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其二
2023-12-20 来源:华龙网
蜀道难·其二
南北朝/萧纲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题解】
此诗为《蜀道难二首》选其一,以乐府民歌形式,叙写巫山之高与巴水之曲,以及行在巫山巴水之间,听闻悠扬笛声和猿猴的持续啼叫。诗歌注重声、景、情的融合,表达出对蜀道山川之险的惊叹之情。
【作者】
萧纲(503-551):字世缵,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南北朝时期南梁第二位皇帝,谥号简文皇帝,文学家。
【注释】
“巴水”句:巴水,指古巴地一带的江河,此处非确指。
三回曲:水流弯曲,“三”非确数,很多的意思。
【赏析】
《蜀道难·其二》是南北朝诗人萧纲的作品。诗歌描绘了巫山一带的险峻地势和长江在四川一带曲折颇多的壮丽景色。
诗中“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描述了巫山之长有七百里,巴水的水流弯曲,曲折颇多。行在巴水之上,不断有阵阵悠扬的笛声传来,声调时高时低,两岸的猿啼不断,断了还续。
萧纲的《蜀道难》写了巫山一带的险峻地势,诗歌短小而凝练。自汉魏以来,历代文人就在有关蜀道的作品中对其加以描写渲染。萧纲的《蜀道难》写了巫山一带的险峻地势,诗歌短小而凝练。