,鸡啼月店声。
豹狼俱敛迹,应避使车行。
【作者】
李曾伯(1198—1268),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属河南省沁阳市),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
李曾伯在早年通判濠州,历任军器监主簿、淮西总领、太府少卿等职。淳祐二年(1242年),出任淮东制置使、知扬州。淳祐四年(1244年),兼淮西制置使。后遭弹劾而落职奉祠。淳祐九年(1249年),出为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次年,转为京湖制置使,加龙图阁学士。淳祐十一年(1251年),调都统高达、幕僚王登收复襄樊。其后加授四川宣抚使,赐同进士出身。累官湖南安抚大使兼节制广南等。
蒙古大将兀良合台进攻静江时,李曾伯挫其前锋,对峙两旬后,蒙军退入湖南。因得罪权相贾似道而被撤职。景定五年(1264年),起复为沿海制置使、知庆元府。次年再遭论劾,被褫职。咸淳四年(1268年),李曾伯去世,获赠少保、开府仪同三司。德祐元年(1275年),追复原职。
李曾伯有“知兵”之名,所到之处皆有治绩,为南宋名臣重将。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五十四卷传世。
【注释】
交游:交际;结交朋友。
契分:交谊,情分。
敛迹:收敛形迹。谓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
使车:狩猎时驱赶禽兽以就田猎范围之车。因职在使役,故称。
【赏析】
《入蜀垫江道间(其二)》是宋朝文人李曾伯的一首诗,这首诗在描述驿路交游和江山风景的同时,抒发了对故人的怀念和感慨。
首联“驿路交游熟,江山契分生”,描绘了驿路上熟悉的景色和与故人的交游,同时也表达了对江山美景的感慨。这里的“熟”和“生”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故人和江山的不同情感。
颔联“故人梅扑面,薄倖柳忘情”,通过梅花的形象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而“薄倖柳忘情”则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感慨。这里的“故人”和“薄倖”都是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颈联“马跃霜桥步,鸡啼月店声”,通过马跃和鸡啼的形象来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期待。这里的“霜桥”和“月店”都是富有诗意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尾联“豹狼俱敛迹,应避使车行”,通过豹狼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对安全的担忧,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威严和自信。这里的“豹狼”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通过富有诗意的意象和生动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